“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02B04) 作品数:6 被引量:34 H指数:4 相关作者: 戴春富 张茹 王正敏 张裔良 迟放鲁 更多>>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老年性聋的临床听力学表现初步观察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聋临床听力表现特点。方法选用41例老年性聋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和言语测听检查(言语识别阈,言语识别率和合成语句检查)。结果纯音听力图以高频缓降和高频陡降为主。静态下言语识别率和合成语句检查得分均高于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和竞争声合成语句检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性聋纯音听力损害程度与言语识别率不完全一致。结论老年性聋患者不仅有耳蜗、听神经受损和退变,更有中枢分辨能力的蜕化。) 陈琦 刘建平 戴春富关键词:老年性聋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断 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诊断的6例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听力学和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中4例患耳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声反射均能引出;1例合并有中耳炎表现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另1例听力正常。2例次患者有明显的自声增强,不能耐受自己说话的声音。5例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眩晕持续时间数小时不等,程度不一。2例次患者主诉不能耐受外界噪声。4例次患者利用强声能诱导眩晕。所有患者在强声刺激或增加中耳压力、捏鼻鼓气时能观察到慢相向健侧的垂直旋转性眼球运动,其中1例患者强声刺激能诱发头部运动。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检查,并行上半规管重建显示上半规管表面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2例患者全身麻醉下行上半规管裂填塞修补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颞骨高分辨率CT提示上半规管表面覆盖的骨质缺损,同时患者具有相关的前庭耳蜗症状。 戴春富 沙炎 迟放鲁 王正敏关键词:半规管 听觉丧失 传导性 眩晕 耳科 金属钛和氧化锆传音管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金属钛和氧化锆作为耳道开放型半植入式助听器的传音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实验材料金属钛和氧化锆植入大鼠皮下组织,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出包有实验材料的周围组织,常规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定量计数实验材料周围组织的细胞数目并取中长期实验材料周围的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了解纤维的排列及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两种实验材料在值入术后3 d 内的反应细胞均以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为主,术后第7天嗜中性粒细胞已基本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纤维组织的增生,而且随时间的延长,纤维组织也更趋成熟。30、90、180 d 的标本扫描电镜检查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结论氧化锆和金属钛作为传音管植入生物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王斌 戴春富 王正敏关键词:助听器 氧化锆 金属钛 生物相容性 外耳道完整切除术治疗早期外耳道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提高早期外耳道癌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介绍外耳道完整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早期外耳道癌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外耳道完整切除、颞骨侧切除和腮腺浅叶切除,随访1~3年。结果:男7例,女5例;年龄28~75岁,其中T14例,T28例。8例患者术前耳部疼痛或胀痛。6例患者术前有耳流水,其中3例患者有血性分泌物。查体外耳道可见大小不等的新生物,6例患者术前活检而被诊断,另6例以外耳道新生物为主诉,行外耳道肿块切除后病理确诊。术后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6例,鳞状细胞癌5例,耵聍腺癌1例。腮腺组织和腮腺表面淋巴中未见有肿瘤累及,外切缘足够,向内未突破鼓膜。5例鳞状细胞癌,1例耵聍腺癌和3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无瘤存活。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术侧不完全性面瘫,House-Brackmann评分为3~4级,均在术后1~3个月内完全恢复。12例患者术前平均听阈(500,1 000,2 000 Hz)为38 dB,术后平均听阈(500,1 000,2 000 Hz)为65 dB,均为传导性听力下降。1例患者术后出现腮腺涎漏,经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及时的病理活检是诊断早期外耳道癌的关键。具有安全边缘的外耳道的完整切除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途径。 于亚峰 张茹 戴春富关键词:外科手术 外伤性气迷路一例 被引量:5 2008年 气迷路是指迷路中有气泡存在,气迷路非常罕见。临床上气迷路多由于外伤引起,国外报道常见原因为颞骨骨折,其次为医源性如镫骨手术和电子耳蜗植入。气迷路可导致患者眩晕和听力下降。现报道1例因外耳道异物手术后导致前庭腔积气。 张裔良 戴春富关键词:电子耳蜗植入 外耳道异物 颞骨骨折 镫骨手术 听力下降 医源性 8例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内耳病变导致患耳气骨导差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音叉、纯音测听和声反射检查,同时行颞骨CT扫描。结果5例患者颞骨CT扫描及上半规管重建提示上半规管裂孔存在,诊断为上半规管裂综合征,主诉听力下降,时间2个月到10年不等,音叉检查患耳Rinne试验阴性,Weber试验偏向患侧,纯音测听提示低频听力下降,气导平均听阈(0.5、1、2kHz)为50.25dBHL,骨导平均听阈为28.48dBHL;声反射均能引出。其中,3例患者强声能诱导出眩晕和眼震,2例患者变压试验能诱导出眩晕和眼震。其余3例患者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颞骨CT均证实前庭导水管扩大,中耳乳突无积液,听骨链无畸形,外耳和鼓膜正常,音叉检查患耳Rinne试验阴性,纯音测听患耳有明显的气骨导差,声反射均能引出;均采用激素和高压氧治疗,2例听力明显好转,1例听力无改善。结论上半规管裂和前庭导水管扩大等内耳疾病可导致患耳气骨导差,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张茹 张裔良 戴春富关键词:内耳病变 气骨导差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