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TY042)

作品数:9 被引量:313H指数:5
相关作者:汪晓赞于浩毅季浏李有强郭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体育
  • 2篇少年
  • 2篇体育课
  • 2篇体育课程
  • 2篇青少年
  • 2篇小学体育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儿童
  • 1篇当代体育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视角
  • 1篇学位
  • 1篇学位教育
  • 1篇学校体育
  • 1篇中国青少年
  • 1篇少年学生
  • 1篇身体
  • 1篇身体活动

机构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汪晓赞
  • 3篇于浩毅
  • 2篇李有强
  • 2篇尹志华
  • 2篇郭强
  • 2篇季浏
  • 1篇吴红权
  • 1篇范晓萍
  • 1篇金燕
  • 1篇王健
  • 1篇蔡猛
  • 1篇邓勇建
  • 1篇徐建刚

传媒

  • 3篇体育科学
  • 2篇体育研究与教...
  • 1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四川体育科学
  • 1篇体育科技
  • 1篇体育成人教育...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我国2009年推行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主要特征、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实践性体育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招收对象以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生为主,招收"入口"与培育目标"出口"之间的巨大落差给实际工作带来挑战。我国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状况整体上与国家的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各院校在具体的实施操作方面有所不同,培养模式不尽完善。建议更新研究生教育理念,给予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合理的定位,同时各院校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借鉴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提升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于浩毅汪晓赞
关键词:学位教育
美国“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对美国"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美国体育教育及卫生政策的影响,"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教育"项目的发展及评价工具的发展研究,分析对我国"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教育"发展的启示:体育教育目标应该与公共卫生目标建立紧密的联系;从政策上对体育课堂教学提供学生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给出明确的建议;发展我国的"与健康有关的体育教育"理论,并给与资金上的支持。
徐建刚汪晓赞邓勇建
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教育
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被引量:174
2014年
通过梳理国内、外青少年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总结出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两次重要转向:由早期疾病诊疗的辅助手段转向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由制定健康公共政策的理论探索转向推动行动计划的实践实施。国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成功范例有:"总统挑战杯"、"动起来"、"5-2-1-0计划"、健康公民计划、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体育创新计划、健康改造计划、"塑造全新的你"、"运动是良药"、欧洲健康促进学校网络计划以及"传递的足球"等。这些优秀的体育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具有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促进对象全面覆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推广和实施主要体现在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与推广、国家宏观政策的推动和多元联动机制的探索等几个方面。通过分析国内、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发展规律和内在价值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提出包含身体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的多维发展格局,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多维发展策略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监测、评价、管理等多维监管机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框架体系,从而推动以积极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汪晓赞郭强金燕李有强吴红权季浏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
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及监测管理现状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近20年来持续下降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监测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近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肺活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机能素质除少部分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增长外,大部分指标呈下滑趋势,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基于以上观点提出研发针对于地区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的系列评价工具,并对地区学校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系统进行概括分析。
于浩毅汪晓赞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与热点解析——基于流行病学的视角被引量:25
2015年
基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持续下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将身体活动置于流行病学的研究视域之下,分别探讨了身体活动不足的"病因"推断、监测手段、健康效益和预防措施,梳理了一条基于流行病学研究视角的完整路径。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1)体育学与流行病学的学科交叉,作为一条解决身体活动不足的有效路径,已逐渐被国际学者认可和推崇;2)身体活动行为的研究始终需要放置于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性的考量;3)借鉴流行病学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是今后身体活动水平监测的发展趋势;4)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改善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等一体化的综合性干预策略。研究认为,以公共健康为导向的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探索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健康行为的潜在关系,凸显大规模流行性调查的健康效益。基于流行病学视角的身体活动研究,对于提升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积极生活方式的养成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郭强汪晓赞
关键词:身体活动流行病学
美国SPARK课程对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被引量:28
2014年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面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通过深化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从而缓解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美国SPARK课程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启示。
范晓萍汪晓赞王健
关键词:美国SPARK课程体育课程学校体育
国际视域下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向度与脉络解析被引量:60
2014年
体育课程模式是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载体,中国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体育课程模式。本着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的视角,提出当代体育课程模式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即基于国家的课程标准、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循环往复的改革创新、指向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勾勒出当代体育课程模式发展存在的三维向度,即针对个体身心兼修的微观向度、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中观向度和面向全社会健康促进的宏观向度。依据这些基本原则和发展向度,在重点分析个人和社会责任课程模式、体适能教育课程模式、运动教育课程模式、战术性游戏教学课程模式、冒险教育课程模式、动作教育课程模式、动力体育课程模式、合作学习课程模式等8种课程模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注重实证研究基础、传播推广、融合借鉴等特点,提出其对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汪晓赞尹志华李有强于莹莹季浏
关键词:国际视域体育课程模式发展向度
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状况不佳与缺少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法对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体育文化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锻炼动机不强;场地器材匮乏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项目较单一;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缺乏导致其参与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指导;农村特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其参与体育锻炼时间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应多渠道传播体育文化以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锻炼动机;应加大场地器材投入建设以促进留守儿童体育多项目发展;加强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以确保留守儿童科学参与锻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鼓励留守儿童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农村社区体育、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互动发展以满足留守儿童多种锻炼需求等建议。
蔡猛尹志华汪晓赞
关键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相对滞后,现阶段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中仍然存在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陈旧、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更是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入手,分析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产生的影响,获得推动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发展的启示。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应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摒弃机械化的评价内容,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个人品质;实现体育学习评价的多样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选用多种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形成积极的班级人际环境。
于浩毅汪晓赞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体育学习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