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40022)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5
相关作者:唐魁玉刘冬薛雨辰詹海波于慧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晋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社会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社会
  • 5篇虚拟社会
  • 3篇人类学
  • 3篇社会认同
  • 3篇田野调查
  • 3篇同性恋
  • 3篇婚姻
  • 2篇生活境况
  • 2篇网络互动
  • 2篇文化
  • 2篇境况
  • 2篇抗逆
  • 2篇抗逆力
  • 2篇互动
  • 1篇大众
  • 1篇耽美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媒体
  • 1篇新闻媒体报道
  • 1篇虚拟现实

机构

  • 13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晋中学院

作者

  • 12篇唐魁玉
  • 7篇刘冬
  • 2篇薛雨辰
  • 1篇于慧
  • 1篇张晔
  • 1篇张旭
  • 1篇詹海波

传媒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黑龙江社会科...
  • 2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外Twitter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微博研究的启示--兼论未来微博媒介社会学研究的几点设想被引量:2
2017年
2006年Twitter(推特)在美国建立,此后短短几年间便风靡全世界,我国的微博平台在此种浪潮之下也随之产生并获得极大发展。目前,国外有关Twitter的研究相对成熟,就研究方法而言主要存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就研究数据的收集而言主要为研究者亲自收集,或者使用一些机构和研究者已经收集好的数据集。国外Twitter的研究存在不少的问题,研究前提方面主要包括Twitter研究数据的代表性、伦理性问题,数据收集阶段会面临数据收集技术、权限等瓶颈,在数据的整理上会遭遇数据的异质性问题。近年来,国内有关微博研究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积极借鉴国外Twitter的研究的有益成果。对于未来的微博媒介社会学研究,要更加注重社会学研究中分析手段和实验手段的结合,注重多种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和策略的结合,注重微博数据与其他社交平台数据的结合。
唐魁玉张旭
关键词:TWITTER互联网社交网络
“同妻”“同夫”婚姻维持与解体的比较——一项虚拟社会人类学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同妻"与"同夫"作为社会边缘群体,在与同性恋者组成的婚姻家庭中是弱者,对于婚姻的维持以及解体都经受着与常人不同的艰辛和困扰。从虚拟人类学的角度考察,无论是婚姻的维持、解体或是再婚,"同夫""同妻"群体都是受害者,然而他们所遭受的困扰与磨难却是有差别的,"同妻"相比于"同夫"有着更为弱势的地位,这与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分不开的。同情这两大弱势群体的同时也要反思为何已婚同志家庭会不断产生、如何避免此类错误再发生,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减少"同夫""同妻"群体的再生;同时更要将男性与女性置于更合理的位置上,减少因性别差异导致的性别不平等与性别歧视,才能帮助"同夫""同妻"群体在已婚同志家庭中受到的伤害尽可能减少。
唐魁玉于慧
“同人女”群体中的虚拟生活行为析论被引量:2
2012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嵌入,各种各样的网络趣缘群体正在兴起,并为参与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自我认同的途径。本文选取同人女网络趣缘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人类学中的虚拟田野调查法,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对同人女群体的特征、互动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同人女群体中的认同,归纳同人女群体借助网络资源以何种途径、何种方式进行自我认同,并提出正确引导"同人女群体"的在虚拟生活实践的认知与行为,对建构"以人为本"的网络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网络社区兴起的同人女文化,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性的性别亚文化。它的出现表明了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充满了情感风险和多样化选择的时代,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惑。
刘冬唐魁玉
关键词:耽美自我认同亚文化
在婚同妻的婚姻生活经历:一项解释现象学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在婚同妻的婚姻生活经历中透视着许多社会人类学的文化密码。通过对8名27岁到35岁同妻的多次深入访谈,了解其3到12年的婚姻生活过程。使用解释现象学分析(IPA)的方法整理和分析半结构访谈记录,有助于挖掘被访同妻自身对于所处生活世界的理解,获得一种"内部的视角"。这种研究方法沿袭了现象学和符号互动论的传统,有助于理解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经历的意义。借助IPA分析,在婚同妻婚姻生活中的四个主题呈现出来:不可置信的感受,我只是一个工具,不愿或不能离婚,寻找生活的意义。研究结论认为,同妻婚姻生活过程中存在着"他者"文化的冲击、情感资源和经济资源缺乏的现象,孩子是同妻维持婚姻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在应对同妻身份的过程中,在婚同妻通过反思和重构生活意义,不断保持生活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刘冬唐魁玉
关键词:婚姻经历
同妻群体生活境况的社会认同分析——以大众观感为视角
2017年
同妻群体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旧秩序与新道德的激烈交锋应运而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弱势群体中的隐秘群体,社会舆论关于同妻群体的社会认同十分重要,它作为一种社会评价,形塑了此群体生存的外部环境。基于大众舆论的路径探究同妻群体生活境况的社会认同,有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同妻群体的了解与关注,吸引更多社会组织与团体的支持和帮助,督促官方立法机构完善法律来保障同妻的生存和婚姻权益,从而有助于同妻群体摆脱尴尬苦闷的生活困境。
唐魁玉薛雨辰
关键词:生活境况社会认同公共领域
人类虚拟社会生活的前景及预测被引量:1
2015年
人类社会生活正在被信息技术所改造,这是一个既令人兴奋而又令人忧虑的时代。作为社会行动载体的"虚拟技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更新着人们的社交网络,影响着人们的媒介化生活方式。处于"移动浪潮"阶段的"网民社会",存在着许多虚拟生存问题,面临各种技术社会的危机和挑战。只有了解和正视了人类虚拟社会生活的现状和前景,才能更好地预测和把握当代社会的本质及走向。
唐魁玉刘冬
关键词:虚拟社会网络社会
社会文化视角下“同妻”现象的生成原因分析——一项虚拟社会人类学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同妻"作为男同性恋者与女异性恋者结合进入"同直婚姻"的产物,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和延续,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从同性恋者与同妻的不同视角,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挖掘"同妻"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助于明确"同妻"现象作为社会问题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在中国,同妻作为一种社会弱势群体,亟须得到社会的救助和人文关怀。
唐魁玉刘冬
关键词:社会文化
同妻群体生活状态的抗逆力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社会文化不断发展,使得隐匿在男同性恋背后的同妻群体的生活状态日渐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从抗逆力视角审视同妻群体,有助于客观全面的展现同妻群体的生活境遇。同妻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婚姻功能困境和社会角色扮演困境,面临着认知风险、健康与安全风险、婚姻解体的风险和污名化的风险。内在自我认同和外部社会支持双重缺失。多元的风险性要素与缺失的保护性要素形成了连锁反应,使得同妻处于比较低的抗逆力状态。但同妻进入网络空间对于其抗逆力的构建具有转折点的作用。网络互动成为同妻提升抗逆力的可能途径。
刘冬
关键词:抗逆力网络互动
同性恋丈夫视角下的同妻边缘生活困境及其解困方式——一项虚拟现实人类生活方式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自2015年4月以来,同妻群体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参考消息》等都刊发了相关报道,对弱势的同妻群体的生活处境、面临的生理风险以及面对的社会压力给予了充分重视和人文关怀。从男同性恋丈夫的视角出发,不难发现同妻在婚姻中的边缘过程是极其特殊和渐进而缓慢的。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凝聚在同性恋丈夫眼中的边缘处境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边缘处境、生理健康困境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社会焦虑和社会同情。在了解到这些同妻边缘处境之后,就不难在寻求同妻边缘过程和边缘处境的解决方案上达成共识,即应该依赖于同妻主体的自我觉醒、同性恋丈夫的勇于承担和社会舆论的包容。同妻问题与其说是一个全人类、全球化时代的性别问题,不如说更是一个具有"中国语境"和"中国经验"的地方性性别问题。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同妻现象世界和生活世界会呈现出新的、难以预见的面相和征候。
唐魁玉詹海波
关键词:同性恋
“同妻”社会适应问题的虚拟社会人类学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在当代社会,社会文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但总有一些群体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其中"同性恋"群体的衍生群体——"同妻"就属于这一类。由于遭到主流文化的排斥和歧视,同妻对特殊身份的认同和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难以适应。同妻的社会适应不仅意味着与同性恋者婚姻关系的结束,也涉及经济、交往方式、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调试。社会层面对应的是循规性行动,主要探讨同妻交往方式和群体互动对其交往方式的影响等,使其能够达到心理层面的良好适应。
唐魁玉张晔
关键词:社会适应社会认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