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1B031700043)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 相关作者:谢伟昌冯春霞黄彬郭绍举李健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核因子-κB和内源性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核因子(NF)-κB及其内源性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综合法复制大鼠CAG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萎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萎胃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NF-κB和IκBα表达的影响。[结果]NF-κB蛋白NF-κBOD值正常组为0.116±0.033,模型组0.183±0.035,萎胃颗粒低剂量组0.158±0.031,中剂量组0.144±0.039,高剂量组0.126±0.036。与模型组比较,萎胃颗粒各治疗组NF-κBOD值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κBα蛋白OD值正常组为4.25±1.02,模型组为2.08±0.74,萎胃颗粒低剂量组2.77±0.78,中剂量组3.46±0.84,高剂量组4.12±0.96。与模型组比较,萎胃颗粒各治疗组IκBαOD值均有明显的升高(P<0.01),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萎胃颗粒可能通过增加CAG大鼠胃黏膜IκBα的表达,促进IκBα与NF-κB结合,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胃黏膜炎症程度,从而有效抑制胃黏膜的增生,避免CAG进一步向胃癌转化。
- 黄彬谢伟昌李健黄明河郭绍举冯春霞
- 关键词:核因子-ΚB
- 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Ubiquit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Ubiquitin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综合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萎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从而观察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大鼠胃黏膜Ubiquitin表达的影响。结果:Ubiquitin蛋白OD值在正常组为(2.17±0.62),模型组(3.39±0.58),萎胃颗粒低剂量组(2.92±0.65),中剂量组(2.67±0.63),高剂量组(2.34±0.56)。与模型组比较:萎胃颗粒各治疗组OD值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萎胃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AG大鼠胃黏膜Ubiquitin的表达,减少IκBα的降解,进而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了胃黏膜炎症程度。
- 黄彬谢伟昌李健黄明河郭绍举冯春霞张竞超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UBIQUITIN
- 萎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的改善情况,评定其综合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CAG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予服用萎胃颗粒,20 g/次,2次/d,饭前0.5 h空腹开水冲服;对照组予服用胃复春片,4片/次,3次/d,饭前0.5 h空腹温开水送服。两组均按3个月为1个疗程,服完1个疗程后由同一位胃镜医师及病理医师复查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的改善情况,评定其综合疗效。结果两组在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29%)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治疗组为优。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均有好转。在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临床症状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胃颗粒能够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 黄彬谢伟昌李健郭绍举冯春霞范丽丽
- 关键词:ATROPHIC临床疗效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4年
-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CAG的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已被大家所公认,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祖国医学结合患者症状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成效。文章通过论述近年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研究进展,从而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指导。
- 谢伟昌黄彬李健郭绍举冯春霞
-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萎缩性胃炎
- 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Bcl-2和PC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萎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萎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复制CAG模型,造模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0ml/kg自来水灌胃,萎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萎胃颗粒1.8、3.6、7.2g/d灌胃,共连续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各组大鼠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Bcl-2、PCNA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萎胃颗粒各治疗组Bcl-2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Bcl-2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Bcl-2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萎胃颗粒各治疗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1);与萎胃颗粒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阳性表达率下降(P<0.01)。结论萎胃颗粒可能通过抑制CAG大鼠胃黏膜Bcl-2和PCNA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改善CAG胃黏膜病变。
- 黄彬谢伟昌李健郭绍举冯春霞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