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1003)

作品数:6 被引量:128H指数:5
相关作者:尹澄清单保庆付强方杨白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2篇点源
  • 2篇农田
  • 2篇农业流域
  • 2篇磷污染
  • 2篇磷污染物
  • 2篇非点源
  • 1篇养分
  • 1篇源头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时态
  • 1篇数据处理
  • 1篇水塘
  • 1篇水体
  • 1篇水体沉积物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基质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区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合肥市环境监...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尹澄清
  • 3篇单保庆
  • 2篇付强
  • 2篇毛战坡
  • 2篇王夏晖
  • 2篇汪海波
  • 2篇白颖
  • 2篇方杨
  • 1篇刘怀全
  • 1篇王雨春
  • 1篇李述山
  • 1篇王为东
  • 1篇颜晓
  • 1篇马允
  • 1篇周长银
  • 1篇陶华学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源头农业区不同类型水塘中水体沉积物磷吸附容量被引量:35
2005年
湖泊和湿地沉积物性质受到其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影响.本实验以一个源头小流域的水塘系统为例,研究了位于不同土地利用中的水塘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由于水塘分散于不同土地利用中,接收来自于不同土地利用的径流和土壤颗粒,水塘系统提供了研究磷吸附性质的极好范例.研究表明:水塘沉积物具有强的磷吸附容量.吸附最大值(Smax)为228~974mg·kg-1,平衡浓度(EPC0)为0·004~0·032mg·L-1,平均饱和度(DPS)仅为9·5%.水塘周围土地利用明显影响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对于Smax,周围土地利用为林地的山塘最大,而周围土地利用为村庄的村塘最小,其顺序为山塘>旱塘>田塘>河塘>村塘.对于EPC0则正好相反,山塘<旱塘<田塘<河塘<村塘.分析表明,草酸浸提态铁(Feox)同磷吸附最大值Smax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5,p<0·001),而KCl浸提态磷(KCl-P)同平衡浓度EPC0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3,p<0·001).多重回归分析表明草酸浸提态铁(Feox)和KCl浸提态磷(KCl-P)是控制水塘沉积物磷吸附的关键因子.
付强尹澄清马允
关键词:水塘沉积物非点源
污染物在农田溪流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9
2003年
氮是地表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 ,河流系统是氮输出的主要运移通道 ,养分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持留和趋向控制着污染物的输出。以巢湖流域一个受人为活动严重影响的农田源头溪流——六岔河为研究对象 (包括 4个渠道型、1个水塘型和 3个河口型断面 ,对应长度分别为 1 .3km、0 .1 5 km和0 .36km) ,设置 9个监测点研究总氮 ( TN)、硝酸盐 ( NO3- N)、氨态氮 ( NH+4 - N)和总悬浮物 ( TSS)在溪流生态系统中的持留 ,评价人为严重干扰下的农田溪流生态系统在非点源污染物运移中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 :TN、NO3- N、NH+4 - N和 TSS在溪流中的持留、释放受溪流的河流形态影响 ,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是污染物持留的主要区域 ;TN、NO3- N、NH+4 - N和 TSS在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内的持留量分别占溪流持留量(基流、径流持留量的和 )的 61 %、47%、75 %和 5 6%。降雨 -径流过程中发生的持留是污染物持留的主要部分 ,TN、NO3- N、NH+4 - N和 TSS的持留量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 93%、97%、89%和 96% ;渠道型断面是溪流最主要的内在污染源 ,污染物释放量占溪流释放量的 90 %以上 ;受水塘型断面出口处的水坝影响 ,位于水塘前的渠道型断面在基流和降雨 -径流过程中均有效地持留污染物 。
毛战坡尹澄清王雨春付强方杨汪海波白颖
关键词:养分生态系统污染物农田
磷在农田溪流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7
2003年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 ,河流系统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运移通道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持留控制着污染物向受纳水体的输出 .本次研究对象是巢湖流域一个长约 1 8km的农田源头溪流六岔河 ,河流由 4个渠道型、1个水塘型和 3个河口型断面构成 ,长度分别为 1 3km、0 1 5km和 0 36km .在河流上设置 9个监测点研究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在六岔河中的持留空间特征 ,评价人为严重干扰下的农田溪流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运移中的生态功能 .结果表明 :总磷、磷酸盐、悬浮物在溪流中的持留和释放受溪流的渠道型、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控制 ,水塘型和河口型断面是污染物持留的主要区域 ,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在水塘型、河口型断面内的持留量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 5 8%、77%和 5 8% ;污染物在降雨 径流过程中的持留是溪流持留的主要部分 ,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的持留分别占溪流持留量的 96 %、98%和 93% ;渠道型断面是溪流最主要的内在污染源 ,总磷、磷酸盐和悬浮物的释放分别占溪流释放量的 93%、99%和 94 % ;养分和悬浮物在渠道型断面中具有不同的持留特性 ,而位于水塘前的渠道型断面在基流和降雨 径流过程中均能有效地持留污染物 .
毛战坡单保庆尹澄清刘怀全方杨汪海波白颖
关键词:河道形态河流系统农田溪流
一个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迭代算法及其在多维多时态多精度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2005年
本文针对当今各国高层领导和科学家十分关注并大力倡导的“数字地球”、“数字国家”、“数字城市”、“数字矿山”等科学工程构建中遇到的大量的多源、多维、多类型、多时态、多精度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数据处理,针对数据测量采用多种观测手段采集多源、多维、多类型、多时态、多精度数据,数据处理的函数模型中不仅仅含有非随机参数,而且含有随机参数,其随机参数又常常为动态的等特点,建立了广义非线性动态最小二乘数据处理模型。针对该模型规模大、维数高的特点,借鉴多变量函数寻优的“变量轮换法”或“因素交替法”的思想、结合BFGS算法,建立了一交替寻优的解算方法,该算法将大规模的优化问题分解为两个较低规模的优化问题进行解算,降低了问题的规模,减少了计算量。
李述山陶华学周长银
农业流域“汇”型景观结构对径流调控及磷污染物截留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6
2005年
选取天津于桥水库北岸桃花寺流域作为实验流域 ,进行了流域景观格局对生态水文及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影响的野外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流域中广泛分布于季节性河流附近的汇型景观结构 (石坝、植草水道、植被过滤带、干塘、缓冲区等 ) ,通过滞留 /缓冲功能 ,对地表径流的流速及流量具有双重调控作用 ,延长了养分物质在流域内部的滞留时间 ,对产生于不同源区的面源污染径流具有截留、吸纳、贮存作用 ,使径流中泥沙和磷素浓度逐渐得到降低 ,减少了养分对下游水体的负荷输出 .多次降雨径流的监测结果表明 ,无论在大暴雨下的连续流事件还是在小雨下的间断流事件中 ,汇型景观结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养分持留功能 .在 2 0 0 3年 6月 2 2日连续径流事件中 ,地表径流的流速可由系统入口处的 3 7 2cm·s- 1 降至系统出口处的 11 1cm·s- 1 ,污染径流体积可削减 5 0 2 % ,TSS、TP、TDP、DRP的持留率分别可达 72 7% ,69 3 % ,5 9 8%和 5 7 9% .在间断径流事件中 ,污染径流全部为汇型景观结构所截留 ,泥沙和磷素的持留率更高 .对 2 1场降雨 径流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
王夏晖尹澄清单保庆
关键词:径流调控磷污染物截留作用面源污染景观结构污染物
流域土壤基质与非点源磷污染物作用的3种模式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3
2004年
以华北地区典型农业流域为研究对象 ,针对流域不同空间分布和干扰程度下的土壤基质与污染径流中磷素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 .研究发现 ,土壤基质与磷的作用过程呈 3种模式 ,持留型、释放型及持留 释放转换型 .持留型土壤基质对污染径流中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能有效持留径流中的磷素 ;释放型土壤基质则以解吸过程为主导 ,向径流中释放大量的磷素 ;持留 释放转换型土壤基质则呈动态性 ,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低时 ,解吸过程占优 ,以磷素释放为主 ,当径流中磷酸盐含量较高时 ,吸附过程占优 ,以磷素持留为主 .结果表明 ,在自然环境及人类干扰的作用下 ,流域异质性景观下的土壤基质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过程差异明显 ,其生态功能具有时空动态性 .从非点源污染发生的角度来看 ,在空间上 ,土壤基质可成为污染物的汇或释放源 ;在时间上 ,同一区域存在源 汇功能的动态转化 .因此 ,异质性景观中土壤基质与污染物作用过程动态机制的认识与判定 。
王夏晖尹澄清颜晓单保庆王为东
关键词:农业流域土壤非点源磷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