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04057)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世良贺跃辉侯丽珍刘新利陈国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气相
  • 3篇气相合成
  • 3篇纳米
  • 2篇光学
  • 2篇光学性
  • 2篇光学性能
  • 1篇原子
  • 1篇双光子
  • 1篇双光子J-C...
  • 1篇气-固
  • 1篇无机非金属
  • 1篇无机非金属材...
  • 1篇量子
  • 1篇量子特性
  • 1篇纳米晶
  • 1篇纳米晶须
  • 1篇纳米片
  • 1篇纳米线
  • 1篇晶须
  • 1篇壳结构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湘潭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王世良
  • 3篇侯丽珍
  • 3篇贺跃辉
  • 2篇陈国良
  • 2篇刘新利
  • 1篇喻博闻
  • 1篇邓意达
  • 1篇张泉
  • 1篇黄小林
  • 1篇马亮
  • 1篇谢亚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湖南理工学院...
  • 1篇Transa...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与强度有关的双光子J-C模型中原子和光场的量子特性
2009年
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与强度有关的双光子J-C模型中原子的粒子数反转特性和光子统计演化.结果表明:量子崩塌与复苏的性质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然后将趋向混乱,且随着初始平均光子数n值的不断增加,场与原子的非线性耦合越来越强,崩塌与复苏周期越来越短.这显然跟与强度无关的双光子J-C模型中原子和光场的量子特性不同.
侯丽珍王世良
关键词:双光子J-C模型量子特性
Cu/C核/壳纳米结构的气相合成、形成机理及其光学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乙酰丙酮铜为原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大批量制备出Cu/C核/壳纳米颗粒和纳米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沉积温度可对Cu/C核/壳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很好的控制.比如,沉积温度为400℃时可获得直径约200nm的Cu/C核/壳纳米线,沉积温度为450℃时可获得直径约200nm的Cu/C核/壳纳米颗粒和纳米棒的混合产物,沉积温度为600℃时可获得直径约22nm的Cu/C核/壳纳米颗粒.获得的Cu/C核/壳纳米结构是由一个新颖的凝聚机理形成的,而这种机理不同于著名的溶解-析出机理.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u/C核/壳纳米线和纳米颗粒均在225nm处出现Cu的吸收峰,同时在620和616nm处分别出现了纳米线和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Cu/C核/壳纳米线在312和348nm处、Cu/C核/壳纳米颗粒在304和345nm处出现荧光发射谱峰.
黄小林侯丽珍喻博闻陈国良王世良马亮刘新利贺跃辉
关键词:CU壳结构纳米线光学性能
单晶钨微/纳米晶须:气相合成、生长机理、性能测试和应用前景
单晶钨微/纳米晶须因其优异的场发射性能和力学性能而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首先简要介绍了合成单晶钨微/纳米晶须的两种方法(直接气相合成法和催化剂辅助的气相合成法)和合成的钨晶须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然后,着重阐述钨晶须的生长机...
王世良刘新利张泉贺跃辉
关键词:晶须场发射性能
文献传递
MoO2微/纳米片的气相合成和光学性能被引量:3
2010年
以MoO_3粉末和石墨为原料,用气相传输方法制备MoO_2微/纳米片,并对其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用气相法制备的矩形薄片状MoO_2,长和宽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厚度约为200 nm。MoO_2微/纳米片在波长200-300 nm的紫外光范围内有较强的吸收带,在304.6 nm、343.4 nm和359.6 nm处有较强的发光峰。根据实验分析和热力学理论,探讨了MoO_2微/纳米片的生长机理。
刘新利王世良张泉邓意达贺跃辉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光学性能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ungsten nanowhiskers characterized by nanoindentation被引量:2
2013年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exagonal tungsten nanowhiskers, which were synthesiz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strumented nanoindentation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The nanoinden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ungsten nanowhiskers exhibit a hardness of (6.2±1.7) GPa and an elastic modulus of (225±20) GPa.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test results, the tungsten nanowhiskers possess a comparable hardness to tungsten microwhiskers, and an hardness increase of 35% to the bulk single-crystal tungsten. The increase in the hardness of whiskers is attributed to the lacking of dislocation avalanche observed in the bulk single-crystal tungsten. The measured modulus is about 80% that of the tungsten microwhiskers, which can be contributed to the size effects of the nanowhiskers and the substrate effects in the nanoindentation test.
侯丽珍王世良陈国良贺跃辉谢亚
关键词:TUNGSTENNANOWHISKERSNANOINDENTATIO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