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SS007)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姚昱郭又新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冷战偏见下的“中苏经济攻势”——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认识被引量:2
- 2010年
- 从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积极发展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这被美国政府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发动的一场"经济攻势",目的在于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而不是为了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此美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这一"经济攻势"进行了定性分析,其中充满了强烈的冷战偏见,并因此影响到了随后美国相关政策的调整。
- 姚昱
- 关键词:社会主义国家不发达国家
- 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战后马来西亚的橡胶政策及其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重要的橡胶生产国与出口国。二战后,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业及相关工业较为成功地由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模式转变为较为先进的现代经济模式。在这成功的转型中,马来西亚政府的橡胶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经验与教训值得中国这个世界第四大橡胶生产国与最大橡胶消费国关注。
- 姚昱
- 关键词:经济转型
-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苏橡胶贸易被引量:5
- 2010年
- 20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成功地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对华橡胶禁运,从东南亚地区为苏联代购了大量橡胶。中国在橡胶贸易上对苏联的积极配合,不仅巩固了新中国与苏联的经济联系,也反映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新成员,勇于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与责任,具有强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 姚昱
-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演变被引量:2
- 2013年
-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开始构建其对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起始阶段。这一政策缘起于美国政府自身所具有的强烈冷战意识,其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的几度勃兴都与东南亚冷战局势的变化有关。由于受制于自身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采取的财政保守主义政策,美国政府不愿因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而扩大自身的财政开支,这令美国推动的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效果不彰。这一矛盾不仅决定了当时美国对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起伏,而且对今天美国的相关实践也依然产生着影响。
- 姚昱
-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
- 冷战与发展的矛盾——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经济政策被引量:1
- 2013年
- 自二战以来,为了实现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外交、安全与经济等多重目标,美国政府将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美国政府在这方面最早的实践之一就是在1954年成立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集体安全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中所进行的相关经济活动。由于主要服从美国自身在这一区域的外交和安全目的,美国的相关政策招致相关盟国的批评。不过,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对东南亚条约组织的经济政策的诸多特点一直延续了下来,甚至在今天也仍可见其影响。
- 郭又新姚昱
- 关键词:经济政策
- 全民动员: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冷战宣传被引量:1
- 2010年
- 冷战期间,赢得国际公众舆论的支持成为美苏争斗的主战场之一。为了应对苏联政府的"和平攻势",艾森豪威尔政府创建新的对外宣传机构——美国新闻署,整合美国政府的对外信息与文化教育交流工作,力求使美国外交政策的心理影响达到最大化。美国新闻署对外宣传的最重要核心主旨是"赞美资本主义制度",为此艾森豪威尔政府进行全民动员,先后发起了"人民资本主义"与"人民与人民伙伴关系"两大宣传运动,将美国民众纳入到冷战宣传的活动中。
- 郭又新
- 关键词:美国新闻署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被引量:2
- 2010年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工作逐步从简单走向成熟,在6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长篇文件。虽然中情局在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不乏深入精辟的见解。
- 姚昱
- 关键词:中国经济情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