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GXNSFA018116)

作品数:8 被引量:70H指数:5
相关作者:黄国强刘旭佳彭银辉唐夏李洁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氧化应激
  • 4篇代谢
  • 4篇能量代谢
  • 3篇鲻鱼
  • 2篇对虾
  • 2篇幼鱼
  • 2篇鱼虾
  • 2篇溶解氧
  • 2篇溶氧
  • 2篇混养
  • 2篇混养效果
  • 2篇凡纳滨对虾
  • 1篇低氧胁迫
  • 1篇对虾养殖
  • 1篇氧化应激指标
  • 1篇养殖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指标
  • 1篇幼鱼生长
  • 1篇摄食

机构

  • 8篇广西海洋研究...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8篇刘旭佳
  • 8篇黄国强
  • 7篇彭银辉
  • 2篇李洁
  • 2篇唐夏
  • 2篇王志成
  • 1篇苏琼
  • 1篇梁志辉
  • 1篇熊向英
  • 1篇张琴

传媒

  • 3篇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鲻鱼密度和规格对鱼虾混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在室内进行鲻鱼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试验,放养虾苗密度均为100尾/m2,设计了混养大、小规格鱼苗的处理组,混养密度分别为0、0.13、0.26、0.52、1.04、2.07尾/m2和0.13、0.26、0.52尾/m2。试验结果表明,对虾产量、规格和成活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对虾产量、规格总体上表现出随混养鲻鱼的密度和规格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混养鲻鱼密度最高两组(2.07、0.52尾/m2)的对虾规格、产量均小于其他混养组;混养组对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混养鲻鱼密度最高两组对虾成活率最高,且其鱼虾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混养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均略有降低,混养鲻鱼密度最大组合(2.07尾/m2)的饲料系数最低,饲料转化效率有随混养鲻鱼的密度提高而略有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间不同处理间水温、盐度、溶氧、pH及生化耗氧量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氨氮含量前低后高,亚硝酸氮含量、硝酸氮含量在中后期明显升高,但未表现出与混养鲻鱼密度的明显关系。无机磷含量则在整个养殖期间较稳定,不同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因此,混养合适密度和规格的鲻鱼不会对凡纳滨对虾产量产生负影响,可以提高对虾成活率,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对水质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彭银辉刘旭佳王志成梁志辉黄国强
关键词:鲻鱼凡纳滨对虾混养
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40
2016年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将其放在溶解氧(DO,mean±SE)含量分别控制在(1.66±0.41)、(4.35±0.53)、(7.03±0.36)mg/L的条件下养殖10 d,然后恢复至接近饱和溶解氧含量7.0 mg/L的条件下养殖30 d,研究其特定生长率、排氨率、耗氧率、氧氮比和血浆、肌肉、肝脏及鳃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乳酸(LD)含量、总谷胱甘肽(T-GSH)、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对鲻幼鱼的生长、能量代谢影响显著,较严重缺氧组鲻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不具有补偿生长的能力;而轻微缺氧组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低氧胁迫对鲻氧化应激指标影响显著,胁迫结束时鲻通过提高某些抗氧化酶的活力来增强抗氧化能力,以提高其应对恢复正常溶解氧环境可能带来的氧化应激的能力,同时在恢复溶氧后鲻氧化应激反应也较强烈。在恢复溶解氧阶段,肝脏中GSH显著增加,说明鲻体内的保护机制被激活。肝脏和鳃中MDA的含量在低氧胁迫后与溶解氧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在复氧30 d后仍然高于对照组,表明低氧胁迫加强鲻肝脏和鳃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
熊向英黄国强彭银辉刘旭佳
关键词: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和吸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养殖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温下鲻鱼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选择大、中、小3种规格鲻鱼,体质量分别为(16.25±0.88)g/尾,(29.00±1.73)g/尾,(42.93±1.08)g/尾,将养殖沉积物收集后投喂鲻鱼,在自然水温为21.5~25.5℃流水系统中养殖46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排粪率以及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16.25±0.88)g/尾鲻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2.93±1.08)g/尾,特定生长率与鲻鱼体质量呈负相关。3种规格鲻鱼摄食率和排粪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水温升至25.5℃时均最高,(29.00±1.73)g/尾鲻鱼摄食率和(16.25±0.88)g/尾鲻鱼排粪率整体最高。(29.00±1.73)g/尾鲻鱼对有机质和氮、磷吸收率最高,分别为60.63%,82.15%,44.24%。鲻鱼对养殖沉积物中有机质和氮、磷的移除量分别为0.619g/(kg·尾),0.043g/(kg·尾),2.746mg/(kg·尾)。研究表明,鲻鱼摄食凡纳滨对虾养殖沉积物的生长效果良好,不但可以利用养殖环境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同时为鱼虾混养模式中的鲻鱼规格搭配提供科学依据。
刘旭佳彭银辉黄国强
关键词:鲻鱼摄食率吸收率
鮻鱼幼鱼肝脏和肌肉氧化应激指标对溶解氧含量变动的响应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了4种溶氧变动模式条件下,鮻鱼幼鱼肝脏和肌肉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近饱和稳定"模式下,鱼体肝脏中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的变动比较一致,具有一定的变动节律,且肌肉中的大部分氧化应激指标高于肝脏。与"近饱和稳定"模式相比,"近饱和→最低溶氧"模式下肝脏大部分氧化应激指标显著升高,而肌肉中相应指标则明显下降。"近饱和→超饱和→近饱和→最低"模式肝脏的主要氧化应激指标变动的时间节律与"近饱和稳定"模式明显不同,并在次日溶解氧含量下降至最低值1.0mg/L时,抗氧化指标的含量有所回升。"超饱和→近饱和→近饱和恢复24h"模式下,肌肉中所有氧化应激指标与"近饱和稳定"模式相比均明显下降,并且变动节律与溶解氧含量的变动模式一致。在经历超饱和溶氧暴露后恢复24h处理后,肝脏的抗氧化指标,只有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值出现在溶氧超饱和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超氧阴离子活力的最高值出现在溶氧降低至近饱和水平后的恢复阶段,肌肉中的抗氧化指标最高值则均出现在恢复阶段。溶解氧含量变动环境中,鮻鱼的氧化应激指标与溶氧稳定的环境中相比在数值和变动节律上均出现变化,并表现出在溶解氧含量下降时储备抗氧化物质的现象。
刘旭佳黄国强李洁唐夏
关键词:溶氧缺氧氧化应激
不同溶氧变动模式对鲻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研究不同溶氧变动模式对鲻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实验设计5种溶氧变动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氧N处理(7.0 mg/L)、正常溶氧-低氧变动N-L处理(7.0→1.5 mg/L)、超饱和溶氧-正常溶氧变动S-N处理(14.0→1.5 mg/L)、超饱和溶氧-正常溶氧-低氧变动S-N-L处理(14.0→7.0→1.5 mg/L)和一直维持超饱和溶氧S处理(14.0 mg/L)。实验选择初始体质量为(16.07±0.11)g的鲻,在循环水装置中养殖56 d,然后测定其特定生长率、鲻血浆、肌肉、肝脏和鳃组织的乳酸(LD)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总谷胱甘肽(T-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测定终末体质量为(31.47±1.44)g鲻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氧氮比。结果显示,5种溶氧变动模式对鲻生长影响显著,N、S和S-N处理的鲻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N-L和S-N-L处理。S处理的鲻排氨率和氧氮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种溶氧变动模式均对鲻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影响显著。研究表明,肝脏是主要氧化应激器官。经历低氧变动模式的鲻,代谢速率下降,同时需要消耗较多的物质和能量参与氧化应激,用于生长物质和能量需求减少从而导致生长速度下降。T-GSH含量与氧化压力呈负相关,在应对低氧和超饱和溶氧产生的氧化压力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刘旭佳黄国强彭银辉
关键词: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溶氧水平对梭鱼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分析低氧胁迫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能量代谢与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重为6~10g的梭鱼,在溶氧水平从7.18 mg/L降至0.60mg/L过程中测定其耗氧率和排氨率,计算幼鱼相对应的氧氮原子比(O∶ 2 N);又在溶氧水平大于6.0mg/L、4.5 mg/L、3.0 mg/L、1.5 mg/L、0.5 mg/L时,分别测定幼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乳酸(LD)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溶氧水平的下降,梭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总体呈降低趋势,氧氮原子的比值在溶氧水平3.23~1.92 mg/L时达到最大,在溶氧水平1.03~1.60 mg/L时达到最小;溶氧水平为6.15mg/L时,肝脏中LD、SOD、T-AOC、ASOR、MDA均显著大于其它溶氧水平下的相应指标(P<0.05).溶氧水平下降过程中,肌肉组织中的SOD、MDA、TAOC差异不显著(P>0.05),溶氧水平在0.5 mg/L时,LD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这表明,梭鱼能通过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改变代谢底物和提高肌肉、肝脏组织无氧代谢能力等方式,达到新陈代谢的平衡,以适应低氧生活.
彭银辉黄国强李洁唐夏刘旭佳
关键词:梭鱼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不同溶解氧水平对鲻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研究溶解氧(DO)对鲻(Mugil cephalus)生长、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29.24±0.08)g的鲻,在ρ(DO)分别为(1.56±0.39)mg·L-1、(4.13±0.45)mg·L-1和(7.22±0.46)mg·L-1的流量控制循环水系统中养殖40 d,测定其特定生长率(SGR)、血浆、肌肉、肝脏和鳃组织的乳酸(LD)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ASOR)和丙二醛(MDA)含量,然后在循环水控温装置中[(25.0±1.0)°C]测定每DO处理鲻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氧氮比。结果表明,实验结束时鲻体质量随ρ(DO)的提高而增大,SGR与ρ(DO)呈正相关关系,DO对鲻的生长影响显著。鲻在DO7.22处理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最高,而氧氮比却明显低于其他2种DO水平。肝脏中T-SOD活力、T-AOC活力和ASOR活力均与SGR负相关,表明在此实验条件下,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的提高与快速生长冲突,即消耗较多的能量和物质参与氧化应激可能导致用于生长的能量物质减少,致使鲻生长速度下降。
刘旭佳黄国强彭银辉
关键词:溶解氧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鲻混养密度与网箱围隔对鱼虾混养效果和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鲻鱼混养密度与网箱围隔对鱼虾混养效果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发展推广鱼虾混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3.2 m×3.2 m的室内水泥池放养800尾虾苗(处理I)、800尾虾苗+1.0 kg鲻鱼(处理II)、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III)、800尾虾苗+3.0 kg鲻鱼(处理IV)、800尾虾苗+2.0 kg鲻鱼(处理V),处理V用网箱将鲻鱼隔离在网内而对虾可通过,探讨凡纳滨对虾与鲻鱼混养对鱼虾生长、饲料效率、能量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及水质的影响。【结果】收获时,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产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鲻鱼的体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均随鲻鱼混养密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采用网箱围隔相对其他混养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对虾的生长状况,但仍显著低于单养对虾处理(P<0.05,下同)。在饵料利用情况方面,常规的混养模式(处理II^IV)能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有效提高饵料转化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能量效率;但采用网箱将鲻鱼隔离圈养后,其效果与单养对虾的处理I相似。在养殖过程中,混养模式的养殖水质除个别指标在不同时段有明显变化外,其整体变化趋势与单养对虾处理的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结论】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能有效提高饵料利用率,但由于鲻鱼抢食虾料而影响对虾生长;采用网箱围隔混养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对虾生长,却未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因此,凡纳滨对虾混养鲻鱼时,二者间的合理放养密度有待下一步探究。
彭银辉黄国强刘旭佳苏琼王志成张琴
关键词:鲻鱼混养饵料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