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09)

作品数:35 被引量:392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琪石耀华王爱民孔令锋王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2篇牡蛎
  • 11篇珠母贝
  • 9篇马氏珠母贝
  • 7篇长牡蛎
  • 4篇杂交
  • 4篇家系
  • 3篇性状
  • 3篇养殖
  • 3篇育种
  • 3篇贝类
  • 2篇地理群体
  • 2篇选育
  • 2篇遗传力
  • 2篇幼体
  • 2篇杂种
  • 2篇杂种优势
  • 2篇珍珠贝
  • 2篇扇贝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生长性状

机构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海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山东省海水养...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教育部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南出入境检...

作者

  • 11篇李琪
  • 8篇王爱民
  • 8篇石耀华
  • 8篇何毛贤
  • 7篇孔令锋
  • 7篇王嫣
  • 6篇顾志峰
  • 4篇王庆志
  • 3篇于瑞海
  • 3篇管云雁
  • 3篇张红玉
  • 3篇喻子牛
  • 2篇高凤祥
  • 2篇肖述
  • 2篇孔令峰
  • 2篇郑小东
  • 2篇黄良民
  • 2篇袁涛
  • 2篇刘文广
  • 2篇刘士凯

传媒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水产学报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海洋通报
  • 3篇Journa...
  • 2篇南方水产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Chines...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浦珠母贝双列杂交家系的建立与遗传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以采自广西北海(B)、广东徐闻(X)、海南三亚(S)的3个不同养殖群体的合浦珠母贝为亲贝,按照完全双列杂交的方式,建立了9个交配组合,每个组合10个家系,共90个家系。出苗经60d养殖后,比较各家系的育种值,并对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壳长的Kung育种值大于20的家系有8个,分别为BX2(表示北海♂×徐闻♀的2号家系,余依此类推)、BX9、BB4、BB5、BB8、BS9、XS3、SB8,其中XS3的壳长及壳宽的Kung育种值和综合评定值均最大,XX3最小。BB4和XS3的综合评定值大于1。壳长的一般配合力为三亚群体17.40,徐闻17.45,北海18.27;壳高为三亚14.74,徐闻14.79,北海15.54。壳长的特殊配合力为三亚—徐闻17.75,三亚—北海18.27,徐闻—北海18.12;壳高为三亚—徐闻14.98,三亚—北海15.51,徐闻—北海15.46。壳长的平均杂种优势为三亚—徐闻1.41,三亚—北海0.96,徐闻—北海0.67;壳高为三亚—徐闻1.13,三亚—北海1.60,徐闻—北海1.19。表明北海的亲本较好。
谷龙春李金碧喻达辉黄桂菊刘建业
关键词:合浦珠母贝遗传育种双列杂交家系
基于COI序列的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线粒体遗传特性分析及其近缘种间的系统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09年
应用通用引物COIL 1490和COIH 2198对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的性腺和体细胞线粒体DNA进行PCR扩增,获得661bp长度的COI基因片段,经过比对性腺与体细胞的COI片段,发现雄性性腺与体细胞COI基因均为一个单倍型,即体内只有一种线粒体DNA类型,没有发现双单性遗传现象,雌、雄性腺的COI基因片段变异率很低(0.31%)。应用PAUP构建NJ树、MP树以及贝叶斯法构建了贝叶斯树,对股贻贝属3种间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翡翠股贻贝P.viridis、P.canaliculus和P.perna之间的分化与分歧年代的估算是相吻合的。
位正鹏孔晓瑜吴相云喻子牛
关键词:VIRIDIS
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4
2011年
为了阐明长牡蛎的繁殖策略,自2004年3月—2005年2月对乳山湾养殖海区的环境因子(水温、盐度、叶绿素a含量)、长牡蛎繁殖周期及其生化成分(糖原、脂肪、蛋白质、RNA/DNA比值)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温在一年中呈现显著变化,夏季水温最高,最高值为29.5℃(8月),冬季水温最低,最低值为1.8℃(1月);盐度在夏季雨水较多的时候略有降低;叶绿素a含量在夏末秋初(8月和9月)和春季(4月)有2个峰值,冬季最低。长牡蛎的繁殖周期分为冬季的休止期和从春季到夏季的繁殖期,在长牡蛎的繁殖期,条件指数逐渐下降到最低值,表明繁殖期长牡蛎生长变慢。在长牡蛎的配子发生过程中软体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略有上升,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表明长牡蛎配子的发生需要储存的糖原提供能量;RNA/DNA比值在配子发生过程中逐渐升高,显示RNA/DNA比值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来指示长牡蛎的性成熟。配子发生过程中,长牡蛎的灰分含量逐渐升高,表明长牡蛎通过分解自身的贮能物质提供能量,使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从而导致灰分含量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配子发生类型为保守种。
刘文广李琪高凤祥于瑞海孔令峰
关键词:长牡蛎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环境因子
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不同世代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对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第一代到第三代(F1、F2、F3)及回交家系(BC1)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7对SRAP引物共产生6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7.86条多态标记。在F1,F2及F3三代中,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显示世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相邻世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世代内遗传相似性逐渐增加。BC1与F1的遗传相似度高于F3与F1间,表明回交能使后代个体更趋向轮回亲本。
张红玉何毛贤管云雁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
限食对合浦珠母贝幼虫生长、成活及变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自2009年4月27日至2009年5月25日,在不同投饵条件下研究了限食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幼虫生长、成活和变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初期对照组幼虫的壳长、壳高日增长率逐渐升高,自第20天开始迅速下降;试验一组(隔天投喂)和二组(隔2d投喂)幼虫的壳长、壳高日增长率缓慢升高,且与对照组同期幼虫的日增长率差异显著,这表明饵料是否充足直接影响马氏珠母贝幼虫的生长。试验期间,对照组幼虫的成活率逐渐降低,畸形率无显著性变化,而试验一组和二组幼虫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二组幼虫的畸形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和试验一组幼虫的畸形率,表明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幼虫的发育受到影响。对照组幼虫在第20天时开始变态,随后变态率逐渐升高,试验一组幼虫在第30天时开始变态,而试验二组幼虫在试验期间一直没有变态,表明该组幼虫的营养状况不足以支持其变态附着。
刘文广何毛贤
关键词:限食合浦珠母贝幼虫成活变态
长牡蛎成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40
2012年
在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选择育种工作中,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24个和32个全同胞家系。根据长牡蛎360日龄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利用ASREML软件的REML方法计算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估算了长牡蛎成体阶段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长牡蛎家系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2009年家系的壳高、肉重和出肉率显著低于2010年家系(P<0.05),2009年家系的总重则显著高于2010家系(P<0.05)。除出肉率外,2009年和2010年家系的壳高与其他生长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壳高和总重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分别为0.35±0.15和0.27±0.13。长牡蛎成体阶段各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但相关性的大小不同。本研究估测的长牡蛎成体阶段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可以为合理制定长牡蛎的育种方案和选择反应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王庆志李琪刘世凯孔令锋
关键词:长牡蛎成体生长性状遗传力
中国刺参与日本红刺参杂交子一代的早期生长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研究以中国刺参和日本红刺参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了各实验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和稚参阶段的生长以及杂交子代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杂交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均低于自交组,但是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日本红刺参♀×中国刺参♂杂交组(JC)在幼虫期和稚参期的各生长性状平均值均大于其它3组,并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日本红刺参♀×中国刺参♂组(JC)的体长和体重的杂种优势率均较为明显,其幼虫体长和稚参体长、体重的杂种优势率分别在4.60%~6.90%,8.39%~18.85%和23.21%~63.74%之间;中国刺参♀×日本红刺参♂组(CJ)的杂种优势率在160日龄后表现为正值。杂交子一代中存在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的现象可能与母性效应、性别连锁和细胞质遗传有关。
胡美燕李琪孔令锋李莉
关键词:刺参杂交杂种优势
长牡蛎不同地理群体选育系数量性状的比较被引量:9
2011年
在长牡蛎的选择育种工作中,为了查明不同地理群体间重要数量性状的差异,利用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和列联表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长牡蛎中国、日本、韩国3个地理群体快速生长选育系F2代的生长性状、壳型指数和颜色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协方差分析对个体大小进行校正后的数据分析结果与原数据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不同群体间的主要数量性状差异显著。生长方面,日本群体的壳高和总质量显著大于中、韩群体,表明日本群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壳型指数方面,中国和韩国群体间无显著差异,日本群体壳型指数C显著高于中、韩群体,其余壳型指数均低于中、韩群体;颜色性状方面,不同群体的左壳、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差异均极显著,左壳的着色程度依次为,韩国群体>日本群体>中国群体,外套膜和闭壳肌痕的着色程度均依次为,日本群体>中国群体>韩国群体。不同群体间数量性状的显著差异为进一步开展长牡蛎杂交育种以及特色育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王庆志李琪刘士凯孔令锋
关键词:长牡蛎地理群体数量性状
马氏珠母贝EST微卫星的筛选被引量:40
2008年
构建了马氏珠母贝的血液、足、鳃、胃、肝、心脏、外套膜、珍珠囊和感染多毛虫马氏珠母贝的血液(血感)等9个组织的cDNA文库,测序获得了6979个EST序列,从中查找到了268个重复序列,隶属于243个EST,含微卫星的EST数占EST总数的3.48%。珍珠囊cDNA文库含微卫星的序列所占比例最高,为6.16%,血感的最低,为1.65%。双碱基重复序列130个,占48.5%,(AT/AT)n类型最常见;三碱基类型的83个,占约31%,其中(AAT/ATT)n和(AAG/CTT)n较多;四碱基重复的有30个,占11.2%,(AAAT/ATTT)n占了该类型的约50%。一共能够设计151对微卫星引物,有130对可以扩增,占合成引物总数的86.09%,其中,多态性引物45对。多态性EST-SSR的筛选将为马氏珠母贝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种质鉴定和野生资源保护等提供可靠的工具。
石耀华洪葵郭希明王嫣侯占辉顾志峰王爱民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分子遗传学
珍珠贝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长耳珠母贝(P.chemnitzi)和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的16S rRNA基因片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删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后,得到439bp可供分析的核苷酸片段,用MEGA3.1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种内个体间序列完全相同,长耳珠母贝种内个体间有2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而企鹅珍珠贝种内个体间有1个转换(Transision)突变位点,5个颠换(Transversion)突变位点。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9种珍珠贝的序列进行比较,得到464个同源比对位点,包括51个插入/缺失位点和231个变异位点(173个简约信息位点和53个单突变子)。合浦珠母贝与长耳珠母贝的同源性为83.2%,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与企鹅珍珠贝的同源性分别为55.4%和59%。NJ系统进化树表明合浦珠母贝和长耳珠母贝与珠母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而企鹅珍珠贝与珍珠贝属的种类聚在一起,与形态学分类一致。
黄桂菊喻达辉郭奕惠曲妮妮
关键词:珍珠贝RRNA基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