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1091)
- 作品数:4 被引量:163H指数:4
- 相关作者:曾辉李书娟高凌云夏洁蒋峰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基于修正的转移概率方法进行城市景观动态研究——以南昌市区为例被引量:64
- 2003年
- 利用南昌市 1 988~ 2 0 0 0年期间 5个时段的 TM卫星影像数据编制了景观组分类型图 ,并通过叠图分析统计了全部组分类型在 4个比较时段的转移概率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分转入、转出贡献率和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等 3个动态分析参数 ,对南昌市的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城市化引发的建设用地规模急剧膨胀是工作区内景观结构在研究时段内急剧调整的主要原因 ;农业经营的稳定性需要作为一种重要驱动因素 ,在农业用地大量流失的同时 ,使其它景观组分向农田转移成为优势性转移过程类型 ;地形和水文变化对于林地和水体等组分变化具有次要约束性影响 ,但对于一些特定优势转移过程的出现则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还证实了所提出的 3种基于组分转移概率矩阵的量化参数在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研究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曾辉高凌云夏洁
- 关键词:景观动态
- 南昌地区城市建成区景观结构特征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4年
- 利用南昌地区 1988~ 2 0 0 0年期间的 4景城市建设用地分布图和叠图代数计算方法 ,分两个比较时段 (1988~ 1991年及1998~ 2 0 0 0年 )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建成区景观格局特征对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边缘非城镇像元的邻域特征、非城镇像元与最近建成区像元的距离以及建成区斑块的规模对边缘及全区非城镇像元向建设用地转化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非城镇边缘像元的邻域水平与其向建设用地转化比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一阶直线方程加以表述 ;非城镇像元与最近建成区像元之间的距离对转化率的影响呈幂函数关系 ,建成区斑块规模的对数与周围非城镇像元向建设用地转化比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项式方程进行拟合。尽管两个比较时段之间的城市化程度差异明显 ,但拟合方程的类型保持一致 ,表明建成区格局特征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影响是一种机制性的联系。最后探讨了将上述相关关系引入城市化景观动态模拟研究中的可能性以及在具体变量赋值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有关问题。
- 曾辉蒋峰李书娟
-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用地建成区
- 快速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沿城市化梯度的扩张特征——以南昌地区为例被引量:68
- 2004年
- 在利用遥感资料进行了多时段建设用地制图的基础上 ,对江西省南昌地区自 1988年以来 ,在城市化梯度上的建设用地增长过程和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时段内工作区内的建设用地在不同城市化指数区间的分布差异逐步增加 ,并形成了城市核心区和农村地区两个绝对量分布中心。建设用地斑块的扩张过程可以明显地分成外围增长、合并增长和独立增长 3种模式 ,其峰值分布区间分别位于城市化指数为 0 .6~ 0 .7、0 .3~ 0 .4和 <0 .2的区间 ,即上述 3种增长模式分别是城市核心区、城乡过渡带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代表性建设用地增长过程。比较不同增长模式的贡献率和影响范围发现 ,外围增长模式和合并增长模式是工作区内两种主要的建设用地增长过程 ,并且对城市化指数较低的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增长的贡献率亦高于该区域代表性的独立增长过程。
- 李书娟曾辉
- 关键词:建设用地城市化
- 南昌地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广义转移概率模型建设与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对南昌地区城市发育约束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非城市像元所处的城市化梯度、距离最近建成区斑块的距离、最近建成区斑块的规模、边缘像元的邻域水平等4个城市景观格局因子和道路及地形等两个社会经济和自然影响因子,构建了广义转移概率模型,并开展了相关的动态模拟研究。表明,与传统模拟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比较理想的精度水平,模拟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南昌地区今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提出的模型手段改进设计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是对现行城市景观动态模拟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补充和完善。
- 曾辉褚艳铃李书娟
- 关键词: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