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01)

作品数:21 被引量:97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昭萍于瑞海孔静刘剑张晨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牡蛎
  • 7篇三倍体
  • 5篇扇贝
  • 5篇太平洋牡蛎
  • 3篇细胞
  • 3篇长牡蛎
  • 3篇GIGAS
  • 3篇CRASSO...
  • 2篇对虾
  • 2篇荧光
  • 2篇中国明对虾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栉孔扇贝
  • 2篇细胞培养
  • 2篇虾夷扇贝
  • 2篇基因
  • 2篇繁殖
  • 2篇倍体
  • 2篇CHINEN...

机构

  • 13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1篇于瑞海
  • 11篇王昭萍
  • 6篇孔静
  • 5篇刘剑
  • 3篇相建海
  • 3篇张国范
  • 3篇邸炜鹏
  • 3篇金松君
  • 3篇阙华勇
  • 3篇张晨晨
  • 3篇张跃环
  • 2篇陈松林
  • 1篇施坤涛
  • 1篇李宁
  • 1篇董晓丽
  • 1篇李莉
  • 1篇赵婷
  • 1篇余黎明
  • 1篇张志峰
  • 1篇王如才

传媒

  • 9篇海洋科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鲆脑垂体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2010年
垂体作为鱼类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在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其他一些内分泌相关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者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牙鲆的脑垂体发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腺垂体细胞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孵化后1d仔鱼的间脑下方可见一实心细胞团,于孵化后3d迁移至间脑后方的漏斗体下,与来自漏斗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神经纤维结合共同形成脑垂体,前者形成腺垂体,后者则主要形成神经垂体。孵化后8d腺垂体分为中间部(Pars intermedia,PI)和外侧部(Pars distalis,PD)两部分。孵化后14d腺垂体分化为前外侧部(Rostral pars distalis,RPD)、中外侧部(Proximal pars distalis,PPD)和PI共3部分,为"前后型"脑垂体。稚鱼变态期间及变态完成后的幼鱼,各部分从"前后型"排列开始向"背腹型"排列转变。孵化后14d的牙鲆仔鱼中,PPD细胞多呈强嗜酸性,至变态完成后一直是PPD的主要细胞;PI靠近神经纤维的细胞呈强嗜碱性。孵化后42d的牙鲆幼鱼RPD中,与神经垂体相邻的少量细胞呈嗜碱性,而其下方细胞则呈嗜酸性。根据成体牙鲆激素分泌细胞的染色特征对上述各细胞类型进行了推测。
邵明瑜张志峰刘建国李昀张全启
关键词:牙鲆脑垂体发育组织学
低渗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以及与其他诱导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4
2011年
通过低渗方法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PB2)的释放,诱导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α gigas)三倍体。在水温为23~25℃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不同低渗海水(盐度分别为4、6、8、10、12、14、16),在不同处理时机,即第1个第一极体(PBll出现、30%的PBl出现、40%的PBl出现、50%的PBl出现以及第1个第二极体(PB2)出现时,对太平洋牡蛎受精卵进行10min、15min、20min、25min持续处理。处理后,于正常盐度海水中孵化,收集D形幼虫,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测定,确定最佳诱导条件。结果表明,当太平洋牡蛎受精卵PBl出现40%时,在盐度为8的低渗海水中,持续处理15min,得到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89.16±1.39)%。与对照组相比,低渗诱导获得的三倍体幼虫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将低渗方法同高温(32℃)、低温(2℃)和6-DMAP(450μmol/L)处理等多倍体诱导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低渗组的卵裂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高温、低温和6-DMAP诱导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P〈0.05)。6-DMAP诱导的三倍体率虽略高于低渗诱导,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综合评价指数(Ie)比较,认为低渗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比高温、低温和6-DMAP诱导具有明显的优势。
孔静王昭萍于瑞海刘剑张跃环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三倍体
近10年鱼类细胞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被引量:28
2011年
鱼类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广泛应用于病毒学、环境毒理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基因组学、遗传学以及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鱼类细胞作为实验对象,有着活体鱼无法比拟的优点:(1)成本低,细胞系的维护不需要大型的养殖设备和大量的换水与充气;(2)重复性好,实验条件可以精确控制。因此,对鱼类细胞系进行深入研究,
张博陈松林
关键词:鱼类细胞细胞培养环境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资源保护
低渗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低渗抑制受精卵第2极体(PB2)的释放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三倍体。水温20℃时,分别进行不同盐度处理(8~20)、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受精后15~40 min)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10~25 min)的实验,对三倍体处理组和对照组幼虫的生长进行观察,同时将低渗、6-DMAP、热休克、冷休克4种诱导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受精后30 min开始处理20 min,诱导率最高,可达(92.36±2.41)%,卵裂率为(49.78±6.51)%,孵化率为(61.82±1.63)%;D形幼虫期,处理组幼虫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P<0.01),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发育到变态时个体比二倍体大;低渗诱导的三倍体率与6-DMAP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热休克和冷休克相比差异显著(P<0.01)。
张晨晨王昭萍于瑞海邸炜鹏孔静刘剑
关键词:栉孔扇贝三倍体
半滑舌鳎Dmrt3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同源克隆了半滑舌鳎Dmrt3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片段长度为228bp,NJ系统发育树显示,半滑舌鳎Dmrt3基因cDNA片段与红鳍东方鲀、青鳉以及斑马鱼的Dmrt3基因cDNA片段同源性最高,首先聚为一支。实时定量分析了Dmrt3基因在半滑舌鳎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高温处理和甲基睾酮处理组的雌性、雄性和伪雄鱼的性腺组织中的表达。Dmrt3基因在雌性和雄性的脑、垂体、性腺、肝脏、脾脏、心脏、肾脏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但是表达量有差异,在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高,Dmrt3基因在精巢的表达与其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卵巢中的表达很微弱,结果预示Dmrt3基因可能在雄性的性腺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温处理组的雌性、雄性和伪雄鱼的性腺组织之间Dmrt3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雄鱼(P<0.01)。高温处理组的伪雄鱼与对照组雌鱼性腺中Dmrt3的表达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甲基睾酮处理组的雄鱼和伪雄鱼性腺中Dmrt3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对照组雄性(P<0.01)。从孵化后43d到5月龄,Dmrt3的相对表达量很低,7月龄时表达量显著升高,9月龄时达到最高峰,12月龄时表达量下降,这也预示Dmrt3基因在半滑舌鳎性腺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促进生殖细胞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
董晓丽陈松林季相山
关键词:半滑舌鳎实时荧光定量PCR
虾夷扇贝雌雄同体自体受精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以虾夷扇贝的雌雄同体个体为实验材料,对成熟个体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并通过对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幼虫培养的研究,发现虾夷扇贝自体繁殖的产卵量、受精率和卵裂率与对照组没有很大差异,但是其孵化率和畸形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82%和17.3%,而对照组为90%和9.6%;幼虫培育期间的生长没有明显差异,但成活率差异极明显为4%,而对照组为40%。
于瑞海王昭萍赵雪琳孔静张志强许瑞平范立强
关键词:虾夷扇贝雌雄同体自体受精胚胎发育幼体培育
太平洋牡蛎杂交三倍体与诱导三倍体的生长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以中国太平洋牡蛎二倍体自交作为对照,比较了诱导三倍体群体及其杂交三倍体的早期表型性状。通过对各试验组卵径、卵裂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生长、存活率和倍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评估了2种诱导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诱导三倍体群体相比,杂交三倍体表现出明显优势,D幼率、D形幼虫大小均大于诱导三倍体群体,且差异显著(P<0.05);稚贝期壳长和壳高生长也显著快于诱导三倍体群体(P<0.05)。至附着,杂交三倍体的存活率很高,显著优于诱导三倍体群体。就三倍体率而言,杂交三倍体达到100%,而诱导三倍体群体仅为51.00%±11.79%。由上得知,杂交三倍体更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孔静王昭萍于瑞海张跃环刘剑李晓瑜李雅琳郭希明
关键词: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化学诱导
长牡蛎早期胚胎发育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脂肪酸、氨基酸组成变化情况,分别获取受精后0、6、12、24 h的胚胎或幼虫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在受精卵中共检测到27种脂肪酸,豆蔻酸(14:0)、软脂酸(16:0)、硬脂酸(18:0),EPA(20:5ω3)和DHA(22:6ω3)占总脂肪酸含量在各时期均较高;随着发育进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不断增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逐渐下降,ω3系列和ω6系列脂肪酸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随着发育进行不断降低。
刘鹏超阙华勇张国范
关键词:长牡蛎胚胎发育脂肪酸氨基酸
太平洋牡蛎人工培育群体的繁殖习性初探被引量:1
2007年
作者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人工培育群体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室内升温人工育苗培育的牡蛎性成熟年龄缩短,受精135d后性腺发育成熟;雌雄性比随着年龄而变化,4.5月龄的牡蛎群体中,雄性占优势(68.93%),雌雄性比为1∶2.73;1龄群体中,雌雄两性比例接近,性比为1∶1.07;2龄群体中雌性(63.69%)明显多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0.599。群体中存在雌雄同体现象,雌雄同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4.5月龄的牡蛎群体中,雌雄同体高达1.94%,1龄群体中雌雄同体比例降低为0.35%,而2龄牡蛎群体中,雌雄同体率仅为0.12%;雌雄同体者能够自体受精。怀卵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1龄牡蛎的平均怀卵量在800万粒~856.8万粒,而2龄牡蛎的平均怀卵量在2333.80万粒~2900万粒之间,明显多于1龄群体;怀卵量的多少也与亲贝的营养条件和性腺的发育程度有关。雌体的壳高、壳宽、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都明显大于雄体(P<0.05),但雌雄两性在壳长方面差异不显著。
王昭萍王艳李赟于瑞海王如才
关键词:繁殖习性
四倍体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离体精子的存活能力比较
2008年
在不同海水温度和不同精子密度条件下对四倍体(4n)与二倍体(2n)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离体精子的存活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倍体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精子的存活时间均随水温的升高和密度的降低而缩短,四倍体牡蛎精子的存活能力低于二倍体。四倍体牡蛎精子在海水温度10℃可存活8 h,在28℃仅存活2 h;二倍体牡蛎精子在10℃可存活12 h,在28℃仅存活4 h。四倍体牡蛎精子在较高密度(6.4×107个/mL)下可存活8 h,较低密度(2.0×106个/mL)下低于1 h;在与四倍体牡蛎精子相同的高、低密度下,二倍体存活时间分别超过10 h和1 h。
施坤涛王昭萍于瑞海
关键词:GIGAS四倍体二倍体存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