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2573)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建伟孙燕青金慧张建伟陶丹更多>>
相关机构:纽约州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知识
  • 2篇知识建构
  • 1篇知识发展
  • 1篇知识共同体
  • 1篇知识建构共同...
  • 1篇知识论坛
  • 1篇知识增长
  • 1篇能动
  • 1篇能动性
  • 1篇课堂
  • 1篇个人知识
  • 1篇共同体

机构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1篇金慧
  • 1篇孙燕青
  • 1篇陶丹
  • 1篇张建伟
  • 1篇张建伟

传媒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网络的知识建构共同体:对集体知识发展与个体知识增长的互进关系的考察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网络进行协作探究和知识建构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在线讨论和创作交流观点,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发展新知识。在此过程中,知识建构共同体实现了集体知识的建构,学习者个人也发展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探究技能。该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22名四年级学生在三个月期间使用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进行的关于光的在线讨论和知识建构,重点考察学生在集体知识建构中的参与方式与学生个体知识增长的关系。研究数据来自于学生的在线讨论记录和个人电子学档。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集体讨论中的贡献方式、阅读短文等与学生的个体知识增长有显著相关,在集体知识建构中的参与程度越高的学生对相关主题知识形成的理解更深入。
金慧张建伟孙燕青
关键词:知识建构知识论坛知识共同体个人知识
创造性探究:课堂组织与技术支持被引量:6
2022年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更加开放和动态的学习环境。尽管探究式教学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一种潜在方式,但课堂实践常将探究过程简单化为任务流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了实现从流程化探究到创造性探究的转变,本文首先总结了创造性探究的核心特征,分析了教育情境中实施这种探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创造性探究的课堂组织方式——集体探究结构反思生成。然后,基于上述理念设计了集体思维脉络图谱系统ITM,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展了大量基于设计的研究。文章最后系统分析了如何使用集体探究结构反思生成的方法和ITM在课堂中组织动态创造性探究,探讨了这种方法对于我国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以及教育技术设计的启示。
陶丹张建伟
关键词:知识建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