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5035)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2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晶淼丁裕国陈斌谢志清杜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干旱及高寒荒漠区土壤温湿度特征及相互影响的分析被引量:13
- 2005年
- 根据黑河试验1991年6月20日~8月21日、1990年12月17日~2月15日每天48个时次和第二次青藏高原试验改则及狮泉河1998年全年每天24个时次的土壤温湿度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PCA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干旱及高寒荒漠区两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土壤温度除日和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6~30天的不同周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及其季节变化及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冬季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夏季温度梯度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且温度梯度与水分运动方向相反.
- 谢志清刘晶淼丁裕国杜银
-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功率谱分析
- 非均匀地表通量的一种双参量统计-动力参数化方案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提出了一种非均匀地表通量的双参量统计-动力参数化方案,并根据该方案,以遥感资料反演的地表温度和土壤湿度为参量,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日区域平均蒸发散通量进行了数值试验。
- 杨宝钢丁裕国刘晶淼
- 关键词:土壤湿度地表温度概率密度函数
- 长江三角洲强降水过程年极值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3
- 2005年
-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80个台站建站以来到2002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用RE OF和统计分布方法,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最大一次连续过程降水量的极端降水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一次连续过程的降水量极大值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时空变率小于日降水量极大值,这对于洪涝灾害的预测与评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强降水的渐近分布中,日极值降水的分布以Weibull分布最为普遍,一次连续过程降水以对数正态分布最为普遍。
- 谢志清姜爱军杜银丁裕国
- 关键词:WEIBULL分布
- 降水气候强迫下非均匀地表区域平均径流的一种参数化方案
- 2009年
- 将任一中尺度区域的平均瞬间径流率考虑为区域平均降水量和地表土壤层水分渗透量的余项。根据降水量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实测资料拟合其空间概率密度函数(PDF),并结合土壤入渗物理过程的数学描述及其经验公式,精确估计出地表土壤渗透率及其空间分布,由此建立区域地表径流率的统计-动力学估计方案。换言之,区域内地表产流率可视为区域平均降水量与区域平均的土壤下渗量之差值,而区域内土壤的平均下渗量又可分为非饱和区和饱和区两部分的下渗量来分别计算。就陆面水分循环的物理过程而言,地表入渗现象是在一定的下垫面特性基础上,由一定的水分供应源而形成的。根据大气降水向地表层输送水分的物理过程,在满足植被表层覆盖需水(截流水)和地表层土壤入渗水基础上,多余的降水量才会形成地表径流。因此,推求地表产流率的主要关键在于地表土壤层需水量。为此本文根据土壤水分通量方程推导出水分入渗公式。又从描述土壤水分和降水的空间PDF出发,推导出非均匀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次网格尺度区域平均径流率计算公式。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1996年降水量和土壤特性等实测资料建立区域平均地表径流率的估计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用Mosaic方法计算的区域径流率(或产流率)结果十分接近。由此可见,该文提出的降水气候强迫下非均匀地表区域平均径流的这种统计-动力参数化方案,具有相当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 刘晶淼丁裕国周秀骥李云
- 关键词:概率密度函数
- 考虑植被的热惯量法反演土壤湿度的一次试验被引量:21
- 2004年
- 应用NOAA/AVHRR通道1、通道2和通道4资料计算表观热惯量和植被指数,并结合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土壤湿度,分别建立了传统的和考虑植被指数的表观热惯量估算实验区域土壤湿度的方程。
- 杨宝钢丁裕国刘晶淼陈斌
- 关键词:植被指数土壤湿度热传导方程线性函数
- 土壤湿度的一种统计预报模型初步试验被引量:33
- 2005年
- 探讨土壤湿度模拟与预报的可能途径,本文从水量平衡的物理原理出发,利用统计模型建立完全预报方程与简化预报方程,以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循环试验(HUBEX)的外场观测试验区所得淮河史灌河流域土壤水分的加密观测资料及其同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观测资料(逐日资料)为例,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精度约为87.3%~88.3%。可见,利用前一日和前两日的降水和土壤湿度可以尝试作为估计未来土壤湿度的预报因子,但这只是一次初步的试验。
- 陈斌丁裕国刘晶淼
- 关键词:土壤湿度统计预报
- 用于非均匀地表通量估计的一种积分算子被引量:5
- 2004年
- 在文献[1]的基础上,将Giorgi(1996)提出的通量计算方案进一步推广为非对称分布的简化形式,求得非均匀地表区域平均通量。以土壤水分饱和度为例,求解出土壤水分通量区域值的数学解析解形式,用随机仿真数据和实测资料对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验证其适用性。
- 王纪军刘晶淼丁裕国
- 关键词:非均匀地表
- 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地表固有的非均匀性影响近地层大气的垂直结构,甚至改变局地天气条件,亦使得大气数值模式大尺度网格面积水热通量的计算对其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为了提高气候模式性能,非均匀陆面过程参数化已是当前大气边界层和陆面过程模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非均匀地表陆面过程参数化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的参数化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对它们的响应,提出了目前尚待继续探讨和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 陈斌丁裕国刘晶淼张耀存
- 关键词:陆面过程参数化非均匀性
- 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被引量:15
- 2005年
- 基于DEM构建数字流域水文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安江模型作径流计算。利用陆面模式SSIB中大气动力阻抗法计算蒸散发的方法改进新安江模型的蒸散发计算,从而改进新安江模型对流域出流量的模拟,得到更为合理的陆面水文模型。以安徽水阳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前后的新安江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对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的改进提高了模型对径流量的模拟效果。
- 曹丽娟刘晶淼任立良
-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蒸散发
- 湿润气候区无资料站点土壤湿度插补及预报试验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前期降水指数法(API)并结合水量平衡方程提出一种土壤湿度的初始化方案,将所建模型用于湿润气候区无资料站点的土壤湿度插补与预报试验,证明其应用的可行性。
- 彭小燕刘晶淼丁裕国
- 关键词:土壤湿度统计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