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5019)

作品数:39 被引量:228H指数:9
相关作者:张韧洪梅刘科峰余丹丹王彦磊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篇热带
  • 24篇副热带
  • 24篇副热带高压
  • 15篇遗传算法
  • 15篇西太平洋
  • 14篇副高
  • 11篇西太平洋副高
  • 10篇小波
  • 9篇云图
  • 8篇卫星云图
  • 7篇小波分解
  • 7篇聚类
  • 7篇波分
  • 6篇神经网
  • 6篇神经网络
  • 6篇滤波
  • 6篇模糊C均值聚...
  • 6篇均值聚类
  • 6篇季风
  • 5篇支持向量

机构

  • 47篇解放军理工大...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气象局广...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军区空军...
  • 1篇新疆军区
  • 1篇南京军区联勤...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7篇张韧
  • 21篇刘科峰
  • 18篇洪梅
  • 14篇余丹丹
  • 14篇王彦磊
  • 8篇董兆俊
  • 8篇王辉赞
  • 7篇万齐林
  • 5篇何金海
  • 5篇陈奕德
  • 4篇朱伟军
  • 3篇孙照渤
  • 3篇闵锦忠
  • 3篇徐海斌
  • 2篇梁建茵
  • 2篇牛生杰
  • 2篇滕军
  • 1篇郭品文
  • 1篇黄峰
  • 1篇褚晓春

传媒

  • 12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Journa...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灾害防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工程数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赤道海温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的小波多尺度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小波分解、相关分析、解释方差及位相对比方法,分析讨论了近赤道海温与西太平洋副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结构特征与对应关系。分析表明,不同海域海温变化与副高活动的幅值和位相存在明显的多尺度特征和强度差异,不同海域的海温热力作用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和制约西太平洋副高活动。
余丹丹张韧董兆俊何金海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高海温变化赤道小波多尺度分析副高活动位相
多光谱卫星云图的SOFM-PNN网络耦合的云分类模型被引量:8
2008年
针对单一类型的神经网络分类器难以正确区分和有效识别复杂云类特征的缺陷,本文基于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多光谱云类样本,通过计算、分析云图灰度、梯度与纹理特征,提取了云分类最佳判别因子,建立了自组织网络(SOFM)与概率神经网络(PNN)的综合云分类器优化模型.该分类器首先利用自组织网络对云类样本进行无监督初始分类,确定出相似样本子集;随后用概率神经网络对初始分类误差进行有监督修正和分类结果的二次优化判别.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类器可有效提高云类判别效果,分类结果的总正确率达到92.4%,Kappa系数为90.82,明显优于单一的统计分类器判别效果.
黄兵王彦磊张韧刘科峰洪梅万齐林
关键词:卫星云图云分类自组织神经网络概率神经网络
结构风险极小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及其在副热带高压数值预报优化中的应用
基于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择若干与副高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的非线性误差修正模型.随后,引入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快速客观确定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刘科峰张韧万齐林冯民学洪梅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
文献传递
多光谱卫星云图的高维特征聚类与降水天气判别被引量:7
2006年
基于静止气象卫星(GMS-5)多光谱云图的天气采样数据,分别对各样本数据在红外、水汽及可见光通道的灰度、梯度和纹理高维特征空间的投影点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诸天气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类属区域,进而用其对云图进行天气区的判别分类。针对传统聚类方法存在的缺点,本文采用了模糊C均值聚类(FCM)、遗传算法(GA)和模糊减法聚类(FSC)相互交叉、优势互补的思想,既克服了GA/FCM算法局部/全局寻优的不足,又可客观确定出聚类中心数目。对高维特征空间中的重叠和交叉部分的样本点类属,通过计算其与空间中各聚类中心点的欧氏距离来予以甄别,最后得到高维特征空间中各天气的类属域,实况云图中诸像素点通过计算和判断其灰度-梯度特征量在高维空间中的投影点落区位置,即可确定其天气类属,进而实现对天气区的自动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判别结果与天气实况基本一致。
洪梅张韧孙照渤
关键词:卫星云图遗传算法模糊C均值聚类减法聚类
基于Kalman滤波的副热带高压数值预报误差修正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Kalman滤波方法,对T106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误差修正和预报优化。用1995-1996年夏季(5-8月)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建立预报模型,并提供递推参数初始值,其后以1997年夏季(5-8月)T106资料为独立样本对副高面积指数和脊线指数进行动态订正预报。预报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Kalman滤波方法较其它统计预报方法的自适应能力更强,能够对预报对象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跟踪和描述,对数值预报产品的副高预报误差修正效果良好。
王辉赞张韧王彦磊刘科峰
关键词:KALMAN滤波副热带高压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ENSO指数的动力预报模型反演被引量:11
2008年
基于NCEP/NCAR提供的1958-1995年全球月平均海温距平场再分析资料,采用动力系统反演思想和遗传算法途径,进行了El Nino/La Nina指数的动力预报模型的参数优化和模型反演,从上述海温资料中重构了Nino3海温距平指数的非线性动力模型.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具有的全局搜索和并行计算优势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演海温指数的动力预报模型,对Nino3海温指数和El Nino/La Nina事件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预测,为El Nino/La Nina预测提供有益的研究参考.
张韧洪梅王辉赞陈奕德王彦磊
关键词:遗传算法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亚季节内振荡的基本模态及其与低频位势波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分层(500hPa、850hPa)与整层(4层)的EOF分解方法,提取出两个含有垂直结构的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基本模态。分析表明,整层与分层EOF得到的模态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说明副高的确存在中下层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一步引入小波能量谱讨论其周期特征,发现存在明显的20—30d和30—60d低频振荡现象;结合1995年的天气实况,诊断揭示出不同纬度上的低频位势波影响和制约副高活动的可能机理:副热带地区低频位势波影响和制约着副高主体20d左右的中期变动,而副高西端5—10d的短期过程则与热带和高纬地区低频位势波扰动能量在西太平洋地区聚集有关。
余丹丹张韧滕军万应虎
关键词:天气学副热带高压
小波分解与SOFM-BP网络结合的西太平洋副高数值预报产品优化技术被引量:8
2007年
基于1995~1997年夏季(5~8月)T106数值预报场资料,研究讨论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的预报误差修正与预报优化问题。首先通过小波分解对预报目标进行频域分解和高频滤波,随后引入了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相结合的方法,对副高指数的数值预报结果进行了预报优化与误差修正的训练建模。试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较为客观、有效地修正副高指数的数值预报误差,优化和改进副高预报效果。
徐海斌张韧刘科峰王彦磊洪梅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小波分解
热力作用下的副热带高压东西进退机制研究
本文采用最优化搜索方法,对影响副高活动的东亚地区的降水场和位势场进行函数拟合,并用拟合出的函数作为热力强迫因子,代入正压涡度方程,对涡度方程的解的性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降水中心位于我国华北一带,降水凝结潜热的释放可以...
董兆俊张韧
关键词:热力强迫副高
文献传递
赤道中太平洋对流活动与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的时延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交叉小波与相干小波变换方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卫星观测的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在多年平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选择2005和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讨论了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对西太平洋副高西伸与维持的影响与关联。结果表明,7月中旬到8月中旬间,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通常表现出半月左右的准周期振荡,与副高活动具有相似的时频结构和周期特征,且前者对后者存在着约一个周期的超前影响,两者的这种时延相关性表现出较好的预报意义;运用大气视热源和全型垂直涡度方程,讨论了赤道中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引起的经向加热异常对副高西伸的影响,指出由于异常的非绝热加热在副高西伸区域产生异常的反气旋性涡度输送,进而影响和制约副高形态和位置的变异。
余丹丹张韧洪梅刘科峰王辉赞桂祁军
关键词:交叉小波副热带高压非绝热加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