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607)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4
- 相关作者:罗键王向杰赵国际孙玉刘德佳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中国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华菱集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2205不锈钢双面埋弧焊熔合区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显微硬度仪分析2205双相不锈钢双面埋弧焊接头组织成分与显微硬度以及–20℃冲击和常温拉伸断裂特征,重点研究双面埋弧焊接时,反面焊接对正面焊道的热处理作用对正面焊道熔合区σ相及其它第二相析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由于该热处理作用,使得正面焊道熔合区内σ相数量增多,并且从单一的孤立块状分布变成连续分布状态;冲击试样缺口位于熔合区时,断裂为具有剪切唇和撕裂特征的混合断裂,而缺口位于焊缝区的冲击断裂为由2~10μm的非等轴韧窝组成的韧性断裂;拉伸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在熔合区断裂处出现较多的5~10μm的σ相粒子;由于正面焊道的熔合区内σ相数量较多,使其硬度值比反面焊道熔合区的显微硬度值要高;研究认为双面埋弧焊反面焊接对正面焊道的热处理作用对熔合区σ相的析出影响显著,有提高接头显微硬度和拉伸强度、降低接头韧性的趋势。
- 罗键刘德佳赵国际王向杰冉汉权
- 关键词:双相不锈钢Σ相机械性能
- 大功率条件下蜂窝状冷凝板激光焊接变形的控制被引量:3
- 2012年
- 以CO2激光焊接304不锈钢蜂窝状冷凝板为研究对象,针对出现焊接变形问题,研究了因激光焊接功率不同导致焊缝尺寸不同对蜂窝状冷凝板焊接接头最大承载载荷、焊接残余应力与应变的影响,采用小孔法测量不同工艺条件下焊接残余应力,并提出了控制蜂窝状冷凝板焊接变形的方法。研究表明:当焊接功率为1.4、1.8kW时,两种工艺条件下纵向弯曲挠度和纵向收缩应力比与焊缝截面积之比相同为1.000∶1.328;测量所得焊接残余应力之比为1.000∶1.391,与计算所得值相近。分析发现焊缝最大承载能力与焊缝截面积有一定的关系,并提出了该新型函数关系表达式。提出了内外循环式焊接顺序,此方法能减少焊接变形的发生,又几乎不影响焊接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了蜂窝状冷凝板的生产质量。
- 罗键张海伟刘德佳吴治娟尹登科
- 关键词:激光焊接残余应力焊缝尺寸承载能力
- 外加磁场对镁合金焊缝组织与裂纹影响机制的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以AZ31B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TIG焊接方法,研究了外加纵向磁场对镁合金焊缝成形、焊缝组织及其焊接裂纹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外加脉冲交变纵向磁场作用下,镁合金焊缝的熔宽增大,熔深减小,焊缝晶粒细化,析出相增加并呈弥散化分布状况;外加磁场影响了镁合金的焊缝成形和显微硬度,能够控制镁合金焊缝组织、减少镁合金焊缝热裂纹的产生,改善镁合金焊缝的性能。
- 罗键马杰王向杰孙玉马丽翠
- 关键词:镁合金纵向磁场TIG焊焊缝
- 飞轮转速对35CrMnSi/T3惯性径向摩擦焊接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应用CT-25特种摩擦焊机,在不同惯性飞轮转速条件下进行了35CrMnSi/T3的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界面微观结合特征及组织变化,能谱分析仪(EDS)检测界面元素的扩散,并测定了铜侧塑性变形区的硬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惯性飞轮转速增大,一级加压摩擦产热显著增加,有利于接触界面二级加压顶锻产生更大的塑性变形,促进工件接触面形成连接;飞轮转速3000r/min时,35CrMnSi/T3径向摩擦焊接头结合区清洁,再结晶区形成变形α-Fe和ε-Cu细晶组织,元素扩散明显,焊接效果良好;铜侧界面处由于剧烈塑性变形致使硬度升高。
- 罗键赵国际王向杰吴玮徐晓菱
- 关键词:摩擦焊扩散
- 小尺寸T3/35CrMnSi钢异种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头的特性被引量:5
- 2010年
- 针对小尺寸异种金属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存在的困难,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等测试方法,研究小尺寸T3/35CrMnSi异种材料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头的特征。结果表明:在接头过渡区出现塑性变形层、动态再结晶、元素扩散互溶,实现了界面的冶金结合;接头界面塑性变形层的厚度随着主轴转速、摩擦力、顶锻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厚度约为5μm时,界面结合质量最好;接头力学性能以及热影响区宽度的变化与塑性变形层、马氏体相变、材料物性有关;在主轴转速大于1800r/min、顶锻压力大于190MPa的情况下,接头不容易出现缺陷。
- 罗键孙玉刘德佳吴玮徐晓菱
- 关键词:35CRMNSI钢显微硬度剪切强度
- 35CrMnSi/T3惯性径向摩擦焊接复合界面的元素扩散被引量:4
- 2010年
- 应用惯性径向摩擦焊工艺进行了35CrMnSi/T3的摩擦焊接,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界面的微观结合特征,利用能谱分析仪检测了界面元素的扩散.试验结果表明:惯性径向摩擦焊飞轮转速为3 000 r/min时,35CrMnSi/T3接触面结合紧密并形成了明显的波浪状"咬合",界面附近发生了元素的互相扩散与溶解,实现了冶金结合;界面处Fe原子在Cu基体中的扩散距离约为33μm,Cu原子在钢中的扩散距离约为3μm;径向摩擦焊接过程中接触面快速而剧烈的塑性变形有利于抑制摩擦焊接头中氧的不利影响.
- 罗键赵国际罗乾王向杰徐晓菱
- 关键词:摩擦焊扩散
- Cu/Al管气体火焰钎焊接头特征及热力学分析
- 2011年
- 通过计算Cu/Al管氧乙炔气体火焰钎焊条件下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的各化学反应的熵变,对Cu/Al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及向CuAl2转化的趋势进行了化学热力学分析;结合XRD、SEM、EDS研究了Cu/Al管氧乙炔气体火焰钎焊接头组织与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Al管氧乙炔气体火焰钎焊条件下,接头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CuAl2由Cu、Al原子的直接结合和其他Cu/Al金属间化合物与Al原子的继续反应生成,其中CuAl自主转化趋势较强;热力学计算分析与接头XRD分析结果一致。钎焊接头可分为3个特征区域:靠近Al基体侧形成了宽度约30μm的α-Al与α-Al+CuAl2二元共晶区;钎缝中心偏Al基体一侧形成了宽度约150μm组织细密的多元共晶组织区;钎缝中靠近Cu基体宽度约120μm区域,Cu的大量扩散并与Al充分反应,形成了粗大珊瑚状CuAl2。
- 罗键赵国际王向杰孙玉
- 关键词:CU/AL钎焊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