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90086)

作品数:4 被引量:62H指数:3
相关作者:胡志强卓琳玲刘端鹏熊林璩潞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新股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资本
  • 2篇资本结构
  • 1篇新股发行
  • 1篇新股发行方式
  • 1篇信息不对称
  • 1篇市场时机选择
  • 1篇投资者
  • 1篇投资者情绪
  • 1篇期权
  • 1篇美式
  • 1篇美式期权
  • 1篇面板数据
  • 1篇股票
  • 1篇股票发行
  • 1篇股权
  • 1篇股权分置
  • 1篇股权分置改革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1篇中信证券股份...

作者

  • 4篇胡志强
  • 2篇卓琳玲
  • 1篇熊林
  • 1篇刘端鹏
  • 1篇璩潞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融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首次公开股票发行市场时机选择理论述评被引量:3
2007年
已有的资本结构理论很难解释Baker & Wurgler(2002)的实证结果:为什么公司的历史估值会对资本结构有着强烈且显著的负相关效应?且这种负效应长达10年?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时机选择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即公司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票,在股价低估时回购。Baker & Wurgler(2002)认为,市场和公司资本结构之间通过市场时机选择行为联系起来,当前公司的资本结构是过去公司应对市场变化所做出的融资决策,即选择市场时机行为的累积结果,公司的历史估值对资本结构有着大且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长达10年以上。这一理论的提出,将MM理论提出的市场与资本结构"无关论"延伸到"重大影响论"。
胡志强卓琳玲
关键词:市场时机选择资本结构持续性
IPO市场时机选择与资本结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9
2008年
本文以沪深全部上市公司1990~2004年的IPO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市场时机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及其持续性。研究发现,我国股市明显存在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并且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显著;公司的历史估值和杠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历史估值每上升一个单位,将引起账面杠杆和市值杠杆分别下降4.87和2.9个单位;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可以持续5~8年。
胡志强卓琳玲
关键词:资本结构
股权分置改革与IPO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A股市场IP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发现,股权分置下新股供给限制、流通股的流动性溢价、二级市场价格控制,使得新股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了发行公司的内在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IPO样本的回归分析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反映的公司内在价值信息相对有限,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股发行定价更加合理,因而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提高了IPO配置效率。
胡志强璩潞
关键词:IPO效率新股发行方式股权分置改革
IPO浪潮与新股最优上市时机研究:文献综述被引量:6
2010年
IPO浪潮与上市时机选择是IPO研究的前沿问题,在前期IPO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分别对IPO浪潮的相关研究以及新股最优上市时机理论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通过投资者情绪、外部经济环境以及信息不对称三个角度对IPO浪潮的有关理论解释进行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股最优上市时机选择的研究为IPO浪潮的理论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且从成本收益权衡、市场条件、竞争策略及其他角度对新股最优时机选择理论进行文献梳理。基于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分析其不足、可拓展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胡志强熊林刘端鹏
关键词:美式期权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情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