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220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2202) 作品数:100 被引量:898 H指数:18 相关作者: 陈新军 樊伟 朱国平 伍玉梅 许柳雄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表温的中西太平洋鲣栖息地适应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1990—2001年中西太平洋海域(20°N^25°S,175°W以西)鲣Katsy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产量和作业频次,结合海水表面温度(SST)数据,以高产频次的相对比值表示栖息地适应指数(HSI),采用3种方法建立HSI-SST模型。根据建立的3个模型,利用1990—2001年各月HSI值与实际作业产量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优HSI-SST模型;最后,利用2003年SST数据计算其各季度HSI值,用来验证预测中心渔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模型A时,主要产量分布在HSI>0.4的区域;采用模型B时,主要产量分布在HSI>0.6的区域;采用模型C时,主要产量分布在HSI>0.8的区域,因此认为模型C更符合鲣资源分布的特征。利用模型C估算2003年各季度HIS值,高产主要分布在HSI>0.8的区域,这进一步说明,模型C能较为准确地预报鲣中心渔场的位置。 郭爱 陈新军关键词:中西太平洋 已充分开发渔业中估计最大可持续产量的一种近似方法 2009年 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为例,应用Grainger和Garcia提出的年渔获量相对增长率(RRCI)的概念,估算其最大可持续产量(MSY)近似值,并与利用其它方法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RRCI=0时,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MSY近似值为33.75 t,比Pella-Tomlinson模型的预测结果低3%。用本文方法只需计算年渔获量相对增长率,即可获得MSY的近似值,因此本方法可作为对常规评估模型方法的有益补充。 冯波 陈新军 许柳雄关键词:资源评估 黄鳍金枪鱼 马绍尔群岛海域大青鲨栖息地综合指数 被引量:7 2011年 通过2006年10月—2007年6月在马绍尔群岛海域利用金枪鱼延绳钓调查所取得的43个站点的大青鲨兼捕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浓度等环境数据,应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各水层(40~280 m,每40 m为一层)中各环境因子与大青鲨渔获率的关系,建立"栖息地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模型",用来预测其空间分布,并利用另外的18个站点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2)不同的水层影响大青鲨分布的环境因子不同;(3)大青鲨较适宜的栖息水层为80~120 m;(4)大青鲨IHI较高的海域有两个,分别为9°N~12°N,172°E~176°E与3°N~6°N,166°E~169°E。建议对大青鲨IHI较高的两海域采取规定延绳钓的作业深度为120 m以深等管理措施。 宋利明 胡振新关键词:大青鲨 分位数回归 马绍尔群岛 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与海洋环境关系的遥感学研究 被引量:16 2011年 通过对2009年北太平洋我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资料,结合遥感技术获取的海表面水温(SST)、叶绿素a、海流等数据进行分析,对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SST比往年偏低,使得柔鱼资源补充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滑;叶绿素a浓度分布波动较大,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导致了在传统作业海域渔汛后期,特别是9、10月份无法形成像往年那样正常的大规模渔场;由于海流的波动较大,导致饵料生物分布不稳定,没有大规模的集中分布,以致柔鱼在其索饵、性成熟的洄游过程中受到影响;如水温因子、黑潮的变动和恶劣的天气等不利海况也可能是造成2009年北太平洋柔鱼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唐峰华 崔雪森 樊伟 沈建华 伍玉梅关键词:柔鱼 北太平洋 叶绿素A 海流 基于世代分析法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西部群体资源评估 被引量:14 2010年 根据1996—2006年7~11月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38°N^46°N、150°E^165°E海域的生产统计、平均渔获个体等数据,基于Pope提出的世代分析法估算了不同自然死亡系数下(M=0.03~0.1/10 d)柔鱼冬春生西部群体7月的初始资源量,以及该群体为对象的渔业管理参考点,包括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和逃逸率,并且拟合了该群体补充量与亲体量的关系,推测了2006—2020年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变化。结果表明,M为0.06/10 d为1个临界点,若实际M<0.06/10 d则该群体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若M=0.06/10 d则该群体处于充分利用状态;若M>0.06/10 d则该群体还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补充量亲体关系表明,Beverton-Holt模型拟合效果略优于Ricker模型。要持续利用该资源,逃逸率应设在40%左右,其相应的MSY为10万t左右。文章模拟了M=0.06/10 d时不同捕捞强度下资源量变化状况,认为维持目前的捕捞努力量下,到2020年该群体的资源量都将处在稳定状态,且能保持每年9~10万t的渔获量。 曹杰 陈新军 田思泉 刘必林关键词:柔鱼 Analysis on the time variation and cycle of observed Argo profile data 2012年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which are used by marine fishery forecast only can get the information of ocean surface, while Argo data can provide fishery forecast with temperature and saltinity data of deeper area. To use Argo data in cycle, we need to compute its circ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cast. In 2001- 2008, the longer circle was 62.7 days and 117.5 days, and the shorter circle was 4.9 days and 9.8 days, which were obtained by power spectrum estimation. And there was an unobvious circle of 7 days. There existed big changes in observed profile data amount between years and within a year. 张胜茂 伍玉梅 杨胜龙关键词:ARGO CYCLE 夏秋季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传统鱿钓作业渔场(150°~165°E,39°~45°N)渔汛期间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夏秋季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得知,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436 mm,平均胴长为282 mm,优势胴长为230~320 mm,占总数的81.60%。各月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雌性个体。胴长与体重关系的生长指数接近3。渔获物中的性比符合1∶1(P>0.05),但成熟个体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比雌性高(P<0.05)。渔获物的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雌性个体性腺成熟晚于雄性个体。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渔获物中胴长组成呈双峰型,且未成熟、成熟个体同时存在,由此判断作业海域中柔鱼存在2个种群,即小型的冬春季产卵群体和大型的秋季产卵群体,且以小型的冬春季产卵群体为主。 李建华 陈新军 刘必林 陆化杰关键词:柔鱼 渔业生物学 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印度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率 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广义线性模型,以年、季节、海区、渔具结构以及渔具材料等效应为主要因子,假设5种方案对日本在印度洋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延绳钓渔获率进行标准化。结果显示,这5种方案对渔获率的变化都具有较好的解释率。其中方案3的解释率最高,达到68%。主效应中,渔区、季节、年份具有最大的F值,表明它们能够解释剩余方差中的最大部分;交互项中,渔区与季节、主绳材料和支绳材料也具有较大的F值。这种情况与日本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数据标准化的结果很相似。考虑每栏钩数的信息时,可使总方差的解释率提高8%~9%。当分别用每月每次投钩数≥5000钩和≥10000钩筛选的数据拟合模型时,可使总方差的解释率分别提高3%和2%,预测残差也更趋正态分布。但本标准化结果仍待进一步完善,在资源评估时,应审慎运用。 冯波 陈新军 许柳雄关键词:广义线性模型 黄鳍金枪鱼 渔获率 基于多船队作业的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9 2010年 鲐鱼是我国近海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船队主要捕捞种类。如何兼顾两种渔业的利益,并从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根据渔获统计等数据,在理论上模拟了50年内(1948年-2048年)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捕捞船队的动态变化,探讨5种方案下各渔业捕捞努力量、鲐鱼资源量、产量及利润,以及与其对应的总利润及总产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所有方案下,资源量在前10年(1998年-2008年)中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随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在基准方案下,群众围网船队在捕捞努力量、产量及利润方面占优。其余方案中,大型围网船队最终在捕捞努力量和产量占优,但其利润接近于0。结合累计产量和利润,方案c(降低大型围网成本)由于兼顾了大型围网的经济效益及群众围网的社会效益,可认为是目前适合东黄海鲐鱼长期的管理方式。 张广文 陈新军 李思亮 李纲关键词:鲐鱼 热带太平洋中东部大眼金枪鱼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2 2011年 根据中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项目于2006年2—11月在东太平洋水域作业的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船上收集的数据,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seus摄食强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个体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大个体大眼金枪鱼的高,叉长小于140 cm的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4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较小,5—11月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相对较大;3月大眼金枪鱼的空胃率相对较高,5—11月大眼金枪鱼空胃率均低于15%;200~350 m水层中大眼金枪鱼的摄食活动非常活跃。各月份(χ2=227.95,P<0.0001)和不同叉长组(χ2=364.61,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水层(χ2=178.50,P<0.0001)大眼金枪鱼的摄食强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朱国平 刘维 戴小杰 许柳雄关键词:大眼金枪鱼 摄食强度 东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