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H020420020031)

作品数:5 被引量:75H指数:4
相关作者:么改琦朱曦阴赪宏葛庆岗薄世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重症
  • 3篇病房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综合征
  • 2篇腺炎
  • 2篇窘迫综合征
  • 2篇呼吸窘迫
  • 2篇呼吸窘迫综合...
  • 2篇急性呼吸
  • 2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监护
  • 2篇监护病房
  • 1篇弹性蛋白
  • 1篇弹性蛋白酶
  • 1篇阴性杆菌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朱曦
  • 4篇么改琦
  • 2篇葛庆岗
  • 2篇薄世宁
  • 2篇阴赪宏
  • 2篇林英
  • 1篇汪宗昱
  • 1篇赵建娟
  • 1篇王超
  • 1篇刘飞

传媒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3-2007年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的变迁与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调查近5年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ICU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检测,并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占前3位的为不动杆菌属39.1%、铜绿假单胞菌20.9%及大肠埃希菌14.7%;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7%、28.3%和42.9%;近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明显升高(58.0%);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亚胺培南对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保持强大的抗菌活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仍最低19.4%;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50.0%,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5年中耐药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非发酵菌在ICU革兰阴性杆菌中占有较高比例,亚胺培南(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葛庆岗阴赪宏朱曦么改琦薄世宁汪宗昱刘飞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判定指标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评估早期急性胰腺炎(AP)判定指标的准确性,从而寻找到最佳指标。方法随机选择39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9例。分别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磷脂酶A2(PLA2)活性、胰源性PLA2(Pan—PLA2)、PLA2催化活性(CA—PLA2)、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等指标,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计算各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总准确率。结果SAP组患者血中PMN—E、CA—PLA2、CRP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均〈0.01)。AP患者中Pan—PLA2、淀粉酶仅在发病时一过性升高,SAP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MN—E预测SAP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9.4%、阳性预测值为97.8%、阴性预测值为99.4%,总准确率为98.7%,明显高于其他各指标。CRP预测SAP的总准确率也高达84.0%。结论PMN—E、CA—PLA2、CRP、APACHEⅡ均为判定SAP的指标,PMN—E是最准确的指标,而CRP是最简便、快速的指标。
么改琦朱曦薄世宁林英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急性胰腺炎大鼠磷脂酶A2来源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早期或晚期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死亡原因。从体外研究中我们已证实,过度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释放产物能够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本研究准备从组织器官水平探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肺功能损伤的机制。
么改琦朱曦林英
关键词:磷脂酶A2
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葛庆岗赵建娟吕旌乔朱曦么改琦王超阴赪宏
关键词:重症监护
1998-2003年北京地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2
2007年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家三级综合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病因、病死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383例ARDS患者占同期ICU收治危重患者的4.5%;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多发性创伤(10.7%)是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起病距原发病时间为(61.8±43.7)h。ARDS总病死率为52.0%,对病死率分别以年龄(≤39、40~64、≥65岁)、性别(男)进行调整,调整前后的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12、13~19、≥20分)进行调整后的病死率5年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并未下降.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