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30320)

作品数:47 被引量:314H指数:11
相关作者:徐德忠闫永平门可张景霞邵中军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乙型
  • 31篇肝炎
  • 28篇病毒
  • 27篇肝炎病毒
  • 25篇乙型肝炎
  • 2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1篇宫内
  • 16篇细胞
  • 14篇宫内感染
  • 10篇胎盘
  • 10篇免疫
  • 8篇宫内传播
  • 8篇HBV
  • 7篇阳性
  • 7篇乙肝
  • 6篇蛋白
  • 6篇随访
  • 6篇滋养层
  • 6篇滋养层细胞
  • 5篇孕妇

机构

  • 42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吉林医药学院
  • 2篇陕西省疾病预...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大连市妇产医...
  • 1篇太原市传染病...

作者

  • 40篇徐德忠
  • 37篇闫永平
  • 34篇门可
  • 22篇张景霞
  • 18篇邵中军
  • 13篇王安辉
  • 10篇李端
  • 9篇卢娟
  • 8篇苏海霞
  • 8篇张磊
  • 7篇崔恒春
  • 7篇张磊
  • 6篇邵晨
  • 5篇王琰
  • 5篇赵艳芳
  • 3篇曹宝花
  • 3篇王文勇
  • 3篇刘一萍
  • 3篇常文辉
  • 3篇杜可军

传媒

  • 10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疾病控制杂志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培养的人滋养层细胞的鉴定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对来源于人绒毛组织,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复苏已经过纯化和传代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继续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细胞的核浆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表面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特有的超微结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观察该细胞的细胞角蛋白18(CK18)和波形蛋白(vimentin,Vim)、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人胎盘催乳素(hPL)的表达.结果:该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片状、单层铺展生长,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之间形成桥粒连接,细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糖原颗粒和发达的高尔基体、以及脂滴等上皮来源细胞的形态特征;所有培养细胞都表达细胞角蛋白18、而波形蛋白细胞只在部分细胞表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人胎盘催乳素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细胞质表达.结论:该细胞具有上皮来源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和细胞骨架,以及滋养层细胞特有的激素分泌功能.初步认为该细胞为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李珍黄晓峰王春梅徐德忠门可王安辉杨家骥于华陈丹黄小军王爽
胶体金探针对HBV全基因转染滋养细胞中HBsAg的示踪研究
2010年
目的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乙肝病毒(HBV)全基因转染的人胎盘滋养细胞(HPT-8-HBV),示踪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HPT-8-HBV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HBV全基因转染HPT-8细胞,G418筛选,通过ELISA、免疫组化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采用胶体金标记的HBsAg单克隆抗体作为探针(简称胶体金探针)对转染细胞中的HBsAg进行标记示踪。结果成功将质粒pcDNA3-3HBV转染到HPT-8,转染后第1、2代培养上清ELISA检测显示HBsAg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第2代转染细胞中HBsAg阳性;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发现HBsAg存在于转染滋养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分泌泡、空泡和溶酶体内,以及细胞膜和绒毛上。结论可以从重组质粒pcDNA3-3HBV转染的滋养细胞的树脂切片中获得HBsAg的超微结构定位。
张磊邵晨邵中军张景霞卢娟门可闫永平徐德忠
关键词:乙型滋养细胞转染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乙肝患者108例与正常对照108人以及慢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32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态相关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汉族人HLA-DRB1等位基因以DRB1*04(16.2%),DRB1*09(12.5%),DRB1*12(11.6%),DRB1*15(13.4%)最为常见;病例组HLA-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10.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OR=3.10;P<0.05);HLA-DRB1*07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17.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OR=2.09;P<0.05);DRB1*07基因位点在HBV高复制状态多见(OR=2.22;P<0.05);HLA-DRB1*15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13.4%,明显高于病例组6.9%(OR=0.48;P<0.05)。结论:HLA-DRB1*03、HLA-DRB1*07与陕西地区汉族人HBV感染后的慢性化相关联,HLA-DRB1*15为陕西地区汉族人乙肝感染的抗性基因。本研究提示HLA-Ⅱ类基因是决定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
杨桂涛刘杰徐德忠阎永平谢华红杜玉蕾
关键词: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亚洲人早孕胎盘绒毛滋养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建立亚洲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株以及其相关生物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胰酶和胶原酶Ⅰ混合消化法消化绒毛组织,通过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的方法对细胞的形态、超微结构、蛋白骨架和功能指标进行特征研究。结果:大多数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至5~7代,产生自然凋亡的现象;少数细胞生长成为永生细胞。细胞检测中角蛋白18、波形蛋白、角蛋白7、移动相关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滋养细胞趋化因子和胎盘碱性磷酸酶呈阳性,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胎盘生乳素为阴性。结论:采用胰酶和胶原酶Ⅰ混合消化法可获得较纯的稳定的滋养细胞并可确定该细胞株为具有部分内分泌功能的绒毛滋养细胞株,为进一步开展宫内传播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建立稳定的细胞模型。
张磊门可张景霞徐德忠闫永平王安辉邵中军卢娟赵艳芳
关键词:原代培养超微结构
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血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09年
长期以来,HBV标志物是否可经人类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这些标志物传播至胎儿后究竟对胎儿出生后有何影响,更是缺乏系统的随访研究。同时新生儿外周血中除HBsAg外,HBeAg也常被视为HBV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但也有不同意见。此外,新生儿HBsAg阳性持续多长时间才可诊断为宫内感染?明确其定义是HBV感染机制、易感性、预防控制等相关研究的基础。本研究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中的HBV标志物,
崔恒春闫永平邵中军徐德忠门可刘一萍张景霞张磊徐剑秋李军
关键词:HBSAG阳性母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HBSAG阳性孕妇婴儿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发育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新生儿体格发育状况,研究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标准方法测量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头围和胸围。214名新生儿中,将新生儿是否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分为宫内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Z值法评价新生儿的发育状况。结果214名新生儿中有3例(1.40%)新生儿的胎龄别身长Z得分<-2,为发育迟缓。宫内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新生儿的体重Z得分(t=0.21,P=0.832)、身长Z得分(t=1.60,P=0.122)、头围Z得分(t=1.03,P=0.311)和胸围Z得分(t=-0.89,P=0.37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婴的头围Z得分(t=2.15,P=0.034)、胸围Z得分(t=2.37,P=0.019)明显高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14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育状况较好,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发育有影响。
徐元勇门可邵中军徐剑秋李端闫永平徐德忠
关键词:宫内感染
人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膜联素V的检测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检测膜联素V(AnnexinV)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分布 ,探讨乙肝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感染胎盘细胞的可能方式。方法 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39例、血清学HBsAg阴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 4例 ,将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制成细胞爬片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中的AnnexinV。随机选取 7例胎盘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对AnnexinV进行重测。结果 AnnexinV存在于人类胎盘组织中 ,位于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结论 胎盘中含有丰富的AnnexinV ,推测其可能是乙肝病毒进入滋养层细胞并感染胎儿的潜在受体。
曹宝花门可徐德忠闫永平张景霞王文勇
关键词:胎盘滋养层细胞
含HBV PreS2/S的抗体化乙肝基因疫苗可增强乙肝病毒特异性CTL应答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构建乙肝病毒抗原PreS2/S和抗体Fc段的融合分子,观察该抗体化的乙肝疫苗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及状况。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乙肝病毒抗原PreS2/S和鼠IgG1Fc段基因,依次克隆到载体上;体外转染小鼠肌细胞,观察表面抗原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基因免疫小鼠,观察其诱导的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状况。结果:基因克隆融合分子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成功;体外转染实验表明融合分子可以在肌肉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脾脏细胞用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很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其中特异性CTL反应明显增强。结论:基于抗体Fc段的抗体化乙肝疫苗能增强机体对HBV的特异性CTL反应,有利于打破HBV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
蒋正刚王缨邵先安岳艳洪晓武徐林熊思东
关键词:细胞免疫应答HBV慢性感染CTL
孕早期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孕早期HBsAg阳性孕妇流产胎盘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提供线索,并为预防措施的制订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对355例自愿流产孕妇中外周血HBsAg阳性者按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流产胎盘进行免疫组化和HBVDNA原位杂交检测,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孕妇HBsAg携带率为7%;早期发育的胎盘HBV感染率为32%;孕妇外周血HBVDNA的高浓度(OR=22.5,P=0.004)和HBeAg阳性(OR=12.5,P=0.008),是孕早期胎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HBV可感染早期发育的胎盘,感染率为32%;血HBVDNA的高浓度和HBeAg阳性的孕妇,其孕早期胎盘感染HBV的可能性较大。
常文辉王敬军闫永平徐德忠门可杜可军张景霞徐剑秋张恩娣刘晨
关键词:胎盘妊娠早期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价HBsAg阳性母亲孕晚期肌注HBIG(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阻断的效果.方法:历史对照组只对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HBIG组母亲孕晚期3mo每月肌注200u的HBIG;婴儿出生时、半月龄时分别肌注200u的HBIG,并常规接种乙肝疫苗.随访两组婴儿HBsAg变化情况,采用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对HBV母婴传播及慢性化的阻断效果.结果:历史对照组HBV宫内感染率5.34%,随访时婴儿HBsAg转阳率5.15%,HBV感染慢性化率87.5%;HBIG组分别为5.26%,0,18.18%.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宫内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1.000),但婴儿HBsAg转阳率及HBV感染慢性化率具有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9,0.001).结论: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HBV宫内传播效果不明显;母亲及新生儿注射HBIG可显著提高乙肝疫苗对婴儿出生后HBsAg阳转及HBV感染慢性化的阻断效果.
崔恒春闫永平邵中军徐德忠门可徐剑秋李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