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6145)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东刘晓风孙永明冯鸿燕王清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厌氧
  • 2篇厌氧消化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秸秆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预处理
  • 1篇制氢
  • 1篇生物制氢
  • 1篇水解
  • 1篇水解动力学
  • 1篇微氧
  • 1篇微氧条件
  • 1篇力学模型
  • 1篇发酵产氢
  • 1篇产氢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都市高科(北...
  • 1篇成都中科能源...

作者

  • 3篇李东
  • 2篇刘晓风
  • 1篇闫志英
  • 1篇孙永明
  • 1篇廖银章
  • 1篇郭雅妮
  • 1篇王清静
  • 1篇冯鸿燕

传媒

  • 2篇新能源进展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微氧条件下玉米秸秆的发酵产氢
2018年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小试实验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和通氧量对微氧条件下发酵产氢的影响,放大实验对比了微氧发酵和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产氢、pH、碱度、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小试实验表明,经过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产氢效果最好,最佳通氧量确定为280mL/(kg·d)。放大实验表明,微氧发酵的最大产气量、最大产氢量、累计产气量和累计产氢量均高于厌氧发酵,并且产气和产氢时间延长了6h。引起pH和碱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VFA的积累,特别是乙酸和丁酸。能够鉴定到科及以下的微氧发酵产氢优势种有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sp.)、拟杆菌属(Bacteroides oleiciplen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消化链球菌科(Peptoclostridium difficile)、肠杆菌属(Escherichia sp.)、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mucosae)、梭状芽孢杆菌科(Clostridia)、梭菌属(Clostridium baratii)、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郭雅妮苏海雯焦晨曦李东
关键词:玉米秸秆生物制氢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水解动力学被引量:4
2015年
为解决原料预处理存在的不足,探究新的强化水解工艺,以新鲜和风干的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批式中温(35℃)厌氧发酵实验和有机物水解三种动力学模型研究秸秆厌氧消化水解规律。结果表明,水解动力学模型不能完全反映秸秆整个厌氧消化过程水解规律,秸秆水解速率存在明显的分段差异,新鲜和风干的玉米秸秆水解速率分别在2.75 d和4 d出现"拐点"。通过拟合效果最好的球形颗粒模型求得鲜秸秆的分段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004 d-1和0.0188 d-1,干秸秆的分段水解速率常数为0.05658 d-1和0.02124 d-1。研究结果为玉米秸秆的强化水解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清静王加雷何伟李东冯鸿燕闫志英廖银章刘晓风
关键词: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水解动力学模型
我国生物燃气高效制备技术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本文从収酵原料拓展、预处理和厌氧消化工艺等三个方面对我国生物燃气高效制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迚行了介绍与评述。重点介绍了高固体浓度、固态、两相、混合収酵等4种高效厌氧消化工艺;鉴于我国正处于生物燃气产业化収展初期,从生物燃气高效制备技术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给出廸议。
刘晓风李东孙永明
关键词:预处理厌氧消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