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520)

作品数:93 被引量:579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世杰孔宪仁曹喜滨孙兆伟赵阳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控制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3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3篇卫星
  • 11篇小卫星
  • 10篇航天
  • 10篇航天器
  • 10篇仿真
  • 8篇离轨
  • 7篇动力学
  • 5篇电动力缆绳
  • 5篇动力学模型
  • 5篇推力
  • 5篇群算法
  • 5篇子群
  • 5篇粒子群
  • 5篇力学模型
  • 5篇鲁棒
  • 5篇滤波
  • 4篇阵列
  • 4篇陀螺
  • 4篇现场可编程
  • 4篇粒子群算法

机构

  • 90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中国空间技术...
  • 2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中国航天科技...
  • 2篇上海航天控制...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空间飞行...
  • 1篇北京控制工程...
  • 1篇沈阳飞机设计...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皖西学院
  • 1篇中国船舶工业...
  • 1篇中国东方红卫...
  • 1篇北京临近空间...
  • 1篇北京航天长征...

作者

  • 22篇张世杰
  • 20篇孔宪仁
  • 19篇曹喜滨
  • 17篇孙兆伟
  • 11篇赵阳
  • 10篇田浩
  • 10篇王本利
  • 9篇徐大富
  • 8篇徐国栋
  • 7篇刘源
  • 6篇白争锋
  • 5篇杨正贤
  • 5篇廖鹤
  • 5篇罗文波
  • 5篇邢艳军
  • 5篇王继河
  • 4篇兰盛昌
  • 4篇廖俊
  • 4篇陈闽
  • 4篇秦玉灵

传媒

  • 16篇哈尔滨工业大...
  • 13篇宇航学报
  • 10篇系统仿真学报
  • 7篇航空学报
  • 6篇振动与冲击
  • 5篇航天器环境工...
  • 3篇航天控制
  • 2篇系统工程与电...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物理学报
  • 2篇控制理论与应...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航空动力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空间控制技术...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自动化学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3
  • 3篇2012
  • 18篇2011
  • 22篇2010
  • 24篇2009
  • 12篇2008
  • 9篇2007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正交分解法的非平稳随机振动响应计算被引量:5
2010年
为高效地获得非平稳随机振动响应的高精度结果,对过滤白噪声非平稳激励信号用精确积分法获得了K-L分解的精确向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用较少量的K-L向量即可满足精度的要求,尤其对峰值的把握较准确。在二自由度的非线性杜芬剪切系统中利用基于能量的等价线性化方法与正交展开方法进行迭代计算并与蒙特卡洛方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精确性。
廖俊孔宪仁徐大富王本利
关键词:非平稳正交分解
电动力缆绳离轨系统中绳索建模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空间碎片对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使废弃卫星脱离原轨道进入大气层烧毁是减少空间碎片的有效途径。利用导电缆绳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洛仑兹力使卫星特别是低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快速衰减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离轨方式。在研究电动力缆绳离轨的刚性杆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更符合电动力缆绳特性的柔索模型,并对刚性杆模型和柔索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柔索模型能更精确地体现电动力缆绳的性质。
徐大富孔宪仁
关键词:电动力缆绳离轨
柔性绳系辅助离轨系统展开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绳系辅助离轨系统为背景,考虑系绳质量和柔性因素,利用微元法建立柔性绳系辅助离轨系统的展开动力学模型;针对动力学方程的复杂的非线性和强耦合问题,采用伽辽金法进行离散化处理、求解及分析;并通过数学仿真来验证和分析柔性绳系辅助离轨系统的展开动力学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绳系辅助离轨系统的展开过程中,系统的横向和纵向运动的位移量不断增加,而横向和纵向运动的振动频率和幅值不断衰减;且系统的展开状态参数—展开摆角和系绳张力的振动幅值也逐渐衰减,从而表明随着展开长度的增加,由于系绳柔性而产生的振动运动逐渐衰减,并趋于稳定的空间驻形.
曹喜滨郑鹏飞张世杰
关键词:微元法伽辽金法
冗余飞轮姿控系统控制分配与重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针对具有多冗余执行机构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给出了处理冗余的控制分配方案,该方案考虑了幅值和速度约束条件并实现了二次最优.仿真验证了分配环节的有效性,并比较了不同求解算法下的动态分配效果.针对执行机构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了结合故障诊断与隔离系统的执行环节控制重构方法,实现了机构故障下的容错控制,通过卫星姿态跟踪控制仿真,验证了分配和重构环节与控制回路的相容性.
赵阳张大伟田浩
关键词: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
基于Modelica语言的反作用飞轮多领域建模与仿真被引量:5
2011年
反作用飞轮是三轴稳定小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系统的首选执行机构。针对反作用飞轮多领域耦合特性及其高置信度数值仿真问题,探索了基于Modelica语言实现反作用飞轮多领域建模与仿真的可行性。在反作用飞轮控制领域、电气领域、力学领域等不同领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Modelica搭建了相应的反作用飞轮多领域仿真模型,并在设定工况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得到了飞轮系统的多领域耦合特性。该仿真模型实现了飞轮系统不同领域模型之间的无缝集成和数据交换,能够有效分析各领域间的耦合特性。
郭海波张世杰曹喜滨张慧静
关键词:反作用飞轮多领域建模MODELICA仿真
基于压电偏转系统的卫星平台振动补偿被引量:7
2011年
针对卫星平台振动严重影响空间光通信跟瞄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压电偏转控制系统的扰动补偿方案。建立了压电偏转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改进型最小均方根(LMS)滤波算法的自适应控制器,分析了最优步长选择的影响因素。针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问题,设计了自适应延迟滤波器,不仅有效地补偿了相位延迟,还可通过自适应调节输入信号相位,在不增加步长的前提下提高收敛速率。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补偿后的残余误差仅为μrad量级,补偿因子达85%以上,验证了补偿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韩诚山李祥之文明赵庆磊姜肖楠
关键词:空间光通信卫星平台
太阳帆板故障模式展开动力学仿真被引量:6
2007年
基于ADAMS软件,对柔性太阳帆板展开与锁定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详细地研究了太阳帆板展开与锁定过程对航天器本体姿态运动的影响,并且重点研究了两种典型故障模式下太阳帆板展开与锁定过程对航天器本体姿态运动的影响,一种故障模式为一侧两块太阳帆板故障,另一侧太阳帆板正常展开;另一种故障模式为有一块太阳帆板展开机构故障,由同步机构协调展开。给出了航天器本体姿态运动以及太阳帆板展开过程动力学特性等仿真结果,并初步提出了故障模式下的动力学辅助展开策略的建议,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地面试验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白争锋赵阳田浩
关键词:动力学仿真
低轨对地凝视卫星鲁棒姿态控制器设计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低轨道对地凝视小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鲁棒控制器.首先推导了基于误差四元数和误差角速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设计了对地凝视小卫星的鲁棒姿态控制器,并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了该控制器的全局稳定性,该控制器由PD控制部分和一个附加部分构成,形式简单,对外界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参数不确定性及外干扰存在时,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实现卫星的对地凝视.
梁海朝王剑颖孙兆伟
关键词:鲁棒性控制器设计
非合作航天器相对位姿的鲁棒视觉确定方法被引量:5
2009年
以非合作航天器的相对状态确定为研究背景,针对无法在目标航天器上安装测量光标的问题,提出利用目标航天器自然特征的单目视觉测量方案.并针对仅利用非合作航天器自然特征而导致的粗大误差增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Randomized RANdom SAmple Consensus(R-RANSAC)的相对位姿单目视觉确定鲁棒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R-RANSAC剔除粗大误差,然后利用基于特征点的相对位姿确定迭代算法消除其他类型的误差影响,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确定精度.与航天器交会对接视觉系统不同,该系统无需在目标航天器上安装测量光标,而是充分利用目标航天器的自身结构特征,因此更适用于非合作航天器间的相对状态测量.最后对本文算法进行了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张世杰谭校纳曹喜滨
关键词:单目视觉相对位姿迭代算法
基于地磁场的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被引量:3
2009年
突破卫星轨道和姿态参数分别确定分而治之的传统模式,提出了利用磁强计和陀螺测量信息同时确定卫星轨道和姿态参数的新方法.利用磁强计提供的地磁场测量值与地磁场模型计算值之间的差值,以及陀螺提供的角速度信息,推导了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利用局部可观测性理论定量地计算系统局部可观测矩阵的条件数,进而利用该条件数对系统的可观测性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本文算法进行了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邢艳军张世杰曹喜滨
关键词:卫星磁强计陀螺扩展卡尔曼滤波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