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85499)
-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赵峰华李玉宏王娉娉程晨聂浩刚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吐哈盆地重力场与断裂构造特征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研究吐哈盆地的构造特征,通过系统收集处理研究区已有的重力资料,讨论分析了研究区重力场的特征及成因,推测出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体系。研究区南部布格重力异常近东西向的重力高值带,主要反映了晚古生界的发育特征,中部及北部重力低值带主要由基底凹陷引起。局部重力高、重力低反映局部凸(隆)起与凹陷构造。研究区发育的主要断裂走向为北东向及东西向,它们控制盆地边界及盆地内部发育的主要地层展布。研究区了墩隆起区黄田凸起可进一步划分为2个构造单元,即北西地区凹陷和黄田凸起。吐哈盆地盖层为中、新生界,其中侏罗系厚度最大约为2 000 m。
- 申晨袁炳强李玉宏张春灌鲁海鸥
- 关键词:重力场特征吐哈盆地
- 中国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3年
- 从煤层气的微生物成因、无机质对煤层气形成的催化作用、煤中超临界甲烷赋存和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论述了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的若干进展。在煤层气微生物成因研究方面,进行了枯草杆菌降解小球藻、菌藻类煤成烃、本源菌和外源菌降解褐煤等模拟实验;在煤中无机质催化煤层气形成方面,目前主要研究粘土矿物、碳酸盐矿物、氧化物矿物、过渡金属元素等对煤层气形成的催化效应,对催化生气过程中无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甚少;对煤中超临界甲烷的认识丰富了煤层气的赋存形式,查明其形成机制还有待于高分辨率分析技术、谱学方法等测试技术的进步;在煤层气成藏控制因素方面主要关注沉积动力学、构造与热事件动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等因素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但目前仍有诸多煤层气成藏的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尚待加强,如超临界流体吸附/解吸实验、煤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构造煤变形机制、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效应、深部煤层气成藏机制等。
- 袁文峰程晨赵峰华王娉娉
-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机理微生物成因
- 地面地震高斯射线束正演
- 2016年
- 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是将射线理论和波动方程理论相结合的一种地震正演方法,充分利用了射线理论计算速度快、波动方程理论计算精度高的优点.通过高斯射线束表达式和编程实现地震记录合成的基础上,给出了水平地质模型的计算实例,并对比分析了高斯射线束法、普通射线法、波动方程法正演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地质模型可以得出:(1)高斯射线束正演方法效率高,计算速度快,在复杂模型中甚至超过普通射线法的计算速度;(2)高斯束法由于在断点处存在绕射能量,计算中不存在奇异区(阴影区、焦散区等);(3)高斯束法合成记录不仅反映地震波的运动学特点,而且反映波的高频动力学特点,计算结果可与波动方程法计算结果一致.
- 成林
- 关键词:高斯射线束射线追踪地震正演合成地震记录
- 浅析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的煤相特征被引量:8
- 2016年
- 为查明新疆吐哈盆地煤层的原始成煤环境,应用煤岩学方法,通过GI-TPI关系图解,划分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相类型,将煤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湿地森林沼泽相、湿地草本沼泽相和湖沼低位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进一步在盆地内划分出河成沼泽体系、河湖混成沼泽体系和湖成沼泽体系3类成煤沼泽体系,为吐哈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 聂浩刚赵峰华李玉宏
- 关键词:吐哈盆地侏罗纪煤岩煤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