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2312)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苏勋家侯根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微波吸收
  • 2篇微波吸收性能
  • 2篇吸收性能
  • 2篇纳米
  • 2篇纳米SIO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液相
  • 1篇液相法
  • 1篇乙烯
  • 1篇有机硅
  • 1篇有机硅树脂
  • 1篇原位生长
  • 1篇疏水
  • 1篇疏水表面
  • 1篇树脂
  • 1篇四氟乙烯
  • 1篇炭黑
  • 1篇填充改性
  • 1篇涂层
  • 1篇轻薄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篇侯根良
  • 1篇苏勋家

传媒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塑料工业
  • 1篇表面技术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SiO_2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通过冷压烧结成型工艺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_2)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探究了不同添加比例的纳米SiO_2/PTFE复合材料在不同转速下摩擦磨损情况。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表面磨痕深度,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摩擦表面形貌并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填充纳米SiO_2后的PTFE复合材料其摩擦因数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其体积磨损率却大幅降低。且当纳米SiO_2填充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降到最低,并在转速为80 r/min时较纯PTFE降低了89.5%。观察分析微观形貌发现,随着纳米SiO_2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逐渐由犁耕磨损和黏着磨损向磨粒磨损转变,且当纳米SiO_2填充含量为10%时,出现轻微的疲劳磨损。
马伟强侯根良苏勋家毕松李平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
纳米SiO_2层层组装构建超疏水表面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500nm和20nm的SiO2粒子,通过表面改性使其分别具有氨基和环氧基,利用氨基和环氧基的反应使500nm和20nm的SiO2粒子形成复合粒子,制备了具有微纳米双尺寸粗糙度的超疏水表面。通过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超疏水表面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具有微纳米二级结构,测得其静态接触角达到156°,滚动角小于3°,并且能够承受240℃的高温而保持其超疏水性能,为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李浩苏勋家侯根良毕松陈景贵
关键词:纳米SIO2层层组装超疏水
Modeling for multi-resonant behavior of broadband metamaterial absorber with geometrical substrate被引量:5
2017年
Despite widespread use for extending absorption bandwidth, the coexistence and coupling mechanism of multiple resonance is not well understood. We propose two models to describe the multi-resonant behavior of a broadband metamaterial absorber with geometrical-array substrate (GAS). The multi-resonance coupling of GAS is well described by logarithmic la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asurface and GAS can further broaden the absorption bandwidth by generating a new resonance which coexists with original resonances in substrate. The proposed models can thoroughly describe this multiple-resonance behavior, highlighting guidelines for designing broadband absorbers.
张凯伦侯志灵毕松房惠敏
轻质CB/RGO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制备吸波性能优异的碳基复合吸波涂层。方法采用液相法在导电炭黑(CB)体系中原位生长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材料,合成了CB/RGO复合吸收剂,并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制备了CB/RGO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CB/RGO复合吸收剂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研究了吸收剂填充量和厚度对涂层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CB以一种类似“葡萄状”的结构形态附着在石墨烯片层之间,在其表面实现包覆性生长,分散均匀且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制备的CB/RGO复合涂层质地均匀,密度仅为1.1 g/cm^3,兼具轻质柔性的特征。微波反射率测试结果显示,在高填充量3.0%和3.7%下,涂层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强电磁吸收能力,而在低填充量1.6%和2.3%下,涂层表现出十分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结论当填充量为2.3%、厚度为1.9 mm时,涂层表现出最佳的吸波性能,最大吸波强度为−17.1 dB,有效吸波频宽达到6.63 GHz,覆盖整个测量频段的66.3%,显示出良好的宽频吸波性能。另外,当厚度为2.5 mm时,填充量为2.3%的涂层实现了雷达波在X波段的微波全吸收。
汤进林斌王勇侯根良刘朝辉李浩林阳阳毕松
关键词:液相法原位生长微波吸收性能
轻薄炭黑涂层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2019年
利用混合强酸对炭黑(CB)进行氧化处理,并以有机硅树脂为基体制备了CB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矢量网络分析(VNA)等方法对制备的4种不同填充量的涂层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和电磁性能表征。微观结构分析表明:CB颗粒尺寸为纳米级,直径大小约为60 nm,氧化处理后的表面形态呈"褶皱"状;制备的CB涂层表面平整、厚度均匀,密度仅为1.1 g/cm^3,兼具轻质柔性的特征。微波反射率测试结果显示,在8-18 GHz范围内,涂层样品均表现出了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当填充量为3.7%时,厚度仅为1.6 mm的涂层有效吸波频宽达到5.13 GHz,吸波强度为-26.5 dB;当填充量为2.3%时,厚度为1.9 mm的涂层有效吸波频宽达到最大值(5.44 GHz),覆盖整个Ku波段,厚度为2.5 mm的涂层有效吸波频宽为4.44 GHz,覆盖整个X波段。
汤进林斌毕松苏正安侯根良刘朝辉李浩林阳阳
关键词:有机硅树脂微波吸收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