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ZX022)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露璐鲁英边芳施敏锋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伦理
  • 3篇乡村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新农...
  • 2篇社会主义新农...
  • 2篇苏南乡村
  • 2篇农村
  • 2篇主义
  • 1篇地权
  • 1篇中国乡村
  • 1篇社会
  • 1篇生存伦理
  • 1篇体面劳动
  • 1篇农民
  • 1篇乡村工业
  • 1篇乡村工业化
  • 1篇乡村经济
  • 1篇礼治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王露璐
  • 1篇施敏锋
  • 1篇鲁英
  • 1篇边芳

传媒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乡土社会中礼治和法治的冲突与整合
2010年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传统乡土社会转向新乡土社会。在这种新形势下,维护乡土社会秩序的传统手段礼治出现逐渐弱化的趋势,同时,法治虽然进入乡土社会,但仍然遭遇重重困难。在了解二者现实状况和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消解其冲突与对立,实现其互动与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边芳王露璐
关键词:礼治法治
中国乡村经济伦理之历史考辨与价值理解被引量:3
2007年
近代以来,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与利益关系的变化,具有乡土特色的中国传统乡村经济伦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历史性变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韦伯的"精神(伦理)气质论",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之互动关系的基本逻辑思路。根植于乡村经济生活的乡土伦理,在经历不断传承和变迁后仍彰显着其现代价值。对中国乡村经济伦理的历史考辨与价值理解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主题。
王露璐
关键词:乡村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农民的体面劳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伦理诉求被引量:4
2008年
劳动对于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具有本体论意义。劳动伦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伦理基点。而劳动伦理的欠失正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伦理缺憾。实现农民的体面劳动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伦理诉求。
鲁英
关键词:农民体面劳动
“生存伦理”与“理性意识”的共生与紧张──20世纪20-40年代苏南乡村地权关系的经济伦理解读被引量:4
2007年
20世纪20-40年代,苏南乡村地权关系中出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和"一田二主"的特殊现象。本文借助以斯科特为代表的农民"生存伦理"和以舒尔茨、波普金为代表的农民"理性意识"两种理论资源,探讨了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特定地域经济发展背景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农民特殊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
王露璐
关键词:生存伦理苏南乡村地权
在平等与差异之间--苏南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分配模式及其走向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基于苏南华宏村的田野调查资料,描述了苏南乡村工业化进程中独具特色的"差异"与"平等"并存的分配模式及其公正共享的分配伦理蕴涵。这一分配模式的生成,源于苏南独特的地域伦理文化特征及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使其在经济理性的"致富"与平均主义的"求同"间形成良好的张力。苏南乡村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将使这一地区分配模式和结果上的差异性进一步扩大。但与此同时,乡村企业领袖对村庄福利的持续贡献和道义行为,仍将使"人人平等"的村庄集体福利分配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维持。从这一意义上说,差异与平等的并存,将在苏南乡村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分配模式中得以延续。
王露璐
关键词:分配伦理乡村工业化
浔商伦理及其现实价值考量
2010年
肯定了浔商在长期经商实践中形成的商业伦理曾在其迅速崛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指出浔商伦理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要义精髓对于市场经济依然具有适用性和可借鉴性。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信用缺失、道德失范等问题,关注并研究浔商伦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施敏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