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3227120004) 作品数:11 被引量:106 H指数:7 相关作者: 汪若尘 陈龙 张孝良 陈兵 聂佳梅 更多>> 相关机构: 江苏大学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机械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滚珠丝杠式惯容器试验及力学性能预测 被引量:9 2014年 在数控液压伺服激振试验台上进行滚珠丝杠式惯容器力学性能试验,获得惯容器在不同惯容系数及不同激振输入下力学响应,通过分析惯容器存在的非线性因素及试验结果,揭示非线性因素影响惯容器的实际性能。考虑建立惯容器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惯容器力学性能预测。由于BP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且泛化能力弱,用遗传算法优化BP网络训练过程。基于非线性因素对惯容器力学性能影响机理,选惯容系数及惯容器在多个瞬态时间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为神经网络输入,惯容器输出力为网络输出,并将试验所得1020组数据用于网络训练及预测,网络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所用方法正确合理,可为惯容器力学性能预测提供参考。 孙晓强 陈龙 汪若尘 张孝良 陈月霞关键词:非线性 遗传BP神经网络 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集成控制系统 被引量:14 2012年 为改善车辆的整车减振性能,建立了车辆8自由度整车数学模型,提出了车辆车身高度与阻尼集成控制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可调阻尼减振器及车辆空气悬架集成控制系统。在仿真计算基础上,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分析了车辆集成控制的电控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对整车动态特性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实现了车身高度与可调阻尼减振器集成控制的空气悬架与整车的良好匹配,提升了车辆的综合性能。该研究验证了集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汪若尘 张孝良 陈龙 朱兴华关键词:车辆 可调阻尼减振器 集成控制 空气悬架 2级串联型ISD悬架频响特性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7 2012年 基于"惯容-弹簧-阻尼"机械系统与"电容-电感-电阻"电子系统之间严格的对应相似关系,根据级联滤波的基本原理,以并联的弹簧和阻尼元件为第1级,并联的惯容器、弹簧和阻尼元件为第2级,提出了一种2级串联型"惯容-弹簧-阻尼"(ISD)车辆悬架.应用机械阻抗法建立悬架的1/4车辆模型,对悬架系统频响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设计了齿轮齿条惯容器装置及悬架原理样机,进行了悬架频域性能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悬架相比,2级串联型"惯容-弹簧-阻尼"车辆悬架具有良好的低频频响特性,使车身共振频率从1.3 Hz降到了0.8 Hz,车身加速度、轮胎动载荷及悬架动行程3者增益的低频共振峰值分别减小了52%,50%,15%,有效抑制了车身共振,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张孝良 陈龙 聂佳梅 汪若尘 陈月霞关键词:汽车工程 车辆悬架 乘坐舒适性 全簧载质量范围内超微型汽车悬架全局优化 被引量:5 2012年 为使超微型汽车在各簧载质量下都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平顺性能,建立了质心随乘载质量不同而变化的半车5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1种基于车辆实际乘载情况统计结果的多目标二维度模拟退火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各种乘载情况下座椅质量加速度、前后悬架动行程、前后轮胎动位移和车身动态姿态的加权和作为优化目标,以前后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作为优化变量.对优化前后数据进行仿真对比,得到车速为50 km.h-1,乘载为75,150 kg 2种工况下,座椅质量加速度分别优化了17.53%和19.06%,并且其他性能参数能够满足性能要求.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及所提出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优化后车辆在不同车速和乘载工况下,舒适性降低界限时间有所提高,车辆平顺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陈龙 张金超 汪若尘 徐兴关键词:超微型汽车 悬架 模拟退火 全局优化 基于半车模型的两级串联型ISD悬架性能分析 被引量:41 2012年 基于'惯容—弹簧—阻尼'机械系统与'电容—电感—电阻'电子系统之间严格的对应相似关系,根据级联滤波的基本原理,以并联的弹簧和阻尼为第一级,并联的惯容器、弹簧和阻尼为第二级,构建一种两级串联型'惯容—弹簧—阻尼'车辆悬架系统。建立悬架的半车模型,分析随机和脉冲激励下悬架系统的综合性能,探讨第二级弹簧刚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悬架相比,两级串联型'惯容—弹簧—阻尼'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车身俯仰加速度、前轮胎动载荷、后轮胎动载荷功率谱密度低频峰值分别减小了81%、81%、79%、82.8%,有效抑制了车身共振,明显改善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协调了平顺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陈龙 张孝良 聂佳梅 汪若尘关键词:汽车工程 车辆悬架 乘坐舒适性 液力式惯容器力学性能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针对机械式惯容器力学性能受非线性因素影响较为严重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液力式惯容器,阐述了液力式惯容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在考虑摩擦和流动压力损失的影响下,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液力式惯容器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惯容器力学性能的仿真,仿真分析了飞轮转动惯量、马达排量、油液实际作用面积以及回流管等效长度对惯容器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液力式惯容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加工了液力式惯容器试验样机,在数控液压伺服激振试验台上进行了液力式惯容器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建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设计开发液力式惯容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陈龙 任皓 汪若尘 孙泽宇 陈兵关键词:力学性能 非线性 仿真 基于UG/Motion重型货车主副弹簧悬架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2012年 提出一种基于UG/Motion构建重型货车主副弹簧悬架动力学仿真分析系统的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开发出了相应的软件原型系统。基于二自由度1/4车辆虚拟样机模型,原型系统的仿真分析模块可方便、快捷地实现虚拟样机模型主要设计参数的修改及基于谐波叠加法各种标准等级时域路面不平度的模拟生成。仿真分析模块通过调用UG/Motion集成的RecurDyn解算器来获取仿真分析结果,通过集成Matlab的绘图功能对分析结果进行输出查看;系统的遗传优化设计模块以整个载荷范围内悬挂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可对悬架的阻尼系数、主副弹簧刚度比和临界载荷比进行动力学优化。通过一个设计实例验证了原型系统构建的正确性及遗传优化设计模块的有效性。 侯永涛 周孔亢 陆建辉 汪若尘关键词:重型货车 非线性悬架 动力学分析 车辆蓄能悬架系统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1 2012年 设计了2种结构形式的车用蓄能悬架,建立了车辆蓄能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了Ⅰ、Ⅱ型蓄能悬架结构,采取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了2种蓄能悬架的性能参数,在仿真基础上,进行了台架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蓄能悬架系统充分发挥了弹簧相位滞后、阻尼器呈中性及蓄能器相位超前的特性,提高了车辆隔振能力,协调了整车综合性能。 汪若尘 陈兵 张孝良 陈龙 江浩斌关键词:车辆 蓄能器 悬架 仿真 辉光离子硫碳氮三元共渗工艺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2012年 与其它表面热处理相比,辉光离子硫碳氮三元共渗工艺是一种很特别的表面热处理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它在表层组织、耐磨机理、工艺特点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及其目前的应用前景。 孙超关键词:耐磨机理 2级串联式ISD悬架非线性建模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2014年 基于非线性因素对滚珠丝杠式惯容器实际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分析,建立了考虑摩擦以及丝杠弹性效应的惯容器非线性力学模型,进行了惯容器实际力学性能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对惯容器非线性力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惯容器非线性的两级串联式惯容器-弹簧-阻尼器(ISD)悬架半车5自由度数学模型,通过对悬架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了ISD悬架参数的优化变量。根据车辆行驶平顺性性能评价指标,建立了ISD悬架参数优化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两级串联式ISD悬架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在满足车辆行驶安全性和控制悬架撞击限位概率的要求下,座椅处垂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降低了24.12%,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孙晓强 陈龙 汪少华 袁朝春 张孝良关键词:悬架 非线性 参数优化 粒子群算法 行驶平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