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2001-06)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卢振彬陈骁陈明茹杜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沿岸
  • 1篇沿岸海域
  • 1篇鱼类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台湾海峡南部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结构
  • 1篇海域
  • 1篇二长棘鲷
  • 1篇参数变化

机构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卢振彬
  • 1篇陈骁
  • 1篇杜建国
  • 1篇陈明茹

传媒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福建沿海几种鲱、鳀科鱼类生长与死亡参数及其变化被引量:10
2008年
对福建沿岸海域的鳓鱼、黄鲫、斑鰶(2000-2005年)和裘氏小沙丁、长颌棱鳀、黄吻棱鳀,赤鼻棱鳀、花鰶(1990-1991年)的种群结构参数(包括叉长,体质量和年龄组成与结构)进行测定.研究各种群的生长参数(L∞、m∞、k、t0、tr)和死亡参数(Z、M、F及E),并讨论种群动态和最佳捕捞规格与最小可捕标准,为更好保护渔业资源和提高渔业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沿岸主要鲱、鳀鱼类种群结构出现不同程度小型化,低龄化,开发比率提高的变化,鳓鱼、黄吻棱鳀和长颌棱鳀已经过度捕捞,黄鲫、斑鰶、裘氏小沙丁、赤鼻棱鳀、花鰶接近充分开发.必须加强资源保护,制定TAC及最小可捕标准制度.
卢振彬陈骁
关键词:沿岸海域
台湾海峡南部二长棘鲷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以2003—2004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周年12个月的生物学测定资料,研究其群体结构现状和生长与死亡参数,并与此前的研究结果比较,探讨二长棘鲷的种群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年渔获群体平均叉长和平均年龄都较1976、1994和2000年小,L∞和W∞较1982、1994年小,体重生长速率k较1982、1994年大,拐点较1982、2000年提前.雌、雄性初次性成熟的叉长较1976和1994年小,显示渔获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和早熟化,体重生长速率加大,生长拐点提前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二长棘鲷对强大的捕捞压力和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生态对策,反映了当前二长棘鲷的生态仍较脆弱,资源形势仍较严峻,1994年以来二长棘鲷捕捞死亡系数居高不下,开发比率超过0.5.底拖网渔业的渔获量应控制在估算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26.94×10^4t(其中二长棘鲷2.30×10^4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2180艘福建标准单拖渔船.最小开捕规格为94.6mm和25.76g.只有强化管理,资源才能得到明显恢复.
杜建国卢振彬陈明茹
关键词:二长棘鲷种群结构参数变化台湾海峡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