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503)

作品数:10 被引量:193H指数:7
相关作者:吕世华李照国奥银焕李瑞青韩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4篇植被
  • 4篇夏季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因子
  • 3篇降水
  • 3篇NDVI
  • 3篇不同时间尺度
  • 2篇对流边界层
  • 2篇多模式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通量
  • 2篇夏季风
  • 2篇夏季风降水
  • 2篇陆面
  • 2篇湖泊效应
  • 2篇黄河源区
  • 2篇季风
  • 2篇季风降水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吕世华
  • 4篇李瑞青
  • 3篇奥银焕
  • 3篇李照国
  • 2篇李锁锁
  • 2篇韩博
  • 2篇王少影
  • 2篇高艳红
  • 1篇陈玉春
  • 1篇鲍艳
  • 1篇王青霞
  • 1篇陈世强
  • 1篇张少波
  • 1篇尚伦宇
  • 1篇柳媛普
  • 1篇马迪
  • 1篇赵采玲
  • 1篇文小航
  • 1篇张宇

传媒

  • 6篇高原气象
  • 2篇Advanc...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不同时间尺度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本文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以多种统计方法为基础,探讨了青藏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年际、季节及月际)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整体年平均NDVI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夏...
王青霞吕世华鲍艳马迪李瑞青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气候因子
文献传递
CMIP5多模式对南亚夏季风降水的预估
利用参加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简称CMIP5)的13个全球耦合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对未来气候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epr...
李瑞青吕世华韩博
关键词:季风降水RCP
文献传递
Development of the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apping with a Thick Neutral Layer in Badanjilin: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被引量:8
2012年
In this study,the development of a 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 (CBL) in the Badanjilin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ompar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wo cases.A deep neutral layer capped a CBL that occurred on 30 August 2009.This case was divided into five sublayers from the surface to higher atmospheric elevations:surface layer,mixed layer,inversion layer,neutral layer,and sub-inversion layer.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BL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S1,S2,and S3.This case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layer CBL observed on 31 August 2009 because the mixed layer of the five-layer CBL (CBL5) eroded the neutral layer during S2.The specific initial structure of the CBL5 was correlated to the synoptic background of atmosphere during nighttime.The three-stag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CBL5 was confirmed by six simulations using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SA) large-eddy simulation (NCAR-LES),and some of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nted in detail.
韩博吕世华奥银焕
关键词:对流边界层大涡模拟巴丹吉林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湖泊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计了陆地生态环境好转、维持现状和退化3种情境下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夏季黄河上游鄂陵湖湖泊效应的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化对该湖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中午至傍晚,鄂陵湖有显著的湖风环流;白天湖面感热和潜热较小,昼(夜)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湖区低层全天呈现出"湿岛"效应;受湖风作用影响,环湖陆上白天形成"湿墙"和感热高值区;随着陆地生态环境由好转到退化,湖风环流加强,环湖"湿墙"增高,湖陆边界层高度差增大,陆面感热和潜热变化显著大于湖面;陆面边界层中下部的气温和比湿主要受下垫面影响,环境退化后分别升高和减小,而在边界层顶部由于受湖风环流的作用,两者变化趋势与中下部相反。
李照国吕世华奥银焕文小航
关键词:湖泊效应WRF模式
鄂陵湖湖滨地区夏季近地层微气象特征与碳通量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12年
利用2010年夏季鄂陵湖湖滨地区试验观测资料,从中选取资料较好的5个连续晴天,分析了该地区高寒草甸夏季局地气候、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以及碳通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①夏季晴天湖滨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受到湖陆风的较大影响,风向昼夜交替变化,垂直风速和摩擦速度明显大于玛曲草原,全天盛行上升气流,昼夜温差较小;②湖滨地区日均太阳总辐射与净辐射高于玛曲草原和金塔绿洲,地表能量不平衡现象较显著,湍流输送以潜热为主,夜间近地层存在明显的逆温和逆湿现象;③夏季湖滨草甸碳吸收的日最大值出现在上午11时前后,碳吸收显著大于碳排放,其水分利用效率与海北草甸生态系统接近,总体偏低。
李照国吕世华奥银焕王少影
关键词:黄河源区湖泊效应能量平衡碳通量
Connection Between Atmospheric Latent Energy and Energy Fluxes Simulated by Nine CMIP5 Models被引量:1
2015年
The atmospheric latent energy and incoming energy fluxes of the atmosphere are analyzed here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simulations of nine coupled models from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and two reanalysis datasets.The globally averaged atmospheric latent energy is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everal types of energy flux,particularly th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atmosphere absorbed solar radiation flux,and surface net radiation flux.On the basis of these connections,a hydrological cycle controlled feedback(HCCF)is hypothesized.Through this feedback,the atmosphere absorbed solar radiation is enhanced and causes intensification of the surface latent heat flux when the atmospheric latent energy is abnormally strong.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HCCF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and over different latitudinal zones is also discussed.Although such a feedback cannot be confirmed by reanalysis,it proves to be a common mechanism for all the models studied.
韩博吕世华李瑞青奥银焕陈昊高艳红马迪
关键词:大气吸收能量通量潜热通量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及其在陆面过程模式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定量描述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9月的湍流观测资料,结合Martano由单层超声观测资料确定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计算了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原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零平面位移d,即z0为0.035 m,d为0.143 m。同时,将z0和d应用于陆面过程模式CoLM中,检验其对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陆面参数后的模式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模拟均有明显改善。
李锁锁吕世华柳媛普张宇奥银焕高艳红陈世强尚伦宇
关键词:黄河上游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青藏高原东部三种再分析资料与地面气温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0
2012年
为了检验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的适用性,以地面观测资料为标准,综合比较了1989-2009年间NCEP/DOE(简称NCEP)、ERA-interim(ERA)和JRA-25(JRA)三种再分析资料在高原东部地区的月平均地面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从平均季节变化来看,夏季再分析资料与观测资料的一致性总体好于冬季,其中NCEP资料整体偏低于观测资料,JRA则相反。从线性趋势来看,ERA和JRA资料与观测资料较一致,均表现出高原东部区域整体增暖趋势,而NCEP资料则表现出略微的下降趋势。从年际尺度变化来看,ERA和JRA资料所反映的年际变化和变率特征要好于NCEP资料,并且JRA资料的结果要优于ERA资料。最后,比较了三种再分析资料的质量指数,发现ERA资料质量最好,NCEP资料最差,而且NCEP和JRA资料在近20年质量有变差趋势,ERA资料有变好趋势;ENSO、东亚季风和高原季风对再分析资料地面气温场的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李瑞青吕世华韩博高艳红
关键词:再分析资料地面气温ENSO
夏季巴丹吉林沙漠陆面热状况对边界层高度影响的模拟实验被引量:19
2014年
利用中尺度天气模式WRF对夏季晴天巴丹吉林沙漠地表温度、感热通量和边界层高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陆面热状况下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沙漠的陆面热状况和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白天感热输送越强、地表温度越高时,对流边界层高度越高;夜间负感热越强、地表温度越低时,稳定边界层高度越厚。白天对流边界层变化与地表温度、感热通量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陆面热状况对对流边界层发展和维持的影响较大;夜间稳定边界层变化与地表温度、感热通量变化的相关性不大,影响夜间稳定边界层发展的因素较多,陆面热状况仅是因素之一。
赵采玲吕世华李照国李建刚韩博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不同时间尺度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被引量:59
2014年
利用1982-2006年GIMMS NDVI数据,以多种统计方法为基础,探讨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不同时间尺度(年际、季节及月)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整体年平均NDVI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夏季趋势最大,达0.004(10a)-1。不同覆盖度像元变化对总体植被变化的贡献不同,低植被覆盖像元变化对各季节总体植被变化贡献均较大,其中冬季最大;中等植被覆盖像元变化的贡献主要在秋季;高植被覆盖像元的贡献则夏季最明显。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夏季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均最大,分别达30.51%、10.52%,增加的区域主要位于高原东部,减少的区域主要在高原中部的藏北高原。进一步分析高原植被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明,中等植被覆盖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高植被覆盖区,低植被覆盖区的相关性则最低。在年际和季节尺度上,植被生长主要与温度和降水的累积效应有关,其中在植被生长较好的季节和区域更明显。而在月尺度上,中低植被覆盖区植被生长受短期降水事件影响较大,高植被覆盖区则仍是温度的累积效应占主导。
王青霞吕世华鲍艳马迪李瑞青
关键词:青藏高原NDVI气候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