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7133)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芳刘芳马涛夏璐张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循环冷却水
  • 5篇缓蚀
  • 4篇循环水
  • 4篇生物黏泥
  • 3篇循环冷却水系...
  • 3篇溶菌酶
  • 3篇生物酶
  • 2篇循环水系统
  • 2篇阻垢
  • 2篇复配
  • 2篇柴油
  • 1篇对杀
  • 1篇多样性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油品泄漏
  • 1篇粘泥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杀菌剂
  • 1篇杀菌性能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刘芳
  • 3篇刘芳
  • 1篇赵朝成
  • 1篇张培
  • 1篇夏璐
  • 1篇马涛

传媒

  • 8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2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品泄漏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生长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油品泄漏导致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石油烃类物质,从而影响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为研究油品泄漏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以柴油作为单一泄漏油品,考察了柴油添加量及添加方式的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柴油对生物黏泥化学组成影响较大,柴油添加浓度增加使生物黏泥易于剥落。随着柴油添加量的增加,生物黏泥湿重有上升的趋势,脂磷质量浓度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泄漏方式的变化对生物黏泥生长特性影响不明显。
刘芳杨飞王飞扬卢宪辉张家权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油品泄漏生物黏泥
介质泄漏对循环冷却水水质及生物黏泥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向循环水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柴油来培养生物黏泥,以模拟炼油企业中的介质泄漏现象,考察介质泄漏影响下的循环冷却水的水质以及生物黏泥的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生物黏泥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柴油投加量的增加,循环冷却水的总硬度和总磷含量变化较小,浊度、COD浓度、总铁含量逐渐升高,锌离子含量逐渐降低;生物黏泥的生物量、EPS和脂磷含量随着柴油投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结合SEM结果可以得出,柴油投加量较低时,柴油对生物黏泥的生成起促进作用,柴油投加量较高时,柴油对生物黏泥的生成起抑制作用,这为炼油企业选取杀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文文刘芳仲慧赟陆津津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水质生物黏泥柴油扫描电子显微镜
柴油泄漏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缓蚀阻垢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油品泄漏会导致循环水水质的变化,从而影响循环水系统中缓蚀阻垢剂的作用效果。本课题在考察柴油泄漏对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溶菌酶、漆酶等缓蚀阻垢剂的作用效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将ATMP与溶菌酶、漆酶复配,解决了传统缓蚀剂在柴油泄漏情况下消耗量大、作用效果差的问题。当循环水中混入80mg?L的柴油,溶菌酶、ATMP和漆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0,40mg?L时,碳钢的腐蚀速率控制在0.008mm?a以下,缓蚀率可达95%以上。
卢宪辉刘芳张利杨伟
关键词:循环水缓蚀阻垢生物酶
泄漏柴油对杀菌剂生物黏泥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在油品泄漏情况下,循环水水质发生变化,常规的杀菌剂投加模式将不能满足循环水系统生物黏泥控制要求。利用现场循环冷却水中的微生物,在挂片上培养出稳定附着期的生物黏泥后,以柴油为泄漏介质,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泄漏柴油对氧化型杀菌剂ClO2和非氧化型杀菌剂1427生物黏泥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柴油添加质量浓度从100mg/L增大到900mg/L,无论是在ClO2还是在1427作用下,溶液COD均呈现上升趋势,生物黏泥脂磷浓度和细菌数量呈现先快速下降后平稳趋势,杀菌率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平稳趋势。相对于1427来说,柴油质量浓度的变化对ClO2的杀菌作用影响更大。
刘芳仲慧赟董文文卢宪辉赵朝成
关键词:柴油二氧化氯生物黏泥
介质泄漏对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13年
以循环冷却水作为接种水对生物粘泥进行培养,向循环冷却水中加入柴油以模拟炼油厂中的介质泄漏现象,对介质泄漏影响下生物粘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微观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粘泥内部的空间结构、紧密度等,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生物粘泥中的内部优势菌种、微生物多样性及相似性。SEM分析表明,与未投油的生物粘泥比较,投加0.3g.L-1柴油时的生物粘泥内部结构复杂、紧密度好,而投加0.9g.L-1柴油时的生物粘泥内部结构简单、紧密度差。PCR-DGGE分析表明,与投加0.9g.L-1柴油的生物污泥相比,投加0.3g.L-1柴油的生物粘泥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更多,微生物多样性更大,优势菌种更多。
董文文刘芳仲慧赟卢宪辉陆津津
关键词:生物粘泥SEM微生物多样性
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生物黏泥的杀菌效果被引量:1
2010年
为解决炼油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时滋生大量生物黏泥的问题,研究了杀菌剂对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的杀菌效果;从黏泥脱落率和脱氢酶活性(DHA)2个指标,探讨了杀菌剂和营养底物浓度共同作用于黏泥的效果,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杀菌剂投加浓度条件下,培养液的营养水平越高,生物黏泥脱落率越大。在各自的常用浓度范围内,季铵盐杀菌剂的作用效果要优于Cl O2。营养条件的不同,导致培养的黏泥脱氢酶活性初始值也有差异,富、中、贫营养下培养的黏泥脱氢酶活性初始值分别为7.64、12.97和1.94μgTF/(g.h)。不同营养水平下培养的生物黏泥微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导致了黏泥脱落率和脱氢酶活性的不同。
刘芳马涛张培夏璐赵朝成
关键词:生物黏泥杀菌剂脱落率营养水平
循环冷却水中钙离子对生物酶缓蚀性能的影响
2015年
研究了循环冷却水中钙离子对溶菌酶、脂肪酶的酶活性、特征性能及缓蚀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循环冷却水中钙离子作为添加剂的生物酶缓蚀剂的组成。结果表明:循环冷却水中钙离子可以提高生物酶的酶活性及缓蚀性能;当溶菌酶质量浓度为20mg·L-1、脂肪酶质量浓度为70mg·L-1、钙离子质量浓度为157.57mg·L-1时,缓蚀效果最佳,碳钢挂片的腐蚀速率为0.0007mm·a-1,缓蚀率达99.79%。
尚东华段成龙刘芳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溶菌酶钙离子缓蚀
固定化漆酶在循环冷却水系统除油中的应用
2016年
采用包埋法、交联法和包埋-交联法固定化漆酶,对比了3种固定化漆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将最佳固定化漆酶投加于柴油泄漏循环水中,考察其对泄漏油品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交联法固定化漆酶活性最好,为0.66U/g,包埋-交联法固定化酶最差,为0.38U/g;固定化提高了漆酶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100mL柴油质量浓度为120mg/L、pH值为6的循环水中,加入9g固定化酶量,反应6h,包埋法固定化漆酶除油率仅为24%,而交联法固定化漆酶除油率高达77%。
刘芳张双吕玉翠樊丰涛陆津津赵朝成王永强孙娟
关键词:漆酶固定化循环水
循环水中Zn^(2+)、Mg^(2+)、Ca^(2+)对溶菌酶缓蚀作用的影响
2015年
为提高溶菌酶在循环水系统中的缓蚀效果,研究了Zn^(2+)、Mg^(2+)、Ca^(2+)等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离子对于溶菌酶缓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水中Zn^(2+)、Mg^(2+)、Ca^(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00 mg/L、61.97~86.97mg/L、107.75~182.57mg/L时,溶菌酶的活性和缓蚀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Zn^(2+)质量浓度为50mg/L时溶菌酶的缓蚀率最高,达99.37%。
段成龙尚东华魏蕊刘芳
关键词:循环冷却水溶菌酶缓蚀
介孔SiO_2固定化溶菌酶在柴油泄漏循环水系统中的缓蚀性能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介孔SiO2微球,并采用TEM、BET及FT-IR谱对其进行表征。以介孔SiO2微球为载体,利用物理吸附法制备固定化溶菌酶,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将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溶菌酶投加于柴油泄漏循环水中,考察其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制备固定化溶菌酶的最佳条件为溶菌酶质量浓度0.8g/L、固定化时间10h、pH值6.5、缓冲溶液摩尔浓度50mmol/L。在柴油质量浓度为80mg/L的冷却循环水中,固定化溶菌酶对碳钢的缓蚀率最高可达78.21%,且稳定性比游离溶菌酶有显著提高。
仲慧赟刘芳吕玉翠陆津津杨伟
关键词:溶菌酶缓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