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21F7)

作品数:28 被引量:183H指数:8
相关作者:周少川李宏周德贵黄道强王志东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广东省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水稻
  • 22篇选育
  • 22篇优质稻
  • 22篇种质
  • 22篇核心种质
  • 19篇育种
  • 15篇栽培
  • 12篇水稻核心种质...
  • 11篇栽培技术
  • 5篇栽培要点
  • 4篇套栽
  • 4篇配套栽培
  • 4篇配套栽培技术
  • 3篇选育及栽培技...
  • 3篇水稻品种
  • 3篇水稻新品种
  • 3篇高产
  • 2篇优质常规稻
  • 2篇优质稻品种
  • 2篇优质水稻

机构

  • 27篇广东省农业科...
  • 14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28篇周少川
  • 27篇周德贵
  • 27篇李宏
  • 26篇王志东
  • 26篇黄道强
  • 25篇赖穗春
  • 22篇卢德城
  • 18篇李康活
  • 12篇王重荣
  • 3篇付崇允
  • 2篇李辉
  • 1篇罗达
  • 1篇赵琼一
  • 1篇缪若维
  • 1篇蔡学飞
  • 1篇曾列先
  • 1篇陈宜波

传媒

  • 15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杂交水稻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优质稻新品种黄软秀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5年
黄软秀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晚造广东省区试,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极显著;2012年晚造复试,比对照种深优97125增产不显著。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株型好,抗倒力强,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23。
赖穗春周少川李宏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优质稻农作物品种审定栽培选育
优质稻新品种黄丰占的选育——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被引量:3
2013年
黄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以优质稻黄华占为母本、丰秀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丰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型好,丰产性突出,米质优(国标、省标优质3级),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强,中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后期熟色好。该品种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黄丰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赖穗春周少川王志东黄道强李宏卢德城周德贵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品种栽培技术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黄莉占的育成及利用被引量:8
2009年
黄莉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晚造米质达国优2级,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优点,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9年参加国家华南早籼区试。探讨了水稻核心种质逐步完善的过程以及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高效的育种效率。
黄道强周少川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选育
优质稻新品种黄籼占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被引量:1
2013年
黄籼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以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丰丝占/特籼占25为母本,以耐热性强、适应性广的黄华占作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出的抗病、优质水稻新品种,具有耐肥抗倒、耐热性强、后期熟色好、适应性广、抗白叶枯病、米饭食味好等特点。2009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王志东黄道强周少川赖穗春李宏卢德城周德贵王重荣李康活
关键词:栽培技术
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为了构建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指导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品种的进一步遗传改良,2007年早季和晚季在广州进行大田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试验考查黄华占及其衍生品种的综合农艺性状,整合黄华占及其衍生品种在南方稻区省级水稻区试结果,构建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的早季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倒2叶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6和0.825;与每株有效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5。早季总粒数因子增加1个单位,产量增加3.17个单位。晚季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食味品质与剑叶长、倒2叶长、倒3叶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8、0.794和0.831。晚季剑叶宽因子减少1个单位,产量增加2.06个单位。广州地区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早晚季有所不同,早季应注重选育大穗、长穗、较长上3叶的株(品)系;在晚季应注重较高千粒重和较窄上3叶的株(品)系。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周德贵王志东付崇允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育种
优质稻新品种美雅占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2010年
美雅占是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广东省区域试验表现产量与对照种优优122相当,米质达省标优质稻三级,抗稻瘟病,2009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美雅占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
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李宏黄道强卢德城周少川
关键词:优质稻选育栽培技术
优质稻新品种丰秀丝苗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2年
丰秀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应用优质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早造达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3级,两年广东省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种优优128(三系杂交稻)略减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介绍了丰秀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选育
水稻新品种丰太丝苗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5年
丰太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参加广东省早造区试,比对照品种优优122减产显著;2012年复试,比对照品种减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6.25kg/667m^2,比对照品种优优128增产5.74%,日产量3.26kg。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03。
赖穗春周少川李宏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农作物品种审定栽培选育
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优质稻新品种黄广占的选育被引量:1
2012年
黄广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有高产潜力的早中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1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文章介绍了黄广占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黄道强周少川李宏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李康活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选育
优质稻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育种体会被引量:9
2012年
黄华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常规优质稻新品种,2007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南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具有米质优、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稳产高产等特点。对黄华占在湖南的表现、黄华占的培育及育种体会进行了总结。
周少川李宏李康活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选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