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8244)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陶益张锡辉王卓王子钊刘玲静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水环境
  • 3篇硅藻
  • 3篇河流
  • 2篇水处理
  • 1篇低剂量
  • 1篇盐浴
  • 1篇饮用水
  • 1篇饮用水处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警
  • 1篇再生水
  • 1篇藻毒素
  • 1篇针杆
  • 1篇支流
  • 1篇深圳河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物降解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深圳市水务(...

作者

  • 9篇陶益
  • 8篇张锡辉
  • 2篇刘玲静
  • 2篇侯德林
  • 2篇王子钊
  • 2篇王卓
  • 1篇王凌云
  • 1篇汪义强
  • 1篇石文波
  • 1篇杨丽琴
  • 1篇刘小宁

传媒

  • 3篇水利水电技术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水环境中硅藻水华预警和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近年来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硅藻水华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采用先进的浮游植物分类荧光仪、荧光显微镜和紫外线准平行光束仪,研究了硅藻生长规律,探讨了光合活性、叶绿素含量和藻细胞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识别了其机理性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硅藻细胞数量能够达到108个/L,具有形成硅藻水华的风险。"光合活性"适合作为硅藻预警指标,预警时间能够提前5 d左右。紫外线UV-C能够有效控制硅藻的生长,辐照时间1-16min,有效辐照剂量为100 m J/cm^2,应急处理辐照剂量为200 m J/cm^2以上。紫外线辐照技术需要周期性地实施,以防止藻类复活。
石文波陶益张锡辉
关键词:硅藻预警水环境
深圳河及其主要支流自净状态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以深圳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布吉河与新洲河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其自净状态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深圳河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氨氮,CODMn浓度平均范围为12-30 mg/L,氨氮平均浓度为6 mg/L左右。在河流好氧河段,有机物逐渐得到降解,氨氮通过硝化过程转化为硝氮,硝态氮是氮元素的主要形态(占60%)。在缺氧甚至厌氧河段,包括深圳河中下游、布吉河、新洲河下游等,有机物发生厌氧转化过程,出现黑臭现象,而氨氮产生积累,部分硝态氮通过反硝化作用得到去除,氨氮成为氮元素主要形态(占70%)。这表明,深圳河及其支流自净状态非常不稳定。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改善深圳水环境质量和恢复生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王子钊王卓陶益张锡辉
关键词:河流污染水环境深圳河
再生水用于深圳河流补水效果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调查研究了深圳河主要支流采用再生水补水以后的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能够使河水透明度提高43%-150%,浊度下降28%-81%,色度下降23%-67%;再生水补充进入河流后,氨氮浓度最高达到13 mg/L,硝氮浓度最高达到18.5 mg/L,总磷浓度最高达到1.69 mg/L,再生水对蓝藻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绿藻通常成为优势藻种;再生水提高了河流环境激素类污染的生态风险,雌炔醇生态风险商范围在10^3-10^5,雌酮和雌三醇生态风险商范围在1-10^2;再生水汇入对河水中粪大肠杆菌的繁殖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数量低于10 000个/L限值。河流进入厌氧状态后,粪大肠杆菌出现复活和再繁殖现象,影响了河流水环境的微生物安全性。本文研究成果对于再生水的选择和城市河流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子钊王卓陶益张锡辉
关键词:河流再生水景观效果生态安全水环境
过氧化氢处理河流着生刚毛藻的效果研究
2017年
以深圳市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投加H2O2对刚毛藻生物量的控制效果及其对水体p H、溶解氧、氨氮和总磷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1.25 mol/L时能有效抑制刚毛藻生长,使藻类光合活性在10 min内从5.8降低到0,叶绿素浓度在30 min内从5.8 mg/L降低至0.2 mg/L。现场试验投加H2O2处理河流水体中刚毛藻14 d内,藻类生物量、光合活性和叶绿素浓度降幅均高于90%。加药1 h后,河流p H值由原来的9.21~9.74迅速降低至8.23~8.80,14 d内保持在9以下。河流溶解氧、氨氮、总磷和H2O2残留浓度在除藻过程中存在变化,但是1 d后会迅速恢复至加药前水平。投加H2O2是一种有效、无污染的应急去除河流着生刚毛藻的方法。
罗慧谋刘小宁周婷如陶益蔡珏铮范慆
关键词:刚毛藻光合活性PH城市河流
常规工艺对硅藻的处理效能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近年来我国多座水厂出现因季节性硅藻暴发而引发的砂滤池堵塞、甚至停止供水的问题,但关于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去除硅藻的研究却少见报道。为此,以南方湿热地区Z水厂为研究对象,调研了年际周期内其原水及各工艺单元中硅藻种类及数量变化,分析了各处理单元对硅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Z水厂共检出尖针杆藻等硅藻11种,12月—次年2月和5月—6月是硅藻暴发的高风险期,期间尖针杆藻数量高达(0.6~1.8)×106 个/L,尺寸为100~300 μm。预氧化和混凝沉淀工艺是去除硅藻的主要工艺单元,其对硅藻的去除率占总去除率的65%以上。回收水中硅藻数高达(5.0~7.2)×106 个/L,高藻期间回流会显著增加水厂的除藻负荷。
杨丽琴陶益汪义强易利翔杨颂王梅芳王长平张锡辉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硅藻
UV-C辐照对延滞期6种微藻生长抑制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藻类季节性暴发生长是许多地区水源管理中的难题,亟待研发安全高效的控藻方法。该文以我国水源6种典型藻株为研究对象,包括蓝藻铜绿微囊藻、浮游颤藻、水华鱼腥藻,绿藻普通小球藻、斜生栅藻,硅藻针杆藻,采用准平行光束仪进行50~100 m J/cm2UV-C辐照,研究对于延滞期、低初始生物量的藻类生长抑制效果,分析藻种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50~100 m J/cm2UV-C剂量对于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和针杆藻具有2~4 d生长抑制效果,100 m J/cm2剂量组9 d后Chl a浓度减量37%~60%,对于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仅有1~2 d生长抑制效果,100 m J/cm2剂量组9 d后Chl a浓度减量16%~33%,对于浮游颤藻无抑制效果且会加速其生长。在生长能力和光合活性两方面,硅藻(针杆藻)和蓝藻(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绿藻(斜生栅藻和普通小球藻)和蓝藻浮游颤藻藻株。
刘玲静陶益雷中凯胡江咏张锡辉
关键词:蓝藻绿藻硅藻
城市污水处理厂内分泌干扰物浓度分布和去除规律被引量:15
2012年
采集南方某城市3个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及各工艺单元的水样,通过固相萃取-衍生化过程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检测水样中的17α-雌二醇(17α-E2)、雌酮(E1)、雌二醇(E2)、雌炔醇(EE2)、雌三醇(E3)、辛基酚(OP)、正壬基酚(NP)和双酚A(BPA)等8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连续4个季度的分析结果显示,3个污水厂进出水及各工艺单元中均有EDCs检出,EE2和BPA是含量最高的两种EDCs,出水中最高浓度分别达到498.9ng.L-1和2652.5ng.L-1,其他6种EDCs浓度均不超过100ng.L-1;生物处理工艺对EE2、E3、NP、OP和BPA有较高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约为57%~85%,但对于E1、E2和17α-E2的去除率较低且不稳定;一级处理工艺对EDCs仅有低于18%的去除率;紫外辐照消毒工艺对EDCs的去除没有明显效果;EDCs浓度季节差异显著,由于雨水的稀释作用,旱季浓度约为雨季的2.5~7.8倍.本文对于了解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工艺中EDCs类物质的分布和转化特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凌云张锡辉陶益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雌激素双酚A生物降解
HS/SPME/GC/MS检测藻细胞内致嗅物的前处理方法
2016年
藻源致嗅物质引起的水体嗅味是高藻源水环境的重要问题,其定量检测难度高,特别是胞内致嗅物质的检测容易出现误差。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定量检测水中5种典型藻源致嗅物质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二甲基三硫醚、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的方法,各物质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测限显著低于其嗅阈值,回收率为92.60%-113.70%,相对标准偏差(RSD)≤5.92%。以铜绿微囊藻为例,建立了用于胞内致嗅物质检测的加热盐浴前处理方法。采用密封萃取瓶内加热盐浴处理藻液,检测藻液中致嗅物质总含量,以总含量与经0.45μm滤膜过滤后胞外含量的差值作为胞内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表明,HS/SPME预热3min内,破胞率超过99%。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藻细胞以穿孔方式破胞同时细胞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加热盐浴差值法简化了操作,缩短了破胞处理时间,密封环境下破胞降低挥发损失,从而保证了胞内致嗅物质检测的准确性。
侯德林陶益张锡辉
低剂量UV-C/H_2O_2联用灭活铜绿微囊藻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以我国典型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低剂量UV—C/H2O2联用工艺的快速除藻效果并与单独H2O2处理进行对比,通过测定藻细胞光合活性及胞内氧化压力以分析杀藻机制,通过测定胞外MC—LR浓度以评价藻毒素释放风险,并考察了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对低剂量UV—C/H2O2杀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mJ/cm^2的UV—C与≥100μmol/L的H2O2联用具有6h内快速杀藻效果,藻细胞灭活率〉1-lg,UV—C和H2O2表现出协同效应,所需H2O2剂量显著低于单独H2O2处理的。低剂量UV—C/H2O2处理引起光合活性降低及胞内氧化压力升高,应是藻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快速杀藻过程中伴随胞外MC—LR浓度升高6~9倍的风险。水中的有机物及还原性无机物将显著削弱低剂量uV—C/H2O2的除藻效果。
刘玲静陶益韦德权侯德林周婷如张锡辉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灭活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