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23213)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勇王雅梅崔元善杨称称宗焕涛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排斥
  • 2篇排斥反应
  • 2篇介导
  • 2篇抗体
  • 2篇抗体介导
  • 2篇急性
  • 1篇对移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移植
  • 1篇微血栓
  • 1篇微血栓形成
  • 1篇细胞
  • 1篇ADP
  • 1篇B细胞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勇
  • 1篇宗焕涛
  • 1篇杨称称
  • 1篇崔元善
  • 1篇王雅梅

传媒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2016年
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在器官移植排斥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与T细胞介导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相比,B细胞参与的移植术后急性AMR治疗效果差、患者预后不佳,属于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急性AMR的发生与血小板活化、微血栓形成、CD39代谢胞外二磷酸腺苷失衡及B细胞激活等有重要关系,研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张勇
关键词:器官移植血小板B细胞
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微血栓形成对移植物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中微血栓形成对移植器官损伤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在三磷酸核苷双磷酸水解酶(NTPDase1)野生型裸鼠皮肤移植模型上诱导急性AMR,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倒置显微镜等方法,研究B细胞NTPDase1的表达活性、移植皮肤NTPDase1 mRNA表达量、血小板活化标记物和血小板移动平均速率测定值,及移植皮肤病理变化;补充外源性NTPDase1预处置对血小板活化和移植皮肤损伤的影响。结果:急性AMR发生时,B细胞NTPDase1的表达上调,移植皮肤的NTPDase1 mRNA表达下降,血小板活化、移植皮肤受损;NTPDase1预处置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保护移植皮肤。结论:NTPDase1降解胞外ADP失衡可能是急性AMR中移植物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剂量外源性NTPDase1预处置保护移植物有效、安全。
张勇王雅梅宗焕涛杨称称崔元善
关键词:AD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