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W007)

作品数:19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肖伟胜胡安定马睿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6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视觉
  • 7篇视觉文化
  • 3篇谱系
  • 2篇移情
  • 2篇艺术
  • 2篇艺术史
  • 2篇身体转向
  • 2篇审美
  • 2篇审美化
  • 2篇审美化生存
  • 2篇审美移情
  • 2篇旁观
  • 2篇旁观者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研究
  • 2篇现代主义
  • 2篇美学
  • 2篇浪漫
  • 2篇浪漫主义
  • 2篇本质主义

机构

  • 18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7篇肖伟胜
  • 2篇胡安定
  • 1篇马睿

传媒

  • 5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学术月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文学评论丛刊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尼采思想的“美学转向”
2014年
尼采思想“美学转向”是由《悲剧的诞生》倡导的酒神精神嬗变而来,这种精神又逐渐衍生出权力意志。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勘察了作为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肉身化的“超人”,以及这种旨在批判基督教伦理道德的理想与查拉斯图拉之间的隐秘关联。尼采思想的这种“美学转向”,其实质是在“上帝死了”的现代性条件下,他为此推出了“超人”来取代上帝隐匿退场后的位置;在这一宏大的最富戏剧性的角色转换中,隐含着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型,即旧形而上学抽象的、绝对实体的本体已让位于禀赋生命意志力的感性存在的个体。
肖伟胜
关键词:美学转向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超人
作为求真意志与旁观者姿态的视觉被引量:1
2010年
自古希腊伊始,视觉就被当成一种认知和理论器官,柏拉图根据在认知活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把眼睛分为肉体之眼与心灵之眼,而对理性的表达只能借助于心灵之眼而不能由肉体之眼来完成,这就开启了西方思想中的视觉中心主义的传统;后来笛卡尔和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把视觉作为求真意志发展到了极端,他们认为为了获得形而上学知识,要把感官和身体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排除,这样就导致了视觉与对象最后沦为了一种纯粹的"理论关系",主体也蜕变为一种化约的、物化和技术化的主体。这种关于人和主体的观念不仅成就了作为认知测绘的图像意识,同时也衍生出以旁观者姿态观看世界的方式,这种与参与者眼光相对的观看方式成为了西方近代主导性的视觉模式。
肖伟胜
关键词:视觉
论近代旁观者眼光与透视法被引量:2
2010年
以近代"镜子说"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谱系是一种以求真意志为旨归的图像意识行为,旁观者眼光是这种图像意识行为看取世界的主要方式,其背后的知识理念是旁观者知识观;而这种图像意识行为最典型的视觉模式是透视法,从知识社会学与现象学双重视野来审视透视法,可以洞悉这种占据西方近代主导地位的视觉模式隐藏的"真实观"。
肖伟胜
关键词:旁观者透视法真实观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被引量:7
2011年
视觉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其学术起点是对视觉经验的重构;其发展轨迹是对"文化转向"的加入和反思,试图把视像化、视觉性作为理解后现代文化性质的钥匙;其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跨学科研究。在这三个方面,视觉文化都得益于文化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视觉文化也发展了文化研究欠缺的理论维度,对后者形成补充。
马睿
关键词:视觉文化视觉经验文化研究文化转向
图像意识的四种形态及其认识论阐明被引量:7
2011年
图像意识就是指与图像有关的意识,它在广义上不仅包括以照片、图画、影像等为对象的图像感知行为,也包括了本源性感知和简捷性感知的表象直观行为,甚至还包括非直观的符号表象行为;从现象学角度对这四种图像意识行为进行认识论阐明,不仅可以把握图像的意义结构,而且还可以深究主体观看的行为及其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当前的视觉文化研究。
肖伟胜
关键词:现象学认识论观看方式
图像的谱系与视觉文化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视觉文化是通过可见的图像来表达、理解和解释事物的文化形态,因此,全面把握作为视觉文化最为基本表征方式的图像,无疑是视觉文化研究最为关键的环节。在考察"象"或"像"即"图像"(image)的基本语义的基础上,可把图像分为物象、属象、意象和道象等四种类型,并各具其精微的逻辑内涵。而遵照语词的意义即用法的方法论立场,可将其"家族谱系"分为六种相似的类型,即"图形"、"视觉"、"感知"、"精神"、"语词"和"影像"。视觉文化研究与图像学之间既相关又存在着差异关系。事实上,从艺术史学科衍生出来的视觉文化研究等同于"图像学"(science of the image),这种主要以当今影像之流为研究对象的图像学不同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iconology),虽然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方法成为视觉文化研究导论的起点,但它们在研究对象与方法论上显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肖伟胜
关键词:视觉文化反本质主义艺术史图像学
视觉文化的衍生与艺术史转向被引量:8
2011年
面对现代视觉技术制作出来的遍布日常生活的影像,以图像研究为主旨的艺术史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即除了传统的美学研究方法外,还必须运用媒介学、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多种方法。富有创造性、持怀疑和批判立场的新艺术史,不仅自身构成了视觉研究的家族谱系,而且凭借其理论资源和方法论上的多元和开放性,奠定了一门新的学科,对视觉研究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研究路径与方法对图像全方位的扫视和洞察,使视觉形象的本质得以彰显,并进而展现了观看活动本身。
肖伟胜
关键词:视觉文化艺术史美学研究方法文化研究批判立场家族谱系
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从《过渡时代》、《艺术之宫》看张恨水的转型
2009年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以新文学的标准来容纳肯定张恨水,视张恨水创作后期转型的目的为靠拢新文学、走向现实主义。实际上,张恨水的后期转型,是他的创作活动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引发的对自身创作姿态的自觉调整。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转型期前后的《过渡时代》与《艺术之宫》,比较叙事结构的差异,考察创作背景,从而彰显张恨水前后期创作的延续与转换,探讨其转型问题。对于这样一位新旧并存的作家,以单一的新文学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必然会遮蔽其丰富性,回到作家作品本身,才能呈现其创作活动的驳杂面貌。
胡安定
论镜子说谱系的图像意识内涵被引量:2
2011年
从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立场出发,采用黑格尔的表象理论对"镜子说"的图像意识内涵进行探究,可以甄别出在共有的"镜子"譬喻之下的"模仿说""再现说",现实主义标举的"典型"理论和"反映说",自然主义追求的"屏幕理论"和象征神话模式,以及法国新小说的"纯物主义"理论等之间的精微差别。这种新颖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不仅深化了对"镜子说"现实主义美学谱系内涵的理解,同时也初步提供了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经典文艺学命题进行别样阐发的范例与新的路径。
肖伟胜
关键词:表象理论逻辑性视觉文化
从观看到观察:图像意识的存在论阐明被引量:4
2013年
包括直观表象、本源表象、符号表象和图像表象等在内的广义图像意识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直观行为,也就是现象学式的观审即"观看"。由于这种"观看"是"与在场者之在场的觉知联系",它所通达的是事物的理念、观念或种,因此,这种对在场者的觉知乃是表象。"表象"是对在场者的在场即存在者的存在的觉知联系,它是就此在方面来把捉的;而"现象"是就存在者的照面方式来把捉的,不管是显象、现相、纯粹现相均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奠基于现象。随着现代人成为"主体"之际,现代意义上的表象作为"有所看见"的方式,由现象学式的"观审"或观看转变为"观察"了。这种转变彰显出视觉霸权不仅在古希腊的文化和哲学中就已有它的源头,而且它还延续到了当代。这种霸权所引发的辉煌的、暴力的视觉经验,在现代性中逐渐蜕变为虚无主义,这种"恶意的狂暴"折射出了现代生活的普遍技术化倾向。
肖伟胜
关键词:视觉文化观看表象存在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