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830)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何伟贲卉荣培晶李亮高昕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针刺
  • 2篇穴位
  • 2篇压痛阈
  • 2篇氧化氮含量
  • 2篇一氧化氮含量
  • 2篇痛阈
  • 2篇皮肤
  • 2篇子午流注
  • 2篇胃溃疡
  • 2篇流注
  • 2篇溃疡
  • 2篇患者皮肤
  • 1篇导电量
  • 1篇电针
  • 1篇对穴
  • 1篇针法
  • 1篇手针
  • 1篇体表

机构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6篇高昕妍
  • 6篇李亮
  • 6篇荣培晶
  • 6篇贲卉
  • 6篇何伟
  • 1篇吉长福
  • 1篇李彩芬
  • 1篇李艳华
  • 1篇黄凤
  • 1篇刘伟哲

传媒

  • 2篇针刺研究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Journa...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Stimulations on NO Content in Acupoint Areas
2010年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n nitric oxide(NO) content in acupoint areas.Methods:Th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47 healthy volunteers providing informed consents.Both males and females were included in each group:11 cases i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13 cases in manual-acupuncture group,16 cases in warm-moxibustion group,and 7 cases in control group.Stimulations were given at Jianshi(PC 5) of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Chengshan(BL 57) of the Bladder Meridian with manual-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 and warm-moxibustion respectively.NO was collected from Ximen(PC 4) and Chengjin(BL 56) areas on the ipsilateral meridians,and the content was detected.Results:The content of NO in the warm-moxibus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the content i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anual acupuncture group(P<0.05) . Conclusion:All the three stimulations can raise NO levels on acupoint areas significantly,and the effect moxibus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manual acupuncture.
贲卉荣培晶李亮高欣妍何伟
关键词:ELECTRO-ACUPUNCTURE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子午流注针法由金代何若愚所撰《子午流注针经》首载,其思想基础与学术源泉主要来自《内经》,它与"天人相应""五运六气""气血流注"等理论的联系极为密切。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自然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被广为应用。本文结合有关子午流注针法的文献,对近年来子午流注方法在临床中的运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加以回顾总结,并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贲卉荣培晶高昕妍李亮何伟
关键词:子午流注针法
胃溃疡患者皮肤压痛阈及辨别阈的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压痛阈是传统评测痛觉的方法之一。机体的疼痛阈值代表机体对疼痛感觉的分辨水平。压痛阈是指受试者的皮肤在接受外部压力刺激时,最初能感受到由压力觉变为痛觉时的最小压力值。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这种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被称为两点辨别阈。笔者以人体穴位压痛阈和皮肤两点辨别阈为检测指标,观察正常人及胃溃疡患者在经线及非经线上的压痛阈值及两点辨别阈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贲卉荣培晶李艳华李彩芬吉长福李亮何伟高昕妍
关键词:针刺胃溃疡痛阈腧穴
胃溃疡和胃炎患者皮肤压痛阈及体表敏感点的观察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测量人体皮肤压痛阈,观察胃溃疡、胃炎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敏感点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指压法,检测正常人体及胃溃疡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的压痛敏感点。使用Von Frey检测仪,检测正常人体、胃溃疡、胃炎患者相关体表反射区的压痛阈值。结果指压法检测在正常组无明显压痛反应,胃溃疡组患者有明显压痛部位。用Von Frey检测仪,正常对照组痛敏感点分散,胃溃疡组及胃炎组患者在相关体表反射区的痛敏感点较为集中。结论胃溃疡组及胃炎组患者在体表相关反射区有较为敏感的压痛反应。穴位可能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功能区域,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反应更加敏感,功能性更强。
贲卉荣培晶李亮高昕妍黄凤何伟
关键词:胃溃疡胃炎
穴位和非穴位一氧化氮含量及导电量的比较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穴位和非穴位皮肤一氧化氮(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的比较,探讨针刺在穴位和非穴位效应差异的机制。方法:①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穴位及非穴位皮肤NO含量的检测。实验分为针刺组、非针刺组,每组10例。分别选取一侧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作为针刺部位,同时分别选取针刺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作为穴位点,穴位点旁开1.0~1.5cm处为非穴位点,对穴位点及非穴位点皮肤NO进行收集。针刺时,轻刺入每个穴位约5~10mm,手针操作以60次/min的频率,捻转行针2min,以得气,留针20min,每5min行针1次。采用微量透析法对NO进行收集,用化学发光法对NO含量进行检测分析。②对20例健康志愿受试者测试皮肤导电量。分组及针刺方法同①。分别对心包经的郄门穴和膀胱经的承筋穴及其旁开1.0~1.5cm处的非穴位进行测试。结果:①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针刺组穴位和非穴位NO含量均高于非针刺组(P<0.05);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高于非穴位(P<0.05);非针刺组组内比较,穴位NO含量与非穴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人体皮肤导电量,穴位高于非穴位(P<0.05)。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比较有升高趋势。结论:针刺可使穴位NO含量及皮肤导电量升高。正常情况下穴位具有潜在的活跃性,但与非穴位比较差异不明显;在针刺作用下,穴位的活跃性有了明显表达,类似于穴位被激活,从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
贲卉李亮高昕妍何伟荣培晶
关键词:一氧化氮含量针刺非穴
针刺对穴位开合状态下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针刺机体穴位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时间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方法对20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测试。其中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非针刺组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25~45周岁。分别选取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作为针刺穴位,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穴位"开"、"合"时间,并分别在穴位"开"、"合"时进行针刺,同时在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收集并检测NO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时间针刺效应的差异。结果针刺组"开穴"时NO含量高于"合穴",非针刺组"开穴"与"合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穴位NO含量高于非针刺组。结论针刺可以使人体穴位NO含量增高,且针刺效应在"开穴"时比"合穴"时更加显著,说明利用时间针法治疗疾病可以提高针刺疗效。
贲卉荣培晶李亮刘伟哲高昕妍何伟
关键词:针刺子午流注纳甲法穴位一氧化氮
手针、电针、温灸对穴位NO含量影响的实验比较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刺激方法对人体穴位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方法:对47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实验。其中电针组11例,男性5例,女性6例;手针组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温灸组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非刺激对照组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在25~45周岁。分别选取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作为刺激穴位,并分别施以电针、手针、温灸刺激,对照组不给予刺激。分别在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对穴位NO进行微透析采集并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方法对NO含量的影响。结果:温灸组皮肤穴位NO含量高于电针组,电针组高于手针组,所有刺激组高于非刺激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不同的刺激方法对穴位NO含量的影响不同,但3种刺激方法均可使穴位NO含量显著升高。因此,穴位NO的表达可能是针灸作用的共同物质基础之一。
贲卉荣培晶高昕妍李亮何伟
关键词:手针电针温灸一氧化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