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670173)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方福德廖名湘张敏磊左瑾刘东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杂交
  • 1篇杂交
  • 1篇增强子
  • 1篇致癌
  • 1篇致癌作用
  • 1篇转录
  • 1篇转录激活
  • 1篇转录激活因子
  • 1篇转移酶
  • 1篇细胞
  • 1篇相互作用
  • 1篇酵母单杂交
  • 1篇化学致癌
  • 1篇环氧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表达抑制
  • 1篇基因预防
  • 1篇甲基丙烯
  • 1篇甲基丙烯酸环...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方福德
  • 2篇廖名湘
  • 1篇左瑾
  • 1篇刘东远
  • 1篇张敏磊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增强子及其反式作用因子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探讨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上游增强子元件及作用于其上特异性结合蛋白与该基因在癌细胞中高表达的关系,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在HeLa及CBRH7919细胞中确定了增强子元件Ⅰ(GPEⅠ)及增强子元件Ⅱ(GPEⅡ)的活性,并将GPEⅡ的增强子活性部位定位于其上游84bp的GPEⅡ-1区域内。分析对比不同细胞中结合于GPEⅠ核心序列(cGPEⅠ)、GPEⅡ-1上特异性核结合蛋白,发现HeLa,CBRH7919细胞中存在的cGPEⅠ特异性结合蛋白及GPEⅡ-1特异性的64ku结合蛋白在正常大鼠肝细胞中则不存在。因此,上述反式作用因子可能与GPEⅠ,GPEⅡ的增强子活性及该基因在癌细胞中高表达密切相关。
刘东远廖名湘方福德
关键词:增强子癌细胞反式作用因子
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增强子GPEⅠ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 P)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多样性及其与化学致癌的关系 ,筛选与大鼠 GST- P增强子元件 GPE 相互作用的调控因子。方法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 GPE 核心序列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应用 DNA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等手段对所测的 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两个阳性克隆 p YGPE1和 p YGPE2。 DNA测序分析表明 :p YGPE1的插入片段与大鼠原癌基因 c- jun c DNA具有 99%的同源性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 c- Jun蛋白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p YGPE2的插入片段与大鼠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 c DNA具有 99%的同源性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腺苷酸转位酶具有 10 0 %的同源性。结论 大鼠 c- Jun蛋白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在酵母细胞内与大鼠 GST- P增强子 GPE 核心序列结合 ,可能是作用于 GPE 的反式作用因子。
廖名湘左瑾刘东远方福德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
转导GST-pi基因表达抑制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的致癌作用被引量:5
1999年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是引发癌症的主要原因 .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pi在防止各种内、外源毒物对细胞的损害方面起关键性作用 .GST pi基因与反转录病毒载体 (pXT1)重组后转染 3T3细胞 ,使该基因在 3T3细胞中整合和表达 .研究发现 :GST pi的表达可以防止化学致癌物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 .此结果为进一步探讨GST
张敏磊方福德
关键词:化学致癌基因预防致癌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