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052)

作品数:30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苏旭刘玉萍周勇辉吕婷拉本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植物
  • 9篇禾本科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5篇盐生植物
  • 5篇叶表皮
  • 4篇形态性状
  • 4篇性状
  • 4篇叶表皮微形态
  • 4篇微形态
  • 4篇表皮微形态
  • 3篇叶片
  • 3篇特有属
  • 3篇赖草
  • 3篇赖草属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野豌豆
  • 2篇叶表皮微形态...
  • 2篇叶绿

机构

  • 30篇青海师范大学
  • 9篇青海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8篇苏旭
  • 27篇刘玉萍
  • 11篇周勇辉
  • 9篇拉本
  • 9篇吕婷
  • 7篇张晓宇
  • 3篇左晓丽
  • 3篇吴学明
  • 3篇陈克龙
  • 3篇刘涛
  • 2篇陈文俐
  • 2篇王喆之
  • 2篇陈志
  • 2篇李建民
  • 2篇廉海霞
  • 1篇杨淳彬
  • 1篇刘建全
  • 1篇李以康
  • 1篇柯君
  • 1篇刘涛

传媒

  • 8篇植物研究
  • 4篇草地学报
  • 3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科技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特有属--固沙草属(禾本科)2个类群的修订被引量:1
2017年
固沙草属(Orinus)是禾本科(Poaceae)中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山特有属,共记载6个物种,它们均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是农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资源,但固沙草属物种形态差异不显著,种间界限较模糊。该研究通过标本研究、野外考察、形态性状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研究,对固沙草属2个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将长颖固沙草(O.longiglumis)和西藏固沙草(O.tibeticus)以及高秆固沙草(O.alticulmus)和鸡爪草(O.anomala)分别处理为固沙草(O.thoroldii)和青海固沙草(O.kokonorica)的新异名。
刘玉萍吕婷周勇辉张晓宇刘涛苏旭
关键词:青藏高原禾本科新异名
根据外部形态特征试论披碱草属3组植物间的系统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披碱草属中小颖组、宽颖组和长颖组种类外部形态的观察,总结了3组植物外部形态特征的异同,探讨了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同时,根据3组植物外部形态性状—花序、小穗、小花、以及内稃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各组的演化关系和系统位置。结果表明:小颖组最原始,宽颖组较进化,长颖组最高级;小颖组可能直接派生了较进化的宽颖组,并在宽颖组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最高级的长颖组。此外,本文对披碱草属参试种的系统关系也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结果显示圆锥披碱草最原始,墨西哥披碱草最进化,其余参试种居于两者之间。上述研究工作为整个披碱草属系统与进化方面的探讨提供了形态学方面的理论证据。
苏旭刘玉萍杨淳彬柯君拉本
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片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的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和西伯利亚蓼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以西宁地区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结果显示:(1)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绿体中具个体较大、数目较多的淀粉粒;(2)线粒体被叶绿体包围,甚至有的线粒体被叶绿体"吞噬";(3)线粒体的数量较对照明显增多,且增多的线粒体大多出现在叶绿体周围;(4)叶绿体类囊体膨大,有的类囊体膜破裂,部分瓦解,甚至空泡化;(5)3种典型盐生植物叶肉细胞内出现一种特殊结构——潴泡.研究表明,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形成的上述结构特征是对高原盐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刘玉萍苏旭李建民拉本李兆孟左晓丽
关键词:盐生植物叶片超微结构
赖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散布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探讨赖草属(Leymus Hochst.)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搜集,同时结合地史、气候及类群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对其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结果显示,赖草属植物有3组53种(含变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中国有3组40种(含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地区,也是该属种类最为集中的区域;尤其是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特地区又是中国该属分布相对密集之地,有3组22种,并且其间不同等级、不同系统演化水平的类群均有分布,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同时,阿尔泰地区多汇集赖草属不同等级的原始类群和外类群,故该地区极有可能是该属的起源地,起源时间大约在第三纪渐新世。赖草属起源后,在渐新世末期青藏高原不断隆升、气候与环境发生巨变,其在中国境内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区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分化,主要通过两个阶段和三条路径扩散成现今的地理分布格局。
刘玉萍刘涛吕婷周勇辉张晓宇苏旭
关键词:赖草属地理分布散布
青藏高原特有属——固沙草属表型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2020年
该研究通过测量固沙草属(Orinus)3个物种(青海固沙草、固沙草和居间固沙草)的40个天然居群145个个体的22个表型性状,依据VIF膨胀系数筛选得到年平均降雨(MAP)等9个气候因子和海拔等因子,并采用冗余分析(db-RDA)考察不同物种、不同居群植物表型多样性与多元地理气候环境的关系,探讨该属植物表型多样性驱动机理。结果显示:(1)基于22个植物表型性状,固沙草属天然居群在组内最小方差(Ward)55时可归为2类,居群间表型性状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P>0.05),植物表型多样性高(Shannon-Wiener index,H:1.045~2.734),17个定量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CV)平均值47.84%,而居群间小穗颜色多样性最低(H:0.170),证明固沙草属植物表型性状具有独特的环境响应模式。(2)巢式方差分析显示,固沙草属植物表型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F>10,P<0.01),旗叶、颖片和外稃分别是主成分分析中表型总变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型分化系数居群间变异(71.10%)大于居群内(28.90%),固沙草属植物表型变异来源于居群间。(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海拔(ALT)和年平均风速(Wind)是决定青海固沙草(O.kokonoricus)和固沙草(O.thoroldii)居群间表型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极端气候条件[最冷季平均温度(Bio9)和最干季降雨量(Bio14)]对固沙草居群间表型相似性起促进作用,相反干燥度指数(AI)与水气压(Vapr)对其差异性起促进作用;居间固沙草(O.intermedius)居群间表型差异受年均降雨(MAP)、潜在蒸散(PET)和水气压(Vapr)影响。研究认为,固沙草属植物天然居群之间表型变异反映出明显的地理气候变化趋势,这些表型变异是高山植物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标志。
刘涛刘涛刘玉萍吕婷刘玉萍苏旭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山植物表型多样性
固沙草属的分类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被引量:2
2015年
固沙草属(Orinus Hitchcock)为禾本科(Poaceae)、画眉草族(Eragrostideae)、三齿稃亚族(Tridentinae)的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属,属内全部种类是优良牧草,并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良种繁育、畜牧业牧草改良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该属在分类学上是一个疑难属,在属下类群划分及演化关系上问题较多。对固沙草属分类学问题进行了综述,为固沙草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
刘玉萍苏旭周勇辉李兆孟王喆之
关键词:禾本科分类学
基于形态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试论西藏固沙草的归并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形态学性状的观测、统计和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析,比较了西藏固沙草、固沙草和鸡爪草3个近缘物种的主要性状差异,以探讨西藏固沙草的系统分类归属。结果显示,在外部形态上西藏固沙草与固沙草差异甚小,难以进行区分,但与鸡爪草差异明显,是典型的种间关系;在叶表皮微形态解剖上,西藏固沙草的绝大多数特征与固沙草的一致或类同,可与鸡爪草却存在明显间断。故研究认为,西藏固沙草与固沙草是同一个种,西藏固沙草应作为固沙草的异名。
苏旭刘玉萍李兆孟周勇辉陈克龙陈文俐
关键词:禾本科形态性状叶表皮微形态
青海省药用植物龙葵栽培前后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
2013年
利用常规抗性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对青海省药用植物龙葵栽培前后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野生龙葵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高于栽培的,其中野生和栽培龙葵中SOD和POD活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CAT活性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②野生龙葵中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的;③野生龙葵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栽培的,而前者果实中的蛋白质含量则极显著低于栽培中的。研究表明,栽培前后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是青藏高原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多种逆境生态因子长期作用的结果,是植物对生态环境的一种生理性适应。
苏旭刘玉萍廉海霞吴学明
关键词:野生栽培抗性生理
青海湖畔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以同种非盐生植物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鹅绒委陵菜、西伯利亚蓼和灰绿藜叶绿体淀粉粒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盐胁迫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其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而在低温及盐胁迫等多种逆境生态条件下,3种高原盐生植物叶绿体中淀粉粒呈现大量积累且增大的趋势,同时它们多呈圆形沿叶绿体长轴,电子密度中间高、四周低的不均匀分布。此外,还发现3种高原盐生植物产生的潴泡与其叶绿体类囊体程度不同的膨大密切相关。据此,我们认为3种高原盐生植物中淀粉粒增大、增多及潴泡的产生,应是青海湖畔盐渍、低温、低气压、强辐射等多种逆境生态条件胁迫下的反应。
周勇辉刘玉萍张晓宇吕婷胥芮苏旭
关键词:盐生植物亚显微结构淀粉粒
青海湖畔三种盐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被引量:3
2014年
以自然生长于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灰绿藜、鹅绒委陵菜和西伯利亚蓼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研究了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在1 000~2 400dS/cm盐浓度范围内,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3种盐生植物叶片中Chl a和Chl a+b均趋于降低;灰绿藜和鹅绒委陵菜中Chl b含量趋于一致,相反西伯利亚蓼中Chl b含量升高;灰绿藜和鹅绒委陵菜中Chl a/Chl b比值显著升高,而西伯利亚蓼Chl a/Chl b比值变化则与之相反;3种盐生植物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青海湖畔3种典型盐生植物形成的上述抗性生理指标变化是对高原盐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李建民苏旭拉本刘玉萍左晓丽
关键词:盐生植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