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102)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任伟新顾俊鹏张海潇许晓东樊玉祥更多>>
- 相关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为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切开腹部及右侧腹股沟区,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术。结果 30只Wistar大鼠,26只插管成功,24只造影成功。插管和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86.67%(26/30)和80.00%(24/30)。造影图像较为满意,可见动脉期早期肝动脉增宽、纡曲,可见"抱球征",毛细血管期可见病灶呈环形染色,中央染色变淡。结论经股动脉途径Wistar大鼠肝动脉插管及造影技术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可提高大鼠泡状棘球蚴病肝动脉灌注治疗研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 樊玉祥任伟新迪力木拉提.巴吾冬顾俊鹏许晓东张海潇
- 关键词:WISTAR棘球蚴病股动脉肝动脉
- 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与药剂学性质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制备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PEG)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并评价其性质。方法:以阿苯达唑-PEG固体分散体(ASD)为主体,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ASD壳聚糖微球;采用电镜、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等对微球进行表征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动态透析法研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所制得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10±3.8)μm,载药量(6.42±0.32)%,包封率(57.86±0.74)%;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法证明药物成功包载于微球中;微球在醋酸盐溶液(pH3.5)介质中的释放情况遵循Higuchi方程,可持续释放400h以上。结论:本法制备微球工艺稳定,所制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
- 王晓青刘扬陈袁兰朱爱军张光宇张学农任伟新迪理木拉提.巴吾东顾俊鹏许晓东
- 关键词:阿苯达唑聚乙二醇6000固体分散体壳聚糖微球体外释放
- DSA评价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血供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的血供情况。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造影前经B超筛查病灶。对每只大鼠在分别行选择性肝动脉及门静脉DSA。结果病理检查证实30只大鼠共48个肝泡状棘球蚴病灶,B超共筛查出43个;门静脉造影显示33个,肝动脉造影显示26个病灶。门静脉参与直径≤3mm病灶的供血,直径4~8mm的病灶有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供血,直径>8mm病灶主要为肝动脉供血。结论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存在门静脉和(或)肝动脉双重血供,供血与病灶直径大小有关。
- 樊玉祥任伟新迪理木拉提.巴吾冬纪卫政顾俊鹏许晓东张海潇
- 关键词:WISTAR大鼠棘球蚴病血供血管造影术
- 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与开腹造模的比较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比较肝泡状棘球蚴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与开腹直视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两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对后续介入实验研究的影响。方法将162只Wistar大鼠分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及开腹接种组,每组81只,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和开腹直视下肝内注射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的方法制备肝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以超声筛查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对比分析造模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80只成活,其中48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60.00%(48/80),病灶生长部位固定,与周围粘连、侵犯门静脉等脉管系统较轻,3只门静脉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93.75%(45/48);开腹接种组77只成活,其中33只造模成功,肝脏病变阳性率为42.86%(33/77),病变部位不固定,与周围脏器粘连显著,8只病变侵犯门静脉而插管失败,插管成功率为75.76%(25/3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造模肝脏病变阳性率及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开腹接种组(χ2=4.617、5.394,P=0.032、0.020)。结论肝泡状棘球蚴病介入实验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模的方法病变阳性率高,造模过程简单,动物痛苦小,死亡率低,适宜后续研究。
- 张明星任伟新迪理木拉提.巴吾冬顾俊鹏许晓冬张海潇杨磊
- 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
- 肝动脉灌注贝伐单抗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贝伐单抗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成的动态变化及其对HAE病灶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成功接种HAE的Wistar模型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实验组(经肝动脉注射贝伐单抗),每组20只。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21和28 d鼠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VEGF、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取HAE标本检测贝伐单抗对大鼠HAE病灶的影响。结果从术后7 d开始,实验组血清中VEGF表达降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术后14 d VEGF表达量持续下降,且以第14天最低,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1 d逐渐上升,28 d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采用贝伐单抗治疗HAE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安全、有效。
- 桑泽杰朱帝文纪卫政顾俊鹏张海潇任伟新温浩
- 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贝伐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肝泡状棘球蚴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其发病率远低于细粒棘球蚴病,但泡状棘球蚴如同肿瘤呈浸润性、外生性生长,常向远处器官转移[1],所以有"虫癌"之称。患者就诊时,
- 樊玉祥任伟新
- 关键词:肝泡状棘球蚴病细粒棘球蚴病寄生虫病绦虫感染器官转移浸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