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01066)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原海燕黄苏珍孙雨亮佟海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铅形态
  • 1篇转运系数
  • 1篇尾砂
  • 1篇污染
  • 1篇污染土
  • 1篇污染土壤
  • 1篇马蔺
  • 1篇酶活性
  • 1篇累及
  • 1篇花菖蒲
  • 1篇
  • 1篇CU
  • 1篇CU污染
  • 1篇CU污染土壤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2篇黄苏珍
  • 2篇原海燕
  • 1篇佟海英
  • 1篇孙雨亮

传媒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马蔺对铅尾砂土壤酶活性和铅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尾矿砂是一种重金属含量高、有机质极其贫乏极难治理的矿业废弃地类型,对其进行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对尾矿砂土壤酶活性和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影响是评价人工植被恢复对其土壤改良作用的重要因子。马蔺作为一种铅超积累植物对铅尾矿砂土壤改良效应还不清楚。为此,采集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尾矿库土样进行马蔺盆栽试验,通过测定土壤铅形态和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和转化酶活性研究了种植马蔺对铅尾砂土壤不同酶活性以及土壤铅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园土相比,尾砂中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极低,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种植马蔺均促使对照园土和尾砂中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尤其种植马蔺对尾砂中3种土壤酶活性的促进效应较为明显,尾砂中种植马蔺1个月后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较未种植马蔺尾砂土壤各酶活性提高29.6%、32.1%和22.3%。另外,园土上种植马蔺能使生物有效态铅转化为非有效态,降低植物对铅的吸收;而在铅总量较高的尾砂中种植马蔺1个月后交换态铅含量急剧下降,降幅达62.1%,铁锰氧化态、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铅含量增幅并不明显,分别较未种植马蔺尾砂中相应铅形态含量增加8.1%、0.9%和3.7%,而同时马蔺根系内铅含量急剧增加。可见,种植马蔺并未使尾砂中的有效态铅转化为无效态铅,而是大部分被植物吸收,因而马蔺作为铅超积累植物在铅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原海燕佟海英黄苏珍
关键词:马蔺土壤酶活性铅形态
Cu污染土壤中溪荪和花菖蒲的生长状况及对Cu的积累及转运能力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土壤栽培方法,研究了在Cu添加量为0(CK)、200、400、600、800和1 000μg.g-1的土壤中溪荪(IrissanguineaDonn ex Horn.)和花菖蒲(I.ensataThunb.var. 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叶和根的数量、长度及生物量(干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叶和根中的Cu含量和积累量、全株的Cu积累量、Cu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提高,溪荪的根数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而溪荪的其余5个生长指标和花菖蒲的6个生长指标均总体呈现出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在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逐渐减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Cu添加量1 000μg.g-1的土壤中2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添加400和600μg.g-1Cu则分别对2种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增加,溪荪和花菖蒲叶及根中的Cu含量均逐渐提高;溪荪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花菖蒲对Cu的富集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而花菖蒲对Cu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并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添加了Cu的土壤中,溪荪叶、根和全株对Cu的积累量均低于花菖蒲,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植物根的Cu含量及积累量均大于叶片,表明溪荪和花菖蒲均具有一定的Cu积累能力,且主要积累在根中,花菖蒲对Cu的积累能力优于溪荪。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溪荪和花菖蒲不是Cu超积累植物,但对Cu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且花菖蒲的耐性略强于溪荪;溪荪和花菖蒲分别适宜栽植于Cu含量400和600μg.g-1以下的土壤中,可用于轻度和中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环境美化。
孙雨亮黄苏珍原海燕
关键词:花菖蒲转运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