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235)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志平胡国玉王大刚李杰坤吴倩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徽省龙亢农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大豆
  • 2篇花叶
  • 2篇花叶病
  • 2篇花叶病毒
  • 2篇大豆花叶
  • 2篇大豆花叶病
  • 2篇大豆花叶病毒
  • 1篇豆花
  • 1篇豆种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分析
  • 1篇审定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性
  • 1篇抗大
  • 1篇抗性
  • 1篇抗性遗传
  • 1篇抗性遗传分析

机构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安徽省龙亢农...

作者

  • 3篇王大刚
  • 3篇胡国玉
  • 3篇黄志平
  • 2篇吴倩
  • 2篇李杰坤
  • 1篇张磊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被引量:9
2013年
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王大刚胡国玉黄志平张磊于国宜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大豆花叶病毒
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产量为2 854.05 kg·hm-2,山东省审定品种的平均产量可达3 121.05 kg·hm-2的高产水平。187份(次)大豆的品质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地区平均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均在40.00%、20.00%和60.00%以上,且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安徽省、江苏省品质较优。抗病性方面以抗病、中抗和中感大豆花叶病毒为主,尤其近5年,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数明显增多,而中感和感病不断下降,未见高感品种出现。综上分析,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王大刚陈圣男李杰坤于国宜吴倩胡国玉黄志平
关键词:大豆抗病性
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4
2019年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 illiams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 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
王大刚陈圣男黄志平于国宜吴倩胡国玉李杰坤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抗性遗传基因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