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0BJY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谢文庆黄书光许庆如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教育
  • 3篇教育现代化
  • 2篇人文
  • 2篇人文向度
  • 2篇重审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自觉
  • 2篇向度
  • 2篇教育救国
  • 2篇教育现代化进...
  • 2篇救国
  • 1篇奠基
  • 1篇新论
  • 1篇学术
  • 1篇义利
  • 1篇义利之辩
  • 1篇音乐
  • 1篇音乐教育
  • 1篇音乐教育史
  • 1篇战时

机构

  • 1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黄书光
  • 5篇谢文庆
  • 2篇许庆如

传媒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教育史研究辑...
  • 2篇临沂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大学教育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向度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外力冲击下的被动型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追赶心态,失却了本土文化自觉,承载着过重的外在功利负荷。重温本土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探索之路,审视教育本体并聚焦人的健康成长,探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辩证关系,有助于理性反思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向度,以期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黄书光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人文向度文化自觉
大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从一次课程作业谈起被引量:6
2012年
从一次课程作业可以看出,大学生存在着不能严守学术规范、学术视野狭窄、逻辑思维紊乱、论文格式混乱等问题,反映出目前大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偏低。这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大多忽视了任课教师和日常教学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课程论文的写作,转变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的思想,开阔其学术视野,加强逻辑方法训练,督促学生养成细致严谨的学风,以提高学术写作能力。
谢文庆
关键词:任课教师课程作业日常教学
王阳明教育思想新论——以《传习录》为中心被引量:1
2012年
明朝社会的专制化、世俗生活的功利化、程朱理学的官学化,加剧了儒学的内在紧张。王阳明以"心即理"为理论起点,提出了"致良知"的本体功夫和"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要求人人都"学做圣人",强调教学中要做好"精一功夫",并非常重视儿童的蒙学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立意独特、开创风气、影响深远,对于今天的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习录》是他的教学语录和论学书信合集,全面体现了他的心学教育思想。
谢文庆
关键词:《传习录》致良知知行合一
科举兴起的价值反思被引量:1
2013年
科举兴起对于学校发展起到了某种制约和导向的重要作用;科举时代的特殊产物——"绅士"更积极参与了"大一统"皇权下基层社会教化的实际治理;以公平参与为前提的科举考试加速并活化了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而科举背后的教育价值取向厘定和士子人格的实际素养提升也为封建社会统治注入了生机活力。凡此种种,均极大地稳固了专制主义中央皇权的社会基础。
黄书光
关键词:绅士社会流动
战时须作平时看——国家动荡中的教育智慧被引量:1
2011年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育总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抗战时期实行了内迁高校、设立国立中学以及贷金制度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保存了中国教育的命脉未因战事的发生而中断,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抗战的顺利进行,并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许庆如
关键词:抗战高校内迁教育智慧
重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向度
作为外力冲击下的被动型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追赶心态,失却了本土文化自觉,承载着过重的外在功利负荷。重温本土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探索之路,审视教育本体并聚焦人的健康成长,探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辩证关系,有助...
黄书光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人文向度文化自觉
文献传递
“义利之辩”再兴与宋代人才教育观的理论争锋被引量:3
2011年
"义利之辩"再兴是宋代社会复杂生态的曲折反映。出自富国强兵的目的,范仲淹、李觏、王安石、陈亮、叶适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事功型人才"理想和以实学为旨趣的人才教育主张;与之相反,二程、朱熹则基于封建社会统治长治久安的目的,坚持由内圣而外王的"道德型人才"范式,并设计了一整套以伦理为本位的人才教育理论。这两种人才教育观的利弊得失,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理性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黄书光
关键词:义利之辩人才教育理学家
陆费逵教育思想述论
2012年
陆费逵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积极倡导并实践"教育救国"思想,但学术界对其教育思想研究不足。他以培养"人"为核心,对教育目的、学制改革、教科书编写、女子教育、教育平等、性教育等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以先进教育思想和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和社会进步。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谢文庆
关键词:陆费逵教育思想教育救国教科书编写
杜威对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与现代启示
2012年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中观或微观角度考查,由于社会动荡、教育传统、师资水平、杜威思想局限等原因,杜威对民国基础教育变革的影响有限。这启发我们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实现教育理论、政策、实践的结合,以保证中国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促进教育健康良好地发展。
谢文庆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
论萧友梅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史上的地位
2011年
作为学贯中西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家,萧友梅不仅创办和推动了上海国立音乐院及其后更名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健康成长,而且主动借鉴西方先进音乐教育经验,融通中西音乐教育智慧,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之路,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不屈不挠的拓荒者。
黄书光
关键词:萧友梅现代音乐教育奠基融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