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01)

作品数:12 被引量:493H指数:9
相关作者:樊杰陈东周侃徐勇党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生态
  • 2篇燕沟流域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文明建设
  • 2篇文明建设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经济地理学
  • 2篇城镇化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后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学科
  • 1篇学科价值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创新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作者

  • 8篇樊杰
  • 7篇陈东
  • 5篇周侃
  • 4篇徐勇
  • 3篇党丽娟
  • 2篇蒋子龙
  • 2篇汤青
  • 2篇高雅
  • 1篇王强
  • 1篇程婧瑶
  • 1篇李扬
  • 1篇孙威
  • 1篇孙晓一
  • 1篇王志强
  • 1篇刘艳华
  • 1篇董晓辉

传媒

  • 3篇城市规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年份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省级尺度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资金来源结构差异被引量:1
2014年
资金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支撑,正确处理好资金配置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其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中国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在建设初期面临不同的资金约束和资金需求特征,必将带来区域资金配置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差异,为了制定更有效、合理的主体功能区资金保障政策,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建立由市场资金和政府资金构成的区域资金来源结构,其中资金市场化程度指标与中央财政依赖度指标分别反映了区域市场资金相对吸引能力和中央政府财政的支撑力度;选取已经发布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12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四类主体功能区中,开发类地区市场资金比重大于保护类地区,优化开发区市场资金比重大于重点开发区。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衷,开发类地区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且具有更高的预期经济收益,这是其市场资金比重高于保护类地区的主要原因;而在开发类地区内部,优化开发区转型升级产生的资金溢出压力远小于其优越投资环境产生的资金吸引力,这是其市场资金比重高于重点开发区的主要原因。
程婧瑶樊杰陈东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我国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初探被引量:35
2013年
基于我国山地丘陵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特征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分析,本文初步提出区别于传统城镇化理论的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新思路,并就城镇化空间总体布局、中心地体系构建、产业区位选择与国土品质打造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组织模式探讨,以期为我国山地城镇化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与技术依据。
樊杰王强周侃陈东
关键词:山地城镇化
陕西省榆林市水资源人口承载规模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榆林市地处于我国生态脆弱带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带,属重度缺水地区,其能源化工产业的迸发式增长造成用水需求和水污染的巨大压力。水资源已经成为决定其人口和产业发展规模的刚性约束条件。针对这类资源性缺水的能源型地区,开展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评价已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研究工作。通过对1956—2010年的水文资料与1980年以来的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未来人口和需水量进行预测,基于城市人口适度发展规模模型,结合GIS技术,利用超载度的指标衡量并预测了榆林市2020年人口规模及承载状态。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的人口规模现处于轻度超载状态,超载人口8.14万人,超载度为1.02,超载度随时间逐渐加重,超载人口数量成倍数增长;到2015年,水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适度规模与预测结果相比,超载人口达15.99万人,超载度达到1.04;到2020年,超载人口约30.93万人,超载度增加为1.08;超载人口主要以城镇人口超载为主,2015年、2020年的超载度分别为1.89和1.73,农村人口处于可承载状态,并呈现递减趋势。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人口集聚模式下,城镇人口的增长势必加重人水矛盾,城镇化与水资源相互制约的作用会更加突显。
党丽娟徐勇王志强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人口规模
黄土丘陵区坡改梯生态经济耦合效应被引量:9
2015年
坡改梯是黄土丘陵区提高农作物单产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坡改梯内生和外延效应的学术思路,构建了能定量刻画坡改梯生态经济耦合状况的数学模型;以位于黄土丘陵区腹地的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和数字地形等空间数据、作物产量和土壤侵蚀模拟数据以及监测和调查数据,定量评价分析了燕沟流域坡改梯的生态经济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地形坡度越大,坡改梯的生态经济耦合效应越显著;地形坡度5°和15°是两个重要阈值,5°以下不必进行坡改梯,5°—15°之间应作为坡改梯的重点对象,15°以上宜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使燕沟流域农耕地的生态经济耦合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坡改梯前生态经济耦合指数为1.805t/100元,坡改梯后下降为0.853t/100元,下降幅度达52.73%。随着坡改梯和植被覆盖率的提高,流域的洪水径流量和输沙模数均大幅度下降。
徐勇党丽娟汤青高雅
关键词:坡改梯燕沟流域黄土丘陵区
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被引量:91
2013年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近年来中科院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国土开发的学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区域发展均衡模型,阐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对人文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尝试开展的综合地理区划,以及纳入面状形态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和利用三种功能空间比例关系表达空间结构。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推动学科建设及提升支撑应用需求的能力,是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方式。未来,按照十八大在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出的"均衡、开发强度、空间结构、功能区、格局"等主题词,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发挥经济地理学对国家战略决策的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樊杰周侃陈东
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地理学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被引量:55
2013年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樊杰周侃孙威陈东
关键词:生态文明
空间布局协同规划的科学基础与实践策略被引量:60
2014年
空间布局的协同规划在提升布局规划价值和规划实施效益、指导国土空间有序开发和保护、形成可持续和富有竞争力的空间结构、营造优良的人居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我国空间布局规划的协同状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简析,讨论了地表空间组织的科学基础及支撑相关空间规划的重要学术思想,阐述了国土空间组织的复杂性和协同规划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进而围绕城市规划,在探讨需要协同的重大规划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同规划的体制机制、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等近期协同规划的实践策略。
樊杰蒋子龙陈东
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及空间结构评价方法——以燕沟流域为例被引量:63
2014年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划分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空间类型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功能归类,提出了包括生活、生产、生态以及生产—生态和生活—生态复合类型的5个一级类、20个二级类和61个三级类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划分方案;构建了由五形偏离度指标和结构视图表达的五形向量空间结构评价方法,并在延安燕沟流域开展了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期间燕沟流域的五形偏离度从0.583减少到了0.567,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14个行政村的五形偏离度值保持在0.55~0.59,趋同性较强,集中程度普遍较高;从而揭示了五形向量空间结构评价方法可以从定量和结构图示两个方面有效刻画研究地域的土地利用功能结构变化及空间分异等特点的可行性。
党丽娟徐勇高雅
关键词:土地利用功能空间结构燕沟流域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被引量:11
2015年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特殊性,本文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与灾害危险性、水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3大类要素及8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栅格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土地资源安全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属于安全类的土地面积为2409.30 km2,占灾区土地总面积的5.63%,主要分布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这类区域应该被视为灾后重建选址的首选区域,较安全类可以作为安全类区域的补充选择,而一般安全类在作为灾后重建选址的备选区域时应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灾区21县中仅有6个县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大于0.60,它们均位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在属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6县中,只有名山区具有较高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0.76),可重建土地面积为468.33 km2,且其人均可重建土地面积也相对较高,应作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灾后异地重建进行大规模人口集聚、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首选区域。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适应于具有同类地质灾害的研究区域,也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地形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区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汤青徐勇董晓辉李扬刘艳华孙晓一
关键词:土地资源安全灾后重建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被引量:107
2015年
目前全国性贫困格局已基本消除,但欠发达地区的连片集中分布格局仍未发生显著变化。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分布格局与资源环境要素的空间耦合关系,划分了国家级贫困县的资源环境约束类型;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案例,解析了欠发达地区区域总体承载力较弱、资源环境负荷超载、要素间变化响应敏感、承载力提升潜力受限以及超载后修复代价巨大的基本特征;阐释了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超载人口流动与迁移、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资源环境要素区际交互、大规模工程建设过程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与气候变暖等新兴因素的多重影响,并探讨了优化提升其总体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周侃樊杰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欠发达地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