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42)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琼唐兰兰吴传勇王海涛冯建刚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2篇地震前
  • 2篇断裂带
  • 2篇震前
  • 2篇强地震
  • 2篇中强地震
  • 2篇郯庐断裂
  • 2篇郯庐断裂带
  • 2篇相关度
  • 2篇裂带
  • 2篇极值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趋势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网
  • 1篇地震学
  • 1篇地震预测
  • 1篇异常图像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机构

  • 8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8篇王琼
  • 5篇唐兰兰
  • 2篇王海涛
  • 2篇冯建刚
  • 2篇吴传勇
  • 2篇聂晓红
  • 2篇卢显
  • 1篇曲延军
  • 1篇王亚茹
  • 1篇邬成栋
  • 1篇黎明晓
  • 1篇李纲
  • 1篇刘杰
  • 1篇李冬圣
  • 1篇李金
  • 1篇王想
  • 1篇刘建明
  • 1篇向元

传媒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高原地震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疆中强地震前ECRS方法的异常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多种地震学参数的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在新疆地区的地震预测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检验该方法的效能,本文根据其定义和识别方法研制了ECRS1.0分析软件,并应用于实际震例中。结果显示,利用该分析软件可以充分提取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前兆异常信息;新疆大部分中强震前半年至一年半震源区及附近区域开始出现高值异常集中区域,并随着地震的临近逐渐向震中集中扩展,在震后半年至两年逐渐消散或弱化。
唐兰兰王海涛王琼
关键词:MATLAB分析软件地震预测
ECRS方法在河北及周边地区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应用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对河北及周边3个研究区内的中强地震前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特征进行定量化的识别研究,并进行多年的动态外推预测及其效能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晋冀蒙交界地区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滑动极值相关度曲线未出现明显异常,唐山地区2010年下半年以来出现高值异常。对2002—2011年进行逐年动态外推预测检验,唐山地区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预测准确率均为56%。动态外推预测避免了使用目标地震发生以后的资料逆向贡献于震前预测,对于地震预报实践可能更具有指导意义。
王想王琼冯建刚邬成栋唐兰兰王亚茹李冬圣
古浪窗口地震的ECRS方法异常指标识别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多种地震学参数的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以祁连山地震带5.5级以上地震为目标地震,分析研究了目标地震前古浪窗口小震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特征,提取了古浪窗口小震活动的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指标。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5.5级地震前,利用地震活动性多种参数的综合对应谱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其对应率较高。
冯建刚王琼唐兰兰
用ECRS方法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震的跟踪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地震学多参数的地震对应概率谱(ECRS)方法及此前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和南段(中南段)至2015年9月份的地震异常特征进行了跟踪研究。时间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地震均在震前出现多参数的综合高值异常,且目前其综合指数处于异常上升状态。空间跟踪研究结果同样显示,研究区目标地震发生前大多有高值异常出现并逐渐增强,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
卢显王琼李纲黎明晓唐兰兰
2014年于田M_S7.3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36.1°N,82.5°E)发生 MS 7.3地震,震源深度12 km.于田 MS 7.3地震前,新疆地区5、6级地震异常活跃.2011年6月-2014年1月连续发生了23次5级以上地震,这些地震在时间上呈连发态势、在空间上呈多带分布.2011年年底发现了这组地震活动异常现象,讨论了其对新疆地区未来发生7级地震的地震前兆预测意义.在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强震发生趋势提出了前瞻性的动态预测意见,较为准确地把握了2012-2013年新疆中强地震活动趋势和预测了2014年新疆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性。
王琼王海涛刘建明聂晓红曲延军
关键词:地震活动趋势异常图像地震台网
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被引量:33
2016年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了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主震和部分MS3.6以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采用HypoDD方法重新定位了序列中ML2.5以上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并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了可能存在的发震断层面参数.基于上述研究,综合分析了皮山6.5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面特征,探讨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利用CAP方法得到的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I:走向280°/倾角60°/滑动角90°;节面II:走向100°/倾角30°/滑动角90°,矩心深度19km,表明该地震为一次逆冲型地震事件.大部分M_S3.6以上余震震源机制与主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双差定位结果显示,M_L2.5以上的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主震的西南方向,深度主要分布在0~15km范围内,余震分布显示出与发震构造泽普隐伏断裂一致的倾向南西的特征.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得到发震断层参数为走向104°/倾角34°/滑动角94°,该结果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中节面II的滑动角较为接近,绝大多数余震发生在断层面附近10km左右的区域.根据本研究得到的震源机制、精定位结果以及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拟合得到的断层面的参数,结合震源区地质构造情况,初步给出了此次皮山6.5级地震的发震模式.
李金王琼吴传勇向元
关键词: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双差定位
郯庐带中强地震前后多参数综合异常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进行时间和空间扫描计算。时间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目标地震发生之前均有高值异常现象出现;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震区及其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出现高值异常现象,且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增强,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中强地震发生后,高值异常区逐渐缩小,震后1年左右异常区域基本消失;中强地震平静时段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均无高值异常区域出现。
卢显王琼刘杰唐兰兰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北天山地区2011年以来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年11月1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1年6月以来北天山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处于加速活动状态,进入应变能释放阶段;尼勒克、巩留交界6.0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6级地震震前先呈6级地震平静而后被打破、中强地震成组活动和空间迁移、条带和空区等较明显的中期异常;震前还出现了较为相似的4级以上地震围空和5级逼近地震,且逼近地震与主震发生时间间隔均为14天,显示了较清晰的异常图像和较明显的中短期震兆特征。
王琼聂晓红吴传勇
关键词:中短期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