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23)

作品数:40 被引量:603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凤亮宗祖盼陈振旺张扬郭梅芳更多>>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文化科学
  • 6篇艺术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主题

  • 18篇文化
  • 18篇文化产业
  • 6篇跨界
  • 5篇文化科技
  • 5篇跨界融合
  • 3篇软实力
  • 3篇文化软实力
  • 3篇金融
  • 3篇国文
  • 3篇城市
  • 2篇艺术
  • 2篇中国文化
  • 2篇视域
  • 2篇文化产品
  • 2篇文化品牌
  • 2篇逻辑
  • 2篇金融创新
  • 2篇个案
  • 2篇版权
  • 2篇创意产业

机构

  • 36篇深圳大学
  • 3篇暨南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南方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1篇李凤亮
  • 6篇宗祖盼
  • 2篇潘道远
  • 2篇郭梅芳
  • 2篇周志民
  • 2篇崔世娟
  • 2篇陈振旺
  • 2篇丁未
  • 2篇张扬
  • 2篇李平
  • 1篇郭磊
  • 1篇姚园园
  • 1篇李楚斌
  • 1篇谢仁敏
  • 1篇刘雁妮
  • 1篇周裕琼
  • 1篇张晗
  • 1篇史旻昱
  • 1篇吴保春
  • 1篇贾旭东

传媒

  • 9篇深圳大学学报...
  • 3篇福建论坛(人...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艺术百家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商业时代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开放导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特区经济
  • 1篇新闻大学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科技产品接受意愿的整合模型研究——以电子书阅读器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形态,文化科技产品是如何被消费者接受的?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理性行为理论(TRA)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整合的视角,建立了文化科技产品接受意愿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然后以电子书阅读器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展开分析。该模型综合了三个理论的特点,更加全面地揭示了文化科技产品的接受意愿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任务技术匹配度、主观规范的影响。理论模型整合的视角为文化科技产品接受意愿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理论解释,同时也为文化科技融合产品的创新实践提供建议。
周志民王强
社会变革、科学精神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191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化为中心被引量:1
2018年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这两次社会变革决定了1910年代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的十年。现代科学衍生的社团与杂志在1910年代的文化现代化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学精神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而人文学术研究的现代化转型则见证了科学精神的力量与意义。
韩晗
关键词:社会变革文化现代化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被引量:47
2016年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主体和行业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泛、战略意义之重大需要我们站在更为广阔的视域去探究二者的融合模式和呈现类型。文化与科技融合手段的差异性与目的多样性必须从这一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个体、企业、消费者、政府和中介)和"客体"(产业、产品)中去寻找,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类型的多元化。主要包括:(1)新兴产业推动下的"业态新创"模式,指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和自身产业化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产业形态;(2)产业融合实践下的"跨界聚合"模式,指行业的跨界经营和要素的互动聚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或升级;(3)科技创新牵引下的"内容活化"模式,指以科技手段来提升文化内容的影响力、表现力和传播力;(4)文化创意驱动下的"技术嫁接"模式,指以文化内涵来提升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人文品质;(5)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创新"模式,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来实现文化与科技资源的汇聚与融合。
李凤亮宗祖盼
关键词:文化科技
文化安全背景下国际、国内文化品牌特征和消费认同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文化产品消费跨越经济和文化两个领域,对相对弱势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核心价值理念维护形成挑战。本文对国际、国内文化品牌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并探析了两者的消费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发展建议。
陈振旺郭磊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产品文化冲突
论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视域下的早期商务印书馆(1897-1937)被引量:2
2018年
早期商务印书馆(1897-1937)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中有着先行者与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在图书报刊印刷、出版、发行以及电影、唱片、教育产业等诸多文化产业领域都创立了多个"第一",它建构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多元业态共生的局面,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化产业的总体格调,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形成。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史的视域看,它不但是推动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先行者,而且还是现代文化产业"中国化"发展的推动者、见证者,它证明了现代文化产业只有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才有发展前景的历史事实。
韩晗
关键词:文化产业
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被引量:183
2014年
尽管数字代沟引发的文化反哺在中国家庭中日益常见,学术界对它的实证考察却才刚刚起步,尤其缺乏量化数据的支持。本文通过对200个家庭中亲代和子代共计4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与配对比较,试图从量化角度描述与解析这场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统计分析显示,亲子两代在新媒体采纳及使用方面存在显著的数字代沟,而在新媒体知识的学习方面,子女对父母的反哺显著多于父母对子女的哺育。亲子双方的年龄、教育和收入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数字代沟和文化反哺。有趣的是,文化反哺程度越深的家庭,亲子关系越和谐,子女在父母眼中的地位也越高。面对数字代沟所带来的挑战,文化反哺有可能成为缓和亲子冲突、改革家庭关系的难得机遇。
周裕琼
关键词:数字鸿沟代沟文化反哺新媒体问卷调查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科技融合——2014年文化科技创新总报告被引量:20
2015年
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向纵深发展,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促使新兴产业革命的爆发。2014年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科技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影、动漫、游戏、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文化科技产业,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实现了新的跨越。新形势下,文化科技产业应该发展三种模式:一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探索文化信息传播新模式;二是以"文化+"为核心,探索文化科技融合新模式;三是以"科技+"为驱动,探索文化科技创新新模式。
李凤亮胡鹏林
关键词:文化科技跨界融合
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被引量:7
2015年
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设想的提出和立法任务的明确,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文化领域自觉贯彻的结果,也与构建我国文化法律架构的思考密切相联。文化产业发展本身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表明,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极其必要,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所必须的政治保障、现实基础、基本条件、先行探索和经验借鉴等基本条件也已比较成熟。
贾旭东
关键词:可行性
个性与共性——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艺术主流对当代数码艺术的影响
2014年
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全球进入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面貌不同的现代艺术。艺术作品不再以写实为主,而是在于体现艺术家个性化的观念和形式语言。二战后,各国进入自我修复时期。
柯力嘉
关键词:个性化数码艺术西方艺术现代艺术
版权资产的金融化--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投融资政策体系构建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版权产业应运而生,版权资产成为融合型文化科技产业的核心资产。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投融资政策的难点在于版权资产的金融化。建构文化与科技融合性产业的投融资政策体系,必须围绕版权资产的金融化路径予以统筹研究。应遵循版权资产的产权化、资本化和金融化发展路径,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为版权资产的产权化、资本化以及金融化历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黄玉波刘欢
关键词:金融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