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901)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宝林韩泽民于开涛林成孙沫逸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血管
  • 9篇种植体
  • 7篇血管化
  • 7篇非血管化
  • 6篇牙种植
  • 6篇牙种植体
  • 5篇血管化骨
  • 5篇离体
  • 5篇离体时间
  • 5篇非血管化骨
  • 4篇细胞
  • 4篇骨结合
  • 2篇蛋白
  • 2篇血管化骨移植
  • 2篇血管生成
  • 2篇种植体骨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观察
  • 2篇钛种植体
  • 2篇细胞癌

机构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武警医学院附...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兰州军区乌鲁...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7...

作者

  • 12篇刘宝林
  • 11篇韩泽民
  • 7篇于开涛
  • 4篇林成
  • 3篇曹丽萍
  • 3篇谢光远
  • 3篇孙沫逸
  • 3篇刘晓辉
  • 3篇刘瑞峰
  • 2篇陈小文
  • 2篇韩帮锋
  • 2篇李彭军
  • 2篇高瞻
  • 2篇吴平凡
  • 2篇杨耀武
  • 2篇李龙江
  • 1篇李一
  • 1篇李建虎
  • 1篇王巧云
  • 1篇严超然

传媒

  • 5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西安外事学院...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血供重建的时间和规律,探讨血供和新骨生成的关系。方法:选用杂种犬6只,造成一侧下颌骨2.5cm全层骨缺损,自体游离髂骨移植。术后1、2、4月摄X线片、行下牙槽动脉血管造影后处死动物,明胶墨汁颈总动脉灌注。标本作组织学观察,行微血管记数。结果:术后1月:移植骨大部分被吸收,网状骨小梁增生,骨间隙内大量微血管新生。术后2月:植骨区大部分为新生骨所占据,新生骨小梁粗大,新生血管数目增多。X线示移植区低密度影。术后4月:新生骨基本矿化成熟,新生血管数目下降。X线示移植区高密度影。6例血管造影均未见下牙槽动脉再通。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髂骨移植新生血管术后1月开始大量增生,2月时数目最多,4月时趋于正常水平。新骨的生长是以微血管为中心,以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方式多生长点成骨。
林成刘宝林刘晓辉谢光远韩泽民曹丽萍陈小文
关键词:血供重建微血管计数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体骨内固位影响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的种植体固位力与游离骨块离体时间的关系,判断游离骨块离体时间对其存活和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30min组;B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90min组。制作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取与缺损大小相当的自体非血管化全层游离髂骨,分别在30 min和90 min内植入纯钛金属种植体,用于修复下颌骨缺损处,牢固内固定。手术当时和术后3d、1周、2周、4周测量从骨内拉出种植体所用力的大小。HE和三色染色观察植骨块内骨成活和骨质变化状况。结果:A组,在种植体植入当时和骨移植后3d、1周、2周、4周各时间点,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4±13 N、140±15 N、134±9 N、137±13 N、146±7 N;骨块未见明显吸收,组织切片HE染色,骨块中央部位的骨陷窝内可见骨细胞,骨块中央部位可见成形骨小梁,部分骨陷窝空虚,但破骨现象不明显。改良Mallory染色,部分区域的骨密度有降低。B组在骨移植后3 d、1周、2周、4周,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3±14 N、140±7 N、133±11 N、130±7 N、136±2 N;骨块部分区域可见明显吸收,见到破骨细胞及明确的破骨现象;较多的骨陷窝空虚,成活的骨细胞较少,部分骨小梁有密度减低现象。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的离体时间与移植后的骨成活密切相关,也就影响到了种植体的骨结合,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尽量缩短非血管化游离骨的离体时间,以减少移植后的骨吸收。
韩泽民于开涛刘宝林孙沫逸
关键词:非血管化骨种植体颌骨缺损骨结合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 (Non VascularizedBoneGraft ,NVBG)牙种植体 (IMP)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 12只 ,随机分为 2组 ,分别拔除其一侧 4个前磨牙 ,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 3cm中断性缺损 ,分别在NVBG离体后 40min以内和 80min以上行NVBG +IMP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术后 4周、12周、2 4周分别处死每组 2只动物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 4周时 ,所有NVBG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 ;但 4周、12周时 ,NVBG离体时间在40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多 ,NVBG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 80min以上组。结论 :无论NVBG离体时间小于 40min还是大于 80min ,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最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 。
于开涛刘宝林韩泽民高瞻刘瑞峰
关键词:牙种植体骨结合离体时间
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骨活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细胞活力及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粘膜完全愈合后,截除长度3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髂骨全层,植入直径2mm带自攻螺纹的纯钛种植体2~3枚,分别在离体60、120分钟内植入下颌缺损区。术后4、8周取出植骨块,观察游离移植的非血管化骨块内细胞活力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恢复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连续性。游离骨块在离体60分钟植入体内4~8周为活骨块,可见到大量成活的骨细胞,并有数量不等的新骨形成。离体120分钟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8周为死骨块,其中未见成活骨细胞,部分骨块中见到破骨细胞。结论在以狗为对象的实验中,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移植同期种植可以修复长度3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植入体内骨块能否成活与其离体时间有关。
韩泽民刘宝林于开涛孙沫逸
关键词:种植体细胞活力
犬动脉灌注方法的比较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动脉灌注取材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只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以下方法作明胶墨汁灌注:A组(颈总动脉灌注)、B组(颈总动脉灌注+椎动脉阻塞)、C组(颈总动脉灌注+颈内动脉结扎)。观察灌注效果并行微血管墨汁灌注计数。结果:A、B组灌注液自椎管外溢。C组无外溢,达到血管充盈时灌注液用量最少。三种方法的墨汁灌注微血管计数在统计上无差异。结论:颈总动脉灌注+颈内动脉结扎可以提高灌注效率。
林成刘宝林韩泽民谢光远曹丽萍刘晓辉杨耀武李建虎
关键词:动脉灌注
鼠双微粒体2蛋白、P53在口腔白斑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鼠双微粒体2(MDM2)和P53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4例口腔白斑(OLK)组织及41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正常黏膜中未见MDM2和P53阳性表达,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MDM2阳性率分别为58.3%和75.6%,P53的阳性率分别为37.5%和68.3%,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相比,MDM2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指标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DM2与P53蛋白在口腔白斑组(P=0.018)及口腔鳞癌组(P=0.000)中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结论 MDM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高表达提示该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显著作用,其与P53表达的相关性表明这二者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韩帮锋吴平凡潘剑李一李龙江
关键词:P53蛋白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
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以及即刻种植体与软组织结合的实验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以及即刻种植体钛金属表面与软组织的结合状况,分析影响二者结合的因素。方法:拔除狗的一侧下颌前磨牙,4周后截除无牙下颌骨段,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时植入纯钛种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对照组动物拔除一侧下颌前磨牙时同期在牙槽窝内植入同样的种植体,缝合牙龈。在术后4、8、16周处死动物,以40g/L中性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种植体颈部周围软组织。肉眼观察2组动物种植体与周围软组织结合的紧密程度;HE染色观察结合上皮的组织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合上皮与种植体结合面细胞超微结构。结果:2组动物在术后4周时,种植体顶端已出龈暴露在口腔内,颈部周围的软组织已达初步封闭;两者的结合还较疏松,软组织较薄,细胞膜的表面突起较少。术后8周时,种植体的颈部软组织已完全封闭,软组织与钛表面结合紧密,即刻种植组动物可见明显的结合上皮;超微结构可见结合上皮有较多的细胞膜突起。术后16周,2组的结果与8周时相似。整个实验过程未发现桥粒结构的形成。结论:在没有明显创伤和感染的情况下,两者均可形成良好的结合;即刻种植体与周围软组织结合较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更致密。2种种植方法结合上皮与钛表面都不能形成桥粒结构。
韩泽民刘宝林于开涛刘瑞峰孙沫逸
关键词:牙种植体牙龈上皮桥粒
离体时间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2005年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自体移植骨离体时间差异对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中植骨块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的影响。方法:2004-03/09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实验室,采用西安地区成年杂种狗12条,随机分为2组,分别拔除其一侧四颗前磨牙,6周后在下颌骨拔牙区制作长约3cm中断性缺损,分别在非血管化骨离体后40min以内和80min以上行非血管化骨+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术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4,12,24周分别处死每组两条狗,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24周时,所有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之间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但4,12周时,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在40min以内组新骨形成比离体时间在80min以上组多,非血管化骨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情况优于离体时间在80min以上组。结论:无论非血管化骨离体时间<40min还是>80min,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最终均能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只是离体时间越长可能新骨形成和骨结合形成越晚。
于开涛刘宝林韩泽民高瞻刘瑞峰
关键词:骨结合组织学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口腔白斑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MHC-Ⅰ)在伴有不同异常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中的表达,以探讨MHC-Ⅰ类抗原表达改变后其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以及与口腔白斑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MHC-Ⅰ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表达水平检测28例正常口腔黏膜、55例口腔白斑、31例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结果伴有重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与口腔鳞癌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不伴异常增生及伴有轻、中度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内MHC-Ⅰ类抗原的表达和正常黏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HC-Ⅰ在口腔白斑中存在有表达降低的现象,特别在伴有重度异常增生时,其降低与异常增生的程度有关,对判断口腔白斑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吴平凡韩帮锋夏辉严超然李龙江
关键词: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异常增生
同体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游离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黏膜完全愈合后,截除狗长度3.0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全层髂骨,分别在离体40min、120min内植入下颌骨缺损区。术后4、8周取出植骨块,观察移植骨块内细胞活力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移植骨同期恢复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连续性。离体40min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周和8周时仍为活骨块,可见到大量成活的骨细胞,并有数量不等的岛状软骨形成。离体120min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周和8周时为死骨块,其中未见骨细胞成活,部分骨块中见到破骨细胞。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在较短的离体时间内同体移植可以修复狗长度3.0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在修复过程中可见岛状的软骨形成。新骨形成与游离骨块的离体时间有关。
尹禄潘慧韩泽民刘宝林
关键词:软骨细胞活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