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177)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涂蓉尤晓光陈贤飞李韩建江少凡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医学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靶向肿瘤细胞CD13的荧光-NGR-钆磁共振对比剂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自制合成的MR靶向对比剂荧光-NGR-钆对肿瘤细胞CD13受体的体外靶向性,为体内靶向成像检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细胞荧光实验验证荧光-NGR体外靶向性能。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HT1080细胞)、对照组(HT29细胞)和拮抗组(HT1080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滴加等量荧光-NGR,观察两组荧光强度。拮抗组HT1080细胞提前滴加非荧光NGR封闭靶点,之后再滴加与同一次实验组HT1080等剂量荧光-NGR,观察实验组与拮抗组荧光强度。结果细胞荧光实验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及拮抗组。半定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荧光-NGR-钆实验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及拮抗组,半定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荧光-NGR-钆偶联成功,说明在体外对HT1080肿瘤细胞膜上的CD13具有特异性和靶向性。
- 陈贤飞涂蓉尤晓光
- 关键词:肿瘤细胞MR对比剂
-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在MR肿瘤分子影像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无创检测手段,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各种分子靶向对比剂、荧光成像,可在细胞和(或)分子水平检测活体分子的主要事件,了解体内特异性基因或蛋白质表达的部位、水平、分布及持续时间[1].传统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常规CT、常规MRI等主要显示细胞和组织学水平的病理解剖学改变.
- 江少凡涂蓉尤晓光
- 关键词:荧光染料分子影像学
-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是医学影像成像与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新学科,由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于1992年最早提出[1]。分子影像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体内生物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测量,它利用现有的一些医学影像技术。
- 李韩建涂蓉潘为民
- 关键词:分子影像VEGF肿瘤
- MR成像在磁流体肿瘤靶向热疗中的应用前景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磁流体靶向热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肿瘤物理治疗技术。在MR靶向铁剂成像的基础上,进一步行肿瘤区的磁流体热疗,是一个创新性概念。综述磁流体热疗的基本概念、磁流体的种类与特性、磁流体治疗采用的设备及其物理参数、磁流体治疗的物理学原理、磁流体的导入方法及MR成像在磁流体肿瘤靶向热疗中的应用前景。
- 陈贤飞尤晓光涂蓉
- 关键词:磁流体热疗肿瘤磁共振成像靶向治疗
- 磁共振靶向对比剂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被引量:4
- 2012年
- 磁共振(MR)靶向对比剂,称MR分子探针,是在现有非靶向性对比剂的基础上,开发的能够显示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特异性靶分子的对比剂,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MRI的分辨率己达到微米级,可同时获得解剖、生理和分子生物学信息,这正是核医学、光学成像所欠缺的,但与PET显像相比,MRI的敏感性较低,因此,MR分子成像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 涂蓉李韩建尤晓光
- 关键词:磁共振靶向对比剂分子影像学分子探针
- MR对比剂荧光VEGF165-USPIO合成及其活性的体外实验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荧光VEGF165-USPI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超顺磁性氧化铁)作为MR对比剂的可行性,检测该对比剂体外对VEGF165抗原的靶向性。方法:通过氨基-羧基偶联方式将VEGF165单克隆抗体和USPIO连接,然后将Cy5.5标记到单克隆抗体表面,构建Cy5.5-anti-VEGF165-USPIO靶向对比剂。以离心和磁分离器的洗涤手段进行改良ELISA实验检测其体外活性,实验组加入0.25ml的荧光-anti-VEGF165-USPIO,对照组加入相同量的荧光USPIO,每组各设5个离心管,两样本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比较不同组间吸光值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通过分光光度计验证对比剂连接成功,VEGF165单克隆抗体偶联率达到了71.7%,CY5.5的偶联率为83.3%。ELISA实验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吸光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OD(吸光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荧光anti-VEGF165-USPIO体外有结合VEGF165的活性,为进一步的MR肿瘤靶向对比剂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尤晓光彭明丽江少凡陈贤飞涂蓉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医学影像新技术在肝胆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各种新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肝胆肿瘤疾病的诊断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充分利用好影像学新技术,可以为临床患者带来福音。本文重点从放射影像的角度,阐述影像学新技术对肝胆肿瘤诊断的重要贡献。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CT)及三维超声的临床应用不在此详细赘述。
- 涂蓉弥龙贾长库
- 关键词:肿瘤诊断肝胆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肿瘤疾病成像技术放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