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点科研社会发展项目(2007C23029)
- 作品数:3 被引量:32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巧生史红专刘飞王恬李辉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点科研社会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产地野生和人工养殖蚂蟥内在质量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蚂蟥的内在质量差异性,为新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测定不同产地水蛭药材的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抗凝血酶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黄嘌呤,次黄嘌呤含量。结果:江宁试验基地人工养殖品种在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抗凝血酶活性、黄嘌呤、次黄嘌呤等含量上均相对高于其他种群,浙江桐乡基地大面积养殖品种多项指标高于野生品种。结论:经过人工育苗、养殖的蚂蟥品质优良,建议大面积推广养殖。
- 刘飞史红专郭巧生王恬陆树松
- 关键词:水蛭蚂蟥种群
- 不同月龄蚂蟥内在品质及最佳采收期研究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比较不同月龄蚂蟥内在品质及生长的差异,为其药材质量控制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都参考2005年版《中国药典》;结果:各月龄采集的蚂蟥其品质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其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以9月龄蚂蟥最高,6月龄的其次,而且9月龄蚂蟥与4月龄、7月龄、11月龄的蚂蟥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凝血酶活性含量以6月龄蚂蟥最高,10月龄其次,而且6月龄与4月龄、5月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月龄无显著性差异;6月龄的蚂蟥干重最高,与其他月份采集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江浙一带人工养殖的蚂蟥最佳采收期为11月份(即6月龄)。
- 史红专郭巧生陆树松李辉
- 关键词:蚂蟥水蛭不同月龄采收期
- 蚂蟥和水蛭种间遗传变异和系统关系的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为了阐明蚂蟥Whitmania pigra,水蛭Hirudo nipponia种间遗传分化系统关系。方法:运用ITS测序分析我国不同地区蚂蟥W.pigra、水蛭H.nipponia核糖体ITS碱基序列差异,用MEGA4.0软件中的MP法构建的分子进化树。结果:蚂蟥和水蛭平均总ITS序列长度在857.2~861.2 bp,其碱基A,T,G,C的平均分别为25.12%,28.28%,17.34%,29.29%。GC含量明显高于AT含量。通过对蚂蟥、水蛭ITS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种内变异很小,在14个群体中有45个位点发生转换。MP系统树将14个种群蚂蟥和水蛭分为两大类群。结论:蚂蟥和水蛭的变异类型可能为种内变异为主。同时发现,基于DNA序列的蚂蟥及水蛭的系统分类结果与分类学的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可能是由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少量位点的变异,如碱基之间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等造成的。
- 刘飞郭巧生史红专王恬陆树松
- 关键词:蚂蟥水蛭R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