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06-1937)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振华刘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近代南阳盆地区域史研究述论被引量:2
- 2012年
- 南阳盆地是一个在自然、经济、人文、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一致或相近的地理空间,非常适合充当区域史研究的"标本"。当前学术界对南阳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来研究南阳盆地水利盛衰与农业发展变迁的关系;二是从交通地理变迁角度研究南阳盆地的古今盛衰;三是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研究明清时期南阳盆地城镇经济的发展;四是从生态环境变迁的角度探讨南阳生态畸变及其后果;五是从区域政治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宛西自治及其精英人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从研究现状来看,中国区域史研究呈现明显的地区性研究不平衡态势,以南阳盆地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的研究明显滞后。鉴于此,我们应关注近代南阳盆地交通区位和社会生态变迁带来的影响,尤其要深入研究近代南阳盆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把握近代南阳盆地社会衰败的特征及影响。
- 刘振华
- 关键词:南阳盆地区域史交通区位
- 近代豫西南溺婴陋俗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近代以来,豫西南地区溺婴陋俗盛行。溺婴陋俗是当地社会衰败和畸形的厚嫁之风造成的社会恶果。溺婴之风的盛行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当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无力娶妻男子数量极大,致使社会结构日趋畸形,加剧了当地社会的衰败。
- 刘振华
- “老汤”“蹚将”及其他:近代豫西土匪名号考证被引量:1
- 2019年
- "河南四荒,水旱蝗汤"是抗战时期描绘河南惨状的流行民谣,长期以来,其中的"汤"字被理解为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其实,"汤"原本指的是"匪"(蹚将),由"匪"演变为指称汤恩伯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中原方言来讲,"老汤"是"老蹚"的谐音,"老汤"的"汤"字应还原为"蹚"。所谓"蹚匠",最初主要由豫西宝丰、鲁山等地农闲时从事修筑沟渠、开垦梯田的石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等活的农民构成。后来,"蹚匠"逐渐演化为"蹚将",投身"蹚将"者多因生活所困而沦为土匪。中原民众"蹚"土匪的结果,不是被消灭,便是被招安,反反复复,清晰地折射出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社会政治生态。
- 刘振华刘平
- 关键词:汤恩伯老汤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西南豪绅政治的特点及其实质被引量:2
- 2017年
-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西南地方豪绅通过掌握地方武装,牢固控制当地社会资源,建立起"自治"或"半自治"式的地方政权,当地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暴力倾向。新的豪绅政权不但未能改变当地畸形的社会结构,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当地的社会生态。
- 刘振华
- 关键词:社会结构
- 民国时期豫西的社会暴力习俗探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清末以降,豫西地区"械斗""打孽""蹚将"等形式的社会冲突不断,在当地逐渐形成一种暴力性的社会习俗。这一暴力性习俗的形成既与豫西社会特殊的自然条件相关,更是豫西社会秩序失衡、社会结构畸变造成的恶果,而豫西闭塞的社会风气、落后的文化教育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些暴力行为的增长。日益衰败的社会和桀骜不驯的民性相互激荡,使得社会暴力习俗成为民国时期豫西地区一道扭曲的风景。
- 刘振华刘平
- 关键词:民国时期械斗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西南的匪祸与民生——姚雪垠小说《长夜》的历史学解读被引量:1
- 2019年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豫西南社会已沦为"土匪世界"。姚雪垠的自传体纪实小说《长夜》对豫西南匪患和民众生活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社会衰败的基本面貌。豫西南豪绅、地主、驻军与土匪的勾结恶化了当地的社会生态,加速了社会秩序的崩溃;而豫西南民众因走投无路而沦为土匪,也致使地方匪祸愈加深重。
- 刘振华刘平
- 关键词:匪患土匪姚雪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