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785)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高蓉肖杭程洁孙芹许鹏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株生长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株生长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促血管生成机制。方法:脑胶质瘤U87-MG细胞株给予BD-NF蛋白刺激或BDNF抗体处理,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BD-NF蛋白刺激后VEGF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上调,与对照组相比,8h时增高了2.1倍,16h时增高了2.5倍。细胞侵袭力增加,紫色细胞计数对照组为317±16.1,8h为419±12.5,16h为511±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率8h为2.28%,16h为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抗体作用组与之相反,VEGFmRNA表达降低,8h时降低了0.88倍,16h时降低了0.78倍。紫色细胞计数8h为212±18,16h为195±17.7。细胞凋亡率8h为22.4%,16h为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DNF在体外能够上调VEGFmR-NA表达,促进细胞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 董海蓉丁海霞华烨丁新生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胶质细胞瘤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 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钠通道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研究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DOP)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钠通道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终浓度为1、5、25、125μmol/L的DOP作用于荧光染料DiBAC4(3)标记的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检测神经元膜电位的实时动态变化,并观察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对DOP膜电位效应的影响.结果 加入DOP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呈去极化改变,5 min后达到最大水平,8 min内趋于稳定.1、5、25、125 μmol/L的DOP作用5 min后,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值分别为69.6±3.0、72.1±2.7、77.8±3.6、86.2±3.1,DOP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μmol/L TTX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共孵育20 min后再加入25 μmol/L DOP,神经元内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钠通道是DOP的作用靶标,DOP的膜电位效应可被TFX完全抑制.结论 DOP可引起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且其效应在1~125 μmol/L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钠通道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 孙芹许鹏王立山胡凡程洁肖杭高蓉
- 关键词:中间神经元膜电位钠通道
- PC12细胞缺血预处理模型的建立及一氧化氮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以PC12细胞建立体外脑缺血预处理细胞模型,探讨NO在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预适应的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五碟细胞。正常对照组:常氧、低糖(〈1g/L)2%胎牛血清DMEM培养;缺血预适应组(IPC):预先氧糖剥夺(OGD)6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非缺血预适应组(NIPC)t常氧、低糖低血清培养6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L-NAME):OGD预处理前30min加L-NAME,OGD6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通过细胞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细胞凋亡率来评判IPC模型是否建立,生化法观察各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统计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ISD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NIPC组比较,IPC组M'IT代谢率明显增高(94.9%±15.1%,P〈0.05),LDH释放量减少(279.1%±28.1%,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与对照组(100.0%±13.5%)比较,NIPC组及IPC组NOS活性均升高(190.0%±14.6%,P〈0.01;126.1%±10.6%,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IPC组、NIPC组和L-NAME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0%,8.71%,18.62%及11.73%。结论IPC减少PCI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细胞的死亡与凋亡,且NO参与了此保护机制,但并非唯一因素。
- 蒋雷王军何斌环飞程洁高蓉肖杭张劲松
- 关键词:缺氧预适应一氧化氮PC12细胞
- BDNF RNA干扰在多巴胺能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DNF mRNA序列的小片段干扰RNA(siRNA),利用lipofectamine 2000将siRNA转染入PC12细胞中或给与6-OHDA损伤,给与/不给予BDNF蛋白保护,采用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测定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siRN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转染siRNA的细胞的BDNF mRNA的表达量比正常组细胞减少73%,而转染作为对照的scrambled siRNA的细胞的BDNF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BDNF RNA干扰与6-OHDA神经毒性一样可诱导PC12细胞的LDH释放和细胞凋亡。给予BDNF蛋白保护后细胞毒性减轻。结论:BDNF基因下调可以导致PC12细胞的凋亡,BDNF蛋白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为进一步进行动物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 卢海燕丁海霞冯美江董海蓉高蓉丁新生肖杭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IRNAPC12细胞凋亡
- 美洲大蠊中枢DUM神经元的分离和电压门控Na^+电流的记录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中枢神经系统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orsal unpaired median neurons,DUM neurons)的分离方法和DUM神经元电生理实验模型。【方法】IA型胶原酶法消化美洲大蠊末端腹神经节,机械吹打得到DUM神经元细胞,运用膜片钳技术记录DUM神经元细胞电压门控Na+电流。【结果】分离得到的DUM神经元细胞状态良好,具有DUN神经元典型的梨状形态和表面特征。以膜片钳全细胞方式记录到的Na+电流符合钠通道电流特征。【结论】IA型胶原酶消化得到美洲大蠊DUM神经元细胞的方法可靠,能稳定地记录到Na+电流。本文描述的方法为昆虫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用的实验模型。
- 许鹏孙芹陈超程洁高蓉姜志宽肖杭
- 关键词:美洲大蠊钠电流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
- 四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美洲大蠊腹神经索动作电位的作用被引量:3
- 2009年
- 为了解鬼臼毒素对昆虫神经系统的影响,采用胞外记录电生理方法观察了4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 mmoL/L的浓度下,4种物质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作用不同。脱氧鬼臼毒素可完全抑制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产生,其抑制作用可逆;β-阿朴苦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不完全;4'-去甲鬼臼毒素对大蠊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无影响。结果提示,4种鬼臼毒素类似物对昆虫中枢神经自发放动作电位的影响方式与其结构官能团密切相关。
- 高蓉狄旭东刘艳青余向阳刘贤进肖杭
- 关键词:美洲大蠊鬼臼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性腹神经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