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190027)

作品数:6 被引量:5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晓莉刘力闫红丽史佳鑫赵显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文化
  • 3篇藏族大学生
  • 2篇中介
  • 2篇中介作用
  • 2篇多元文化
  • 2篇本质论
  • 2篇藏族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适应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双文化
  • 1篇自我
  • 1篇外群体
  • 1篇民族
  • 1篇跨民族
  • 1篇焦虑
  • 1篇焦虑感
  • 1篇交往
  • 1篇交往关系

机构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甘肃交通职业...
  • 1篇堪萨斯大学

作者

  • 6篇杨晓莉
  • 5篇刘力
  • 1篇赵显
  • 1篇史佳鑫
  • 1篇闫红丽
  • 1篇李卉青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心理学进展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藏族大学生的群体认同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群体认同影响着人们对不同群体的态度和群际交往。本研究随机抽取某民族大学232名在校藏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接受调查的藏族大学生的群体认同分为四类:藏族人;藏族人,其次才是中国人;中国人,其次才是藏族人;中国人。本研究中同时认同国家身份和藏族身份的被试居多;不同类型的群体认同对跨民族交往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具有双重身份认同的藏族大学生的跨民族交往意愿、藏汉关系亲密度感知显著高于排斥性身份认同的藏族大学生。这表明加强藏族大学生的双重身份建构非常必要,未来研究可以从公民教育、双语教育等视角探讨加强藏族大学生双重身份认同的建构。
杨晓莉刘力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
文化焦虑感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对内群体本质论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探讨文化焦虑感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对内群体本质论的影响,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对随机选取的中国内地164名藏族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文化焦虑感越强,对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越强,内群体本质论也越强;(2)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文化焦虑感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内群体本质论,其联合解释率为32.4%;(3)文化焦虑感不仅直接影响内群体本质论,也通过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持间接影响内群体本质论。
杨晓莉刘力
关键词:藏族
多元文化经验价值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5年
传统的文化与跨文化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较多关注由文化适应给个体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问题,近些年来,研究者较多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的积极价值。从对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出发,讨论了多元文化经验对于个体创造性的提高、对文化信息加工的认知复杂性以及文化智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了多元文化经验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多元文化经验的界定,深入探讨多元文化经验在心理幸福感、工作或学习绩效等方面的积极价值,深化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可关注多元文化经验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留学生等多元文化个体的积极价值,从而为多元文化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杨晓莉李卉青
关键词:多元文化
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的关系:辩证性自我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5
2015年
本研究从双文化人对于文化认同的主观感知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藏汉杂居区的藏族大学生和汉文化区域的藏族寄居大学生为例,探讨双文化认同整合、辩证性自我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辩证性自我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对于两类被试来说,双文化认同整合问卷的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辩证性自我呈显著负相关;但不同的是,藏族杂居区的被试,双文化认同整合的混合区分维度与辩证性自我和心理适应的相关都不显著(2)辩证性自我在双文化认同整合(和谐-冲突维度)与心理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实践中,应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文化认同整合,降低其冲突心理、增强矛盾容忍性等辩证主义思想,进而增强其心理适应。
杨晓莉闫红丽刘力
关键词:心理适应藏族大学生
威胁感知在外群体心理本质论与跨民族交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2014年
为了探讨威胁感知在外群体的心理本质论与跨民族交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该研究随机选取中国内地的113名藏族大学生采用问卷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群体的心理本质论越强,感知到的威胁越强,民族间的社会距离感也就越大,群际关系亲密度知觉相对较疏远;而且,威胁感知在外群体心理本质论与跨民族交往之间起了完全中介作用.
杨晓莉梁筱媛刘力
关键词:藏族
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被引量:20
2014年
本研究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研究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民族本质论与接触数量、接触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民族间的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研究二启动了民族本质论和民族建构论,结果发现,相比本质论启动条件,民族建构论启动条件下藏族大学生的跨汉民族交往意愿较高。本研究说明,民族本质论是影响跨民族交往的重要因素,加强民族的社会建构论是促进跨民族交往的重要举措。
杨晓莉刘力赵显史佳鑫
关键词:藏族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