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329)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庆勇祖元刚姜春菲王春成宋瑱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活性
  • 2篇独角莲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探针
  • 2篇探针
  • 2篇肿瘤
  • 2篇抗肿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结合率
  • 1篇毒副作用
  • 1篇毒性
  • 1篇多酚
  • 1篇多态
  • 1篇血清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副作用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抑瘤
  • 1篇抑瘤活性

机构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李庆勇
  • 4篇祖元刚
  • 2篇王丽敏
  • 2篇苏琳
  • 2篇宋瑱
  • 2篇赵修华
  • 2篇曲震寰
  • 2篇王春成
  • 2篇高洋
  • 2篇姜春菲
  • 2篇姚丽萍
  • 2篇刘晨
  • 1篇付玉杰
  • 1篇邱伟
  • 1篇孟祥东
  • 1篇邓晓秋
  • 1篇桑梅
  • 1篇高文轻
  • 1篇吕宏艳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独角莲超临界萃取物的GC-MS分析及体外抑瘤活性被引量:13
2011年
为了寻找独角莲抗肿瘤的活性物质基础和合理开发利用独角莲,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独角莲块茎粉,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并采用噻氮唑蓝比色法(MTT)测试萃取物的体外抑瘤活性。结果:从独角莲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检出37种物质,含量最丰富的4种化合物为:β-谷甾醇(-βS itos-terol),占40.22%;菜油甾醇(Campesterol),占18.45%;棕榈酸(n-Hexadecanoic acid),占9.52%;亚油酸(9,12-Oc-tadecadienoic acid(Z,Z)-),占8.15%。MTT实验证明萃取物对结肠癌HCT-8、卵巢癌HO-8910、胃癌SGC-7901、肝癌SMMC-7721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肝癌SMMC-7721细胞对萃取物最为敏感。独角莲块茎超临界CO2萃取物有显著抑瘤活性,针对该萃取物的进一步分离分析对其活性物质基础的寻找具有重要意义。
李庆勇王春成宋瑱曲震寰姜春菲邱伟
关键词:独角莲超临界CO2萃取GC-MS分析抗癌活性
新基激复合物探针检测指定序列DNA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目的是拓展基激复合物荧光探针方法在检测指定序列DNA中的应用。实验选择细胞色素P450 CYP2C9基因中容易发生突变的包含24个碱基的基因片段作为靶点DNA,选择两个分开的与靶点碱基相对应的包含12碱基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将荧光集团连接到探针末端3′或5′磷酸基上形成荧光探针,两个荧光探针与靶点DNA杂交后自动装备基激复合物荧光系统,实验考察芘的新衍生物与不同荧光团配对、荧光团连接不同位置、不同激发波长对基激复合物形成及发射光谱的影响,芘的新衍生物探针形成的基激复合物在505 nm的特征发射光谱最强,伴随着单体荧光的猝灭和大约120~130 nm的Stokes位移,大大减少了DNA检测过程中的背景干扰,灵敏度高,而且这对荧光物质形成的基激复合物对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微环境非常敏感,可尝试用于基因遗传多态性的识别。
李庆勇祖元刚吕宏艳王丽敏
独角莲块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成分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独角莲块茎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独角莲块茎粉为原料,用热回流提取、超声提取、负压空化提取3种不同工艺,通过2,2-二苯基-1-苦味基肼自由基清除(DPPH)实验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了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也比较了3种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和总多酚。结果 DPPH实验和ABTS实验均表明热回流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最好,并且总黄酮和总多酚含有量也最高。结论 独角莲块茎提取物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新型天然抗氧化物质来源。
宋瑱李庆勇王春成高文轻姜春菲桑梅
关键词:独角莲抗氧化DPPHABTS总黄酮总多酚
羟基喜树碱微粉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微粉(nHCPT)并考察其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本实验采用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法制备nH-CP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形态、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其粒径。红外光谱(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确认nHCPT化学性质。气相色谱法测定nHCPT中残留DMSO含量。以HCPT和拓朴替原(TPT)为阳性对照,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nHCPT对PC-3、MCF-7和HCT-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显微操作系统观察HCT-8细胞对于nHCPT吸收。采用S180实体瘤模型,考察了nHCPT的抗肿瘤活性和对器官的毒性。结果超临界处理后的nHCPT以无定型形态存在,粒径为(150±40)nm,形态为不规则球状结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nHCPT中残留DMSO含量符合ICH要求。样品在4℃、避光干燥条件下储存一个月后性质稳定。nHCPT对3种细胞株的抑制率略优于HCPT和TPT,nHCPT的细胞膜渗透能力较HCPT明显增强。nHCPT的体内抑瘤活性较HCPT明显提高,与TPT抑瘤活性相近,且对器官毒副作用明显低于TPT和HCPT。结论 nHCPT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以作为进一步新制剂开发的原料药。
李庆勇刘晨姚丽萍赵修华苏琳高洋祖元刚
关键词:抑瘤活性毒性
抗肿瘤植物原料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8
2009年
李庆勇王丽敏祖元刚孟祥东姚丽萍
关键词:抗肿瘤现代医学模式人类疾病谱药物毒副作用疾病治疗化学合成
纳米喜树碱的蛋白结合率及其在血清中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考察纳米喜树碱与不同种属蛋白结合情况及其在不同种属血清中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喜树碱在人白蛋白和牛白蛋白的磷酸盐溶液中的蛋白结合率,以及在小鼠、小牛、人血清和磷酸盐溶液中内酯环形式的稳定性。结果:纳米喜树碱在牛白蛋白和人白蛋白中的结合率分别为(38.0892±2.9034)%和(27.3305±4.2618)%,在小牛和人的血清中开环速度较在磷酸盐和小鼠血清中快。结论:蛋白和血清的种属差异是影响纳米喜树碱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苏琳刘晨李庆勇邓晓秋高洋赵修华祖元刚
关键词:白蛋白血清稳定性小鼠小牛
用荧光探针签别CYP2C9*3基因
2010年
用一种基激复合物荧光探针系统来签别碱基错配的CYP2C9*3基因,该系统选择两个分开的与靶点碱基相对应的12碱基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作为探针,分别对24碱基、47碱基、质粒(3165bp)的靶点CYP2C9基因和CYP2C9*3基因进行杂交配对,结果该基激复合物荧光探针系统能有效签别各种长度的CYP2C9基因和CYP2C9*3基因,背景干扰很低,灵敏度高,可尝试用于其他基因型的遗传多态性的签别。
李庆勇曲震寰祖元刚付玉杰
关键词:荧光探针遗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