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520)

作品数:17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赵堪兴韩晓梅林锦镛孙春华钱学翰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眼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PULLEY
  • 7篇眼球运动
  • 7篇直肌
  • 6篇眼直肌
  • 6篇结缔组织
  • 5篇眼外肌
  • 5篇周围结缔组织
  • 4篇动眼肌
  • 4篇学龄
  • 4篇学龄前
  • 4篇眼肌
  • 2篇上斜肌
  • 2篇斜肌
  • 2篇滑车
  • 2篇胶原
  • 1篇弹力
  • 1篇弹力纤维
  • 1篇形态学
  • 1篇眼眶
  • 1篇影像

机构

  • 12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市眼科医...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赵堪兴
  • 9篇韩晓梅
  • 6篇孙春华
  • 6篇林锦镛
  • 5篇钱学翰
  • 3篇王巾
  • 3篇郑荣昌
  • 3篇祝玉玲
  • 2篇刘聘铮
  • 1篇刘津平
  • 1篇李云生
  • 1篇张鑫玉

传媒

  • 5篇眼科新进展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眼外肌滑车在眼眶立体空间的分布和组织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研究人眼外肌滑车(Pulley)的组织构成及其在眼眶内的立体空间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例新鲜尸体眼眶,整体固定包埋,进行全眼眶连续冠状切片。相邻层面经Masson和VanGieson两种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从大体角度和在光镜下观察每个层面的组织结构。结果眼外肌滑车位于眼球赤道部直肌穿过筋膜囊的部位,为纤维环状结构,包绕每条眼外肌眶面。各直肌滑车之间形成连接带。眼外肌滑车及其连接带的主要成分为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结论眼外肌滑车的组织构成及其在眼眶内的立体空间分布为其成为眼外肌的功能性止点提供了组织学和解剖学基础。
韩晓梅赵堪兴钱学翰
关键词:组织形态学动眼肌眼球运动
人眼直肌滑车的计算机三维重建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建立数字化可视人眼直肌滑车的三维立体模型。方法经Masson染色的全眼眶冠状位连续组织切片图像用数码相机摄像后逐一输入计算机内,经PhotoShop7.0软件除噪处理,应用3D—Doctor软件通过对图像的定位、分割进行直肌滑车系统与眼球、4条直肌及眼眶壁的三维立体模型的重建。同时应用3D—Doctor软件的测量工具对直肌滑车及相关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人眼直肌滑车三维立体模型直观的展示了直肌滑车系统与眼球、直肌及眼眶壁的三维立体关系。该三维立体模型可绕任意轴旋转,方便多角度观察。可对重建的三维结构选择性演示,以利于排除干扰,锁定目标观察。测量结果为各直肌滑车的长度为4.6~5.8mm,始端至角巩膜缘的距离为13.8~18.0mm,其中以内直肌滑车最宽厚,内直肌滑车的厚度与相对应的肌肉厚度比值最大可达1.11。结论直肌滑车三维立体模型为临床医师了解人眼直肌滑车的结构提供了直观图像;为直肌滑车的影像学研究提供了三维解剖学依据。对直肌滑车及相关组织结构进行测量的数据将有助于建立人眼直肌滑车三维可视化数据库。(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77-981)
韩晓梅赵堪兴钱学翰
关键词:动眼肌
大鼠上斜肌周围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双侧外置眼大鼠斜肌周围结缔组织结构,探讨其结构对眼球运动尤其是前庭眼反射的作用。方法新鲜成年大鼠5只10眼眶,整体固定,所有大鼠左眼眶进行大体解剖;右眼眶进行石蜡包埋,冠状位连续切片,相邻切片以Masson三染色进行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染色。结果上斜肌(SO)着色为红色,结缔组织染为蓝色。大鼠SO亦分为球、眶两层肌纤维,其球层前行附着于巩膜,而眶层附着于其周围结缔组织。此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和少量弹性纤维组成,随SO向前行走而逐渐增厚直至滑车处。后随着SO反折过滑车部位,与SRPulley环相延续。结论大鼠上斜肌周围结缔组织与SRPulley环相延续,并接受SO眶层纤维的附着,提示其收缩将引起SR的鼻侧移动,可能进一步解释了前庭眼反射(包括人类前庭眼反射)的部分运动机制。
孙春华赵堪兴林锦镛钱学翰郑荣昌
关键词:上斜肌PULLEY眼球运动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 and corresponding cranial nerves in patients with special forms of strabismus被引量:4
2009年
Background With the technical advanc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now sensitive enough to detect subtle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of ocular motor nerves arising from the brainstem and orbits of living subject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lineate the MRI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special forms of strabismus. Methods A total of 29 patients with special forms of strabismus underwent orbital and intracalvafium MRI. Imaging of the ocular motor nerves in the brainstem was performed in 0.8 mm thickness image planes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3D-FIESTA) sequence. Nerves to extraocular muscles (EOMs), EOMs and their associated connective tissues were imaged with T1 weighting in tri-planar scans by dual-phased coils within 2.0 mm thick planes. Results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uscles exhibited hypoplasia of the oculomotor (CN3), abducens (CN6), trochlear (CN4) nerves, and the EOMs; hypoplasia of CN6 in the brainstem and an extra branch of the inferior division of CN3 to the lateral rectus were the most common but not the only presentation of Duane's retraction syndrome. Hypoplasia of CN6, facial (CN7) and hypoglossal (CN12) nerves were revealed in patients with MSbius syndrome. In a rare case of bilateral synergistic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an enlarged branch of CN3 to the medial rectus and a questionable branch of CN3 to the inferior rectus bilaterally were found. Conclusion MRI can reveal subtle structures of the ocular motor nerv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OMs. Thi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pathogenesis in some special forms of strabismus.
JIAO Yong-hongZHAO Kan-xingWANG Zhen-changQIAN Xue-hanWU XiaoMAN Feng-yuanLU WeiSHE Hai-cheng
关键词:STRABISMUS
动态Pulley结构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动态Pulley结构机制的提出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集多种现代科研方法于一身,使人们对眼眶解剖、眼球运动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对临床诊疗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但是动态Pulley结构机制本身并不完善,许多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钱学翰赵堪兴
关键词:影像学研究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组织形态差异的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组织形态的差异。方法实验研究。选取10例新鲜尸体眼眶(儿童组5例、成人组5例),整体固定包埋,全眼眶连续冠状切片(4μm)。相邻层面经Masson染色及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后,从大体角度和光镜下观察典型层面直肌滑车的组织结构。儿童组与成人组间比较采用具有一个重复测量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及相应的两两比较方法;两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两水平设计定量资料t检验。结果儿童与成人的眼直肌滑车均位于眼球赤道部直肌穿过Tenon囊的部位,为纤维环状结构,包绕每条眼直肌眶面,各直肌滑车之间形成连接带。儿童眼直肌滑车的长度、起始端至角巩膜缘距离,均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63,P〈0.05)。其组成成分与成人相仿,但内直肌滑车的平滑肌数量、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8,P〈0.05);Ⅰ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5,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组织形态间具有差异性,这一发现为更好地研究斜视病因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韩晓梅赵堪兴
关键词:动眼肌人体测量术成年人
Pulley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观察Pulley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的关系 ,为临床眼外肌手术寻找定位眼外肌Pulley的解剖标志。方法 采用保留骨性眶缘的整体眶壁磨除法观察 6例 12侧人眼眶眼外肌Pulley的位置及与经典眼外肌相关结缔组织解剖结构关系。结果 直肌表面可见增厚的纤维环 (Pulley) ,Pulley位于Tenon s囊后部 ,4条直肌穿过Tenon s囊处 ;节制韧带将Pulley隔附着到骨性眶缘 ;直肌Pulley表面可见眼外肌眶层形成的白色止点线。结论 Pulley表面眼外肌眶层的白色止点线可作为临床定位Pulley的解剖标志。
钱学翰赵堪兴李云生刘津平
关键词:眼外肌结缔组织磨除法眼眶
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内平滑肌差异的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内平滑肌形态及数量的差异。方法选取10例新鲜尸体眼眶(儿童组5例、成人组5例),整体固定包埋,进行全眼眶连续冠状切片(片厚4μm)。相邻层面经Masson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从大体角度和光镜下观察典型层面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平滑肌的组织结构及分布特点,并用MIAS-2000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儿童眼直肌滑车的平滑肌组织形态与成人相似,但内直肌滑车的平滑肌含量76.2±0.6(灰度值)明显高于成人组87.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与成人眼直肌滑车平滑肌含量间具有差异性,这一发现为更好地研究斜视病因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韩晓梅赵堪兴祝玉玲王巾刘聘铮张鑫玉
关键词:眼直肌滑车平滑肌
人眼直肌Pulley系统胶原成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人眼直肌Pulley系统胶原的组成成分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5个新鲜尸体眼眶,整体固定包埋,进行全眼眶连续冠状切片(4μm)。相邻层面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4条直肌Pulley及Pulley连接带(Pulleyband,PB)的胶原组成及分布特点,并用MIAS-2000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4条直肌Pulley及PB中含有大量黄红色的Ⅰ型胶原纤维及少量绿色的Ⅲ型胶原纤维。经图像分析,内直肌组Pulley中Ⅰ型胶原含量最高,内直肌-下直肌组PBⅢ型胶原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组,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力学特性密切相关的Ⅰ型胶原纤维及Ⅲ型胶原纤维作为眼直肌Pulley及PB胶原的主要组织成分,对眼球在功能眼位维持双眼视功能意义重大。
韩晓梅赵堪兴
关键词:眼直肌PULLEY胶原
妊娠晚期胎儿眼外肌Pulley系统发育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胎儿眼外肌Pulley形态的异同点,分析人类早期眶内Pulley系统的发育特征,探讨眶内Pulley系统对人类眼球运动及双眼视发育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4在天津市眼科研究所完成。孕龄为27周、30周、33周的新鲜胎儿尸头各1例(标本来源合法,并得到科研管理部门的批准)。取完整眼眶,整体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冠状位连续切片,Masson三染色显示胶原纤维。结果:人类早期眶内Pulley发育中LR-IO间的Pulley连接带首先被观察到有明显的带状发育;孕30周时外直肌Pulley环己较明显,外直肌与上直肌间连接带发育较好;内直肌周围己有胶原纤维环包绕;在孕33周胎儿眶内,内直肌纤维环发育较好,但内直肌与上直肌及内直肌与下直肌间的连接带仍未见明显发育。结论:人类的眼外肌周围结缔组织结构的发育具有时间与空间的顺序性。其发育顺序为颞下侧连接带开始,经外直肌Pulley环、外直肌-上直肌间连接带、上直肌Pulley环,逐渐向鼻侧发育。这提示内侧发达的纤维环及连接带可能是在生后随双眼视功能的发育而发育完善。
郑荣昌赵堪兴孙春华林锦镛
关键词:眼外肌发育眼球运动胎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